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得与失

 情虚伪 2013-11-13

 自一一年九月入校以来,已然是在求实工作的第二个年头。极有必要反思过去一年来教育教学工作的得与失,“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很乐意静下心来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风景。

带领着一群天真浪漫的初中生学习语文。但不久就发现,我轻松放任的教学方式虽然看到了课堂上的活跃气氛,课后与孩子们玩成一片的其乐融融的景象,但并没有让我的教学成绩也同样的光彩照人。原因在于我忽略了初中生与高中生的差别。高中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已初步形成,有着对自己未来的思考和追求,相对有着较强的自觉性和自我约束能力,教师在其中主要起着思想引导作用。而初中生,尤其是初预、初一的孩子,相对的自觉性和自制力都较差,老师在其中除了发挥引导的作用之外,最重要的还要发挥掌控和监督作用。在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和维持方面都必要有严格的要求,完善的规范,老师更是要在的关键的时刻作好严格的把关。所以放任自由的教学方式显然是不适宜初中生的。另一方面,因为是刚走出大学校门以及自身年龄等因素,导致与学生的关系相对会更加的密切,这本应该是件好事。但凡事“过犹不及”,过于频繁的接触,使师生之间失去了一种“距离美”,老师也因此失去了该有的严肃和庄重。所以现在明白师生之间还是需要保持一段适宜的距离的。

失,另一点还表现为“本末倒置”。这里的“本”指的是教学,这里的“末”指的是作业。每天埋头批改繁重的作业,压的我喘不过气来。学生做得多,做得累,也做得乏,老师改得多,改得累,改到后来确不见效果。把过多的时间用在批改一些重复、琐碎的作业上,用于教学方法研究以及文本研究的时间显然就少了。课上的不深入,教学方法死板、老套,做再多的作业也是“无用功”。所以,现在知道,作业不是求多而是要求精。选择一两项作业重点做,重点讲解和分析,达到的效果可能要好许多。这也就达到乐“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相信“有得必有失”这句话,生活是公平的,稍有头脑的人都会在失败中找寻到成功的启发和经验。在放任自由的教学经验的失败下,我学会了严格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规范。我也相信“严师出高徒”这句话,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我也明白了课堂的轻松活跃不是放任自由,在培养学生喜爱语文的基础上,恰到好处的启发和引导,同样可以形成高质量高效率,同时又轻松愉悦的语文课堂。

另外的一点,也是我最有感触的一点,要做个好的语文老师,首先应该学会如果做一个不断超越自己、完善自己的人,进而再努力做一个有魅力的人。所谓:有形的是技巧,无形的是境界。技巧是术,境界方为道。也有人说:能传道的是老师,能授业的是讲师,只有那些能够传道、授业和解惑的拥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才能作为一名导师。我们常说教书育人首先要教会怎么做人。但是,一个本身道德品质低劣的人又如何能感化并教育那些顽劣的学生呢?可见,做一名受人尊重的老师必须有着更高层次的追求和严于律己,才能够安抚人心。所以我所要改进的不光是老师应该具备的理论和技巧,更多的是对于做人的道理和理念的提升。这种改变和影响将会贯穿我们的人生,并使我们的教师生涯变得光彩照人。这是一项毕生的工程,不仅做为老师有必要这么做,作为一个人也是应该这样去完善自己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