分享

双十一暴露天猫6大危机 马云小心了!

 长沙7喜 2013-11-12

种种迹象表明,双十一狂欢,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

以下是天猫危机的6个标识:

1、天猫在成为全民公敌

尽管马云在双十一前夜还在强调,”双十一节不仅仅是淘宝、天猫参与,我们希望所有电子商务公司参与,我们希望所有线下商场参与。“,强调”我们的职责不是自己做得多成功……只有他们成功了,我们才会成功,这跟阿里巴巴的一贯思路是一样。“

但不可避免的是,天猫在成为全民公敌。竞争对手的联合抵制自不用说,在双十一,天猫几乎成为了唯一的赢家。而在双十一前,天猫试图绕过卖场直接和家居品牌商合作搞O2O,结果是招致红星和居然等19家大卖场的联合抵制。

阿里集团过于强大,又常以破坏性力量威逼线下传统零售商,导致后者常常对阿里集团怨声载道。

2、天猫及淘宝网内部生态越来越恶化

双十一狂欢的是有钱有势的大商家。包括天猫小商家和淘宝集市的小店主,他们只能被边缘化。事实上,在天猫和整个淘宝网,大商家的市场比例大幅增加,小商家分得的流量和销售额急剧下降。

以下是一位中小买家的吐槽:

@Mr澤亮:看到漂亮的数据我也很高兴,但是不禁弱弱的问一句,中小卖家在双十一中真的有多少获利双十一,我们买不起钻展,开不起直通车,自然搜索只能期待双十一的产品卖完下架了再分一杯剩羹,再加上老顾客基数本不大,且粘度也有限!@龚文祥

 

除了天猫内部的不平衡,天猫对淘宝集市的吸血问题也非常严重。天猫很长一段时间是靠淘宝网在输血,直到现在都不能完全独立发展。天猫的从2011年后强势崛起,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侵蚀淘宝网、而不是天猫抢占淘外份额的结果。

3、天猫是低效的代名词

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认为天猫作为平台电商赚钱,而京东苏宁易购这样的自营为主的电商长期亏损,所以前者代表着未来。

但从社会整体效益、效率的角度看,天猫相比京东苏宁们其实处于劣势;天猫实现了更高的交易额,但用在上面的人力物力十倍于京东苏宁,这不仅仅是指天猫自身的员工,各个卖家为运营天猫店铺提供的工作人员也应包含在里面。

天猫店主@裕雯Kris 吐槽双十一,双十一销售8万。”站外推广就花了6万。悲惨!“

 

4、天猫在移动端已经落后微信了

根据支付宝发布的数据,2013年11月11日全天,支付宝实现手机支付笔数4518万笔,占支付宝整体交易笔数的24.03%。数据看上去很美,但买过的人都知道,有多少支付是通过PC端下单,手机端支付的呢?#p#副标题#e#

在移动端的布局微信已经捷足先登。多家上市商业零售企业因为和微信建立了O2O战略合作而出现股价涨停。更为核心的是,微信以CRM+会员营销这个点切入,从内部改造和提升传统零售商的效率,双方合作大于竞争;而天猫是个销售平台,线下传统零售商纠结于处理线上线下渠道冲突,和天猫竞争大于合作。

这就是马云为什么拼了命也要硬推来往的原因。

5、天猫是电商数据泡沫的缩影

双十一有网友向电商评论人@龚文祥 爆料刷单,过亿但真实只有3000万,其他都是刷的或经销商买的。事实上,刷单行为似乎已经是众所周知,十家天猫店因耍单被全店下架。中国电商数据普遍造假,天猫成为电商泡沫的最大贡献者。

 

另外,最后要真正计算双十一的真正意义,还是需要能有效计算双十一前后一个月营业额的负面影响。

6、物流将是天猫的制肘

以网站流量和资金资源来看,天猫在中国所有的B2C里面首屈一指,其整体交易额一直保持领先。但由于缺少物流能力,天猫一直无法给用户提供标准化的服务。这也让天猫和淘宝网一样,在服装、鞋帽、化妆品等轻品类上优势明显,但在3C数码、家电、家居等重品类上一直找不到着力点。

用户网购的驱动力已由便宜向便利转变。用户购买重品类商品时更追求标准化,京东、易迅、苏宁的竞争力凸显。天猫一心想在重品类上逆袭京东苏宁,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建设“菜鸟网络”,但短期内难有成效;天猫也有考虑在3C数码等品类上要求商家统一只用顺丰速递,以图给消费者标准化的配送服务,但这势必会使本已生存艰难的商家更加艰难,尤其是在3C数码和家电这些毛利极低的品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