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病巧治内科第一章 内科病症の感冒篇の发热篇 の头痛篇 の咳嗽篇の支气管炎篇 の支气管哮喘篇 の肺脓疡篇の肺结核篇

 品茗人生882 2013-11-13

第一章 内科病症の感冒篇 - 杨凤弟老师 - 杨凤弟老师的博客
 

感  冒

    ●病 因:感冒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四时皆可发病,但以冬春寒冷季节为多见。中医学认为主要有风寒型、风热型、风寒挟湿型和体虚外感。

    ●症 状:风寒感冒以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塞流涕为主症。风热感冒以身热微恶风、头痛且胀、咽喉肿痛、口干欲饮、汗出为特征。风寒挟湿型以恶寒、发热、头晕蒙重痛、周身酸困、沉重疼痛为主症。体虚外感以素体虚弱、抵抗力差,易反复感冒为特点。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维C银翘片,每次1~2片,每日3次。适应于风热感冒。

    2.合并细菌感染,见咳嗽痰黄、咽喉肿痛者,可服 用复方新诺明,每次2片,每日2次,首次剂量加倍。

    3.新康泰克、泰克胶囊、白加黑、速效感冒胶囊等,可根据病情选用。

   (二)中药

    1.风寒感冒: ①葱白连须3~5个,生姜5片,红糖适量,水煎服。②午时茶(成药),每次1包,水冲服,每日3次。③藿香正气丸(成药),每次1包,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适宜于风寒挟湿,伴有呕吐腹泻者。

    2.风热感冒: ①桑菊感冒片(成药),每次5~8片,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②银翘解毒丸(成药),每次1~2丸,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③板蓝根冲剂(成药),每次1~2包,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

    3.风寒挟湿外感:①九味羌活丸,每次20克,每日3次。②羌活、独活、桑枝、桂枝、蔓荆子、川芎、威灵仙、藁本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尤其适用头痛、发热、周身酸痛较重者。③羌活、独活、桑枝、桂枝各10克,生姜5片,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症状较轻者。

    4.体虚外感: ①玉屏风胶囊或口服液,平时可经常服用。适用于外感较轻时,或预防外感用。②白术100克,黄芪150克,防风100克,共研细末,分成60包,每日早晨取1包加水煮沸,以此沸水冲鸡蛋1个,可常年服用。适用于外感较轻时,或预防使用。③党参15克,茯苓20克,川芎10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柴胡10克,前胡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灸甘草5克,生姜5片,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虚人外感风寒较重者。④党参15克,苏叶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枳壳10克,葛根10克,木香5克,陈皮10克,水煎服,适用于虚人外感,咳痰、咳嗽明显者。

    5.民间小验方: ①生姜1块,大葱1颗(或小香葱1把),香菜1把,大蒜2瓣,共剁碎,胡椒粉、辣椒末、香油、盐、味精等调料适量,沸水冲泡,1次服下。多穿衣盖被,以微微有汗为佳,不可发大汗。适用于外感风寒初起者。②葱白5根,姜1片,淡豆豉20克,用沙锅加水1碗煎煮,趁热顿服,然后卧床盖被发汗,注意避风寒。用于风寒型。③荆芥、苏叶各10克,茶叶9克,鲜姜10克,红糖30克,先以文火煎煮荆芥、苏叶、茶叶、生姜,约15~20分钟后,加入红糖待溶化即成。每日2次,可随意服用。用于风寒型。④生大蒜1瓣(去皮)含于口中,生津则咽下,直至大蒜无味时吐掉,连续3瓣即可奏效。用于各种感冒。⑤白胡椒末、葱白各适量,煮热汤面1碗,加入葱白及胡椒面拌匀,趁热吃下盖被而卧,汗出即愈。用于风寒型。⑥萝卜、甘蔗各500克,金银花10克,竹叶5克,白糖适量。萝卜与甘蔗切块,加水于沙锅内,下金银花、竹叶共煎,饮服时加白糖。可当茶饮,每日数次。用于风热型。⑦葱白头5个,生姜16克,糯米100克。先将糯米煮成粥,再把葱姜捣烂,同煨热服,出汗即愈,用于风寒型。

    二、外 治

   (一)吸入法

    1.川芎、藿香、延胡索、牡丹皮、雄黄、白芷、皂角各12克,朱砂3克,共研细末,每用少许吸入鼻内。

    2.鹅不食草12克,研为细末,每用少许吸入鼻内或棉纸包塞入鼻。以上两方对风寒、风热均适用。

    3.醋、水各半,喷洒在室内。经常喷洒,既可作为预防感冒的办法,也可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二)热擦熨法

    1.老姜1块,切成2片,泡开水内,先取1片趁热沿督脉从上向下推擦,冷即换,擦至皮肤发红为止。然后再在肘窝、腘窝推擦,方法同上。适用于风寒型。

    2.橘子叶、老姜、葱头各等量,和酒炒热,用布包熨痛处。适用于风寒关节作痛或全身疼痛。

   (三)灌肠法

    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各1份,黄芩2份,水煎浓缩成50%的煎液,每次60毫升(小儿酌减),灌肠保留1小时,每日2次,3日为1个疗程或病愈为止。适用于普通感冒或流感风热型,对小儿或不能服药者尤宜。

   (四)敷脐法

    金银花、连翘各4克,桔梗2.4克,荆芥1.6克,薄荷2.4克,牛蒡子2.4克,淡豆豉2克,甘草2克,竹叶1.6克,共研为细末,取药粉适量,纱布包裹,敷神阙穴,包扎固定,每次贴药4~6小时,每日2次,连贴3~4日为1个疗程。适用于外感风热。

    三、其 他

   (一)体针

    取穴大椎、风池、曲池、合谷。若风寒感冒鼻塞甚者,加迎香穴;喉痒甚加天突;风热感冒加尺泽、少商。各穴均用提插泻法。每穴留针15~20分钟,每日针刺1次。

   (二)耳针

    取穴肺、气管、内鼻、咽喉、颧。各穴均浅刺捻针,留针30分钟。亦可用埋压法。

   (三)电针

    取穴大椎、风池、太阳、合谷、肺俞、头维、迎香。每次取2~4穴,用中等度脉冲电流,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

   (四)灸法

    取穴风池、大椎、肺俞、太阳、足三里、外关。用艾炷灸、艾条灸或温针灸,选取一种,每次20~30分钟,艾炷灸每次3~5壮,每日1次。

    【防  护】①淋雨或受风寒后,可用生姜9片,加少量红糖,用开水冲泡后饮用,有防感冒的作用。亦可用葱白几小段和3~5片生姜加1~2个大枣水煎服,以预防感冒。②风热感冒者不宜食用生姜、辣椒等辛热食品,以免生热助邪。③应用针灸治疗后,可进温稀粥或多饮热水,以助发汗祛邪

第一章 内科病症の发热篇 - 杨凤弟老师 - 杨凤弟老师的博客
 

发 热

    ●病 因:发热即体温升高,其口温在37.4~38.4℃之间,称为低热,体温在39℃左右或更高,称为高热。引起发热的病因很多,如感染(某部位炎症,以及结核病、败血症、疟疾、伤寒、肝脓疡)、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败血症、药物热、中暑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

    ●症 状: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若发热持续2周以上,又称为长期低热或长期高热,根据引起发热不同的原因,尚可出现不同的症状。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药物降温:小儿退热栓,适用于小儿高热,塞入肛门内。成人可口服芬必得或阿司匹林等。

    2.针对病因治疗,如为感染引起,可服用抗生素(请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二)中药

    1.藿香正气丸或午时茶,日服2次,每次3~6克。适应于寒湿内阻,发热、呕吐、腹泻等。

    2.九味羌活丸,每日3次,每次20克。适用于感受风寒湿邪,憎寒壮热,肌肉酸痛,高热,头痛者,对寒湿型流感也有佳效。

    3.板蓝根冲剂,每次1包,每日2~3次。适应于风热感冒发热和感染性发热。

    4.银翘解毒片,每次4~6片,每日2~3次。适应于风热感冒发热和感染性发热,尤其是伴咽喉红肿疼痛者。

    5.双黄连口服液,每次1瓶,每日3次。适应于风热感冒发热和感染性发热,尤其是伴咽喉红肿疼痛者。

    6.小儿39℃以上,可服紫雪,3岁以内可按成人量的1/4~1/6服用(用量依小儿的年龄而定)。尤其适用于有高热惊风抽搐病史者。

    7.小儿39℃以上,可用羚羊角1~3克煎汤,可分2~3次服用。或用羚羊角粉,每次0.1~0.3克。用量依小儿的年龄而定。尤其适用于有高热惊风抽搐病史者。

    二、其 他

   (一)物理降温

    热水擦浴全身。有条件者可用热水浸泡洗浴。每日数次。

   (二)针灸

    取穴合谷、曲池、太冲、间使、大椎,采用泻法,必要时还可针刺少商、委中穴放血以退热。另外,小儿可用金银花、连翘、桑叶、菊花、竹叶、牛蒡子、黄芩、香菜、葱白或葱根、生姜各20~30克,煎汤浸浴。每日2~3次。

    【防  护】卧床休息,补充能量,调整水与电解质的平衡,鼓励多吃水果或多饮汤水。积极治疗原发病

第一章 内科病症の头痛篇 - 杨凤弟老师 - 杨凤弟老师的博客
 

头 痛

    ●病 因:头痛这一症状在许多疾病中均可见到,临床上可根据病因分为四类。第一类为反复发作性头痛,如偏头痛。第二类为继发性头痛,如外伤后头痛、腰穿后头痛、感染中毒性头痛、急性青光眼、急性副鼻窦炎等。第三类为急性头痛,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脑溢血、高血压脑病等。第四类为慢性头痛,如颅内占位性病变、高血压头痛、神经衰弱、癔病等病均可伴有头痛。由此可见,引起头痛的原因复杂而多样,可由很多疾病引起。

    ●症 状:头痛一症,根据引起头痛的原因不同,其疼痛症状也有所不同。如偏头痛,病史可追溯到青、少年起就有不定期的头痛发作,发作前可有视觉先兆如闪光、黑蒙或眩晕,发作持续数小时到数日,发作过程常是定型的。腰穿后头痛为裂开性,枕部最为明显,坐起时加重,卧下后减轻或消失,持续时间数天,最长可达数月。感染中毒性头痛以发热头痛最为常见。青光眼引起头痛自眼球开始,可渐向头部放射。额窦炎痛在前额。上颌窦炎头痛在面颊和前额,筛窦炎痛在眼球后和颞颥部,蝶窦炎多引致颅顶部疼痛。脑膜炎痛在整个头部,伴有发热。脑溢血为头痛伴肢体瘫痪。高血压头痛,为间歇发生,大多在晨起与疲劳后发生。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病因治疗: 根据引起头痛不同的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症。

    2.对症治疗:止痛药如芬必得、颅痛定、延胡索乙素等,可根据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使用。

    (二)中药

    1.风寒头痛: ①头痛遇风寒加重,鼻塞流清、浊涕。选用:川芎10克,白芷12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羌活10克,细辛3克,薄荷10克(后下),苍耳子10克,辛夷花10克,菊花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各种类型的鼻炎、鼻窦炎头痛,尤为适宜。②九味羌活丸,每日3次,每次20克。适用于感受风寒湿邪,憎寒壮热,肌肉酸痛,高热,头痛和鼻窦炎头痛,对寒湿型流感头痛也有佳效。

 2.风热头痛:①头痛头晕,咽干口渴,发热恶风。选方: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片,每次6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②双黄连口服液,每次1瓶,每日3次。适应于风热感冒发热和感染性发热头痛者。

 3.瘀血头痛:有外伤史,且头痛日久不愈,痛处固定,如针刺,舌有瘀斑。选方:①血府逐瘀丸(成药),每次10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下。②路路通20克,茶叶12克,钩藤20克,薄荷12克,水煎服。

    4.肝阳上亢头痛: ①头胀痛,头晕,口干口苦、大便干、舌红脉弦。选方:生石决明30克,代赭石30克,久煎汁送下六味地黄丸10克。②天麻15克,钩藤15克,石决明20~30克(先煎30分钟),黄芩10克,栀子10克,牛膝10克,杜仲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5.血虚头痛:头隐痛或掣痛,面色无华,心悸。选方:①十全大补丸(成药),每次10克,每日2次。②黄芪30克,当归10克,蔓荆子6克,水煎服。

 6.偏头痛: ①川芎15克,全蝎3克,白芥子10克,白芷10克,水煎服。②全蝎、地龙、甘草各等份,共为细末,每次服3克,早晚各1次,白开水送服。适用于各种偏正头痛。

 7.民间小验方: ①鳙鱼(大头鱼)头1个,生姜30克,米酒120克,将鱼头切块,用水半碗,同放沙锅内煮熟,趁热吃完。②生姜片120克,老葱头30克,鲤鱼头2个,酒60克,同糯米加水煮饭,一次吃完。③猪脑2副,生姜汁1杯,酒60克,隔水蒸熟,一次吃完。以上均适宜于偏正头痛。④向日葵仁60克,母鸡1只,将鸡除去毛与内脏,用水煮汤吃。适用于神经衰弱性头痛。⑤老鹰1只,去毛与内脏,加生姜、米酒炖烂吃。⑥紫河车(胎盘)1个,川芎30克,先将胎盘洗净煮熟,同川芎在新瓦片上焙干,研为细末,每次服3克,开水冲服,每日2次。⑦全蝎、细辛各9克,甘草6克,共研细末,每次服3克,早晚各1次。以上均适宜于神经性头痛。

    二、外 治

   (一)外敷

    1.川芎、大黄、芒硝各等份,研末加适量面粉水调,贴两太阳穴。适用于风热头痛。

    2.白附子3克,川芎3克,葱白15克,先将葱白捣成泥状,再把白附子、川芎研成细末,和葱白泥调匀,摊在纸上,贴头部两太阳穴,1小时后,痛可立止。本方适用于风寒头痛。

    3.青蒿子20克,苍耳子20克,雄黄2克,薄荷12克,将药物捣烂加热,外敷贴太阳穴或痛处,适用于血瘀头痛及鼻渊头痛。

    4.白附子6克,葱白20克,生姜6克,将药物捣烂,外敷贴太阳穴,适用于偏头痛。

    5.薄荷叶20克,雄黄2克,白芷8克,细辛6克,将药物捣烂,调拌面粉,外敷贴太阳穴、印堂穴、大椎穴等,适用于各种头痛。

   (二)外熏

    蚕沙60克,僵蚕20克,川芎15克,白芷15克,野菊花30克,防风10克,将药物煎好后,倒入罐中,然后用一张纸封口,在纸上方开一小口,把头痛处贴于小口处,药物蒸汽熏头部,每日1次。连续熏15分钟。 

   (三)外熨

    1.葱白60克,艾叶60克,生姜12克,丝瓜络60克,食盐30克,将药物捣烂加热后,用纱布包扎外熨头部。

 2.玉米糠60克,陈艾叶60克,老鹳草30克,桑枝15克,生姜2块,将药物捣烂加热,用纱布包扎外熨头部。

 3.川楝子12克,蓖麻子12克,白芥子10克,萝卜叶20克,将上药捣碎加热后,外熨烫头部,每日2次。

   (四)鼻吸入

 1.薄荷、郁金、白芷、石膏、芒硝各等量,上药共研末,用纱布包塞鼻内,适用于风热头痛。

 2.凤仙花子(急性子),闹洋花各等份,上药共研为末,用时将药棉裹药末少许塞入鼻腔内,适用于偏头痛剧烈者。

 3.红皮白心萝卜1只,削如手指大,用竹针在萝卜端上刺一小孔,孔内放冰片末少许,塞入鼻内,右侧头痛塞右鼻,左侧头痛塞左鼻,吸3~4分钟,即可生效。

 4.樟脑3克,冰片0.1克,白芷6克,细辛6克,将药物捣细末,调拌粉成形,外塞于鼻窍。

    三、其 他

   (一)针灸

   (1)体针:取穴太阳、头维、风池、百会。前额痛加印堂、阳白、合谷;偏头痛加率谷、外关;后头痛加天柱、后溪、昆仑;头顶痛加太冲,内关。针刺以平补平泻法为主,留针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电针:取穴同体针,每次选用1~2对穴位,进针得气后,按电针仪,选用疏密波,中等刺激,通电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耳针:取穴神门、心、脑、枕、颞、额。毫针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4)艾灸:以大蒜切片,放于脐上,用艾灸之,至病者口中有大蒜味即停。

   (二)按摩

    病人坐位,术者立于其后方,一手扶住病人前额,一手拇指按揉其颈后风府穴,2~3分钟,同时以拇指上下用力按揉颈后正中的皮肤,反复3~5次。

   【防  护】注意休息,保证睡眠,避免过于疲倦。保持周围环境安静,找出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第一章 内科病症の咳嗽篇 - 杨凤弟老师 - 杨凤弟老师的博客
 

咳  嗽

    ●病 因:咳嗽一症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中,如急性咽炎、慢性咽炎、慢性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核、肺脓疡、肺癌等及异物或刺激性气体刺激呼吸道等,均可引起咳嗽。

    ●症 状:咳嗽的表现与时间、轻重、痰量、痰色、痰质及季节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百日咳发生于儿童,为一阵阵痉挛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常和气候有关,除咳嗽外,伴有呼吸困难和哮鸣音;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水肿、肺结核(有空洞形成者)患者的痰量甚多;肺炎可有铁锈色痰,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癌等可咯血痰;肺脓疡的痰有恶臭。中医将咳嗽一症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型。外感有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燥热咳嗽之分,内伤又有痰湿犯肺、肺虚咳嗽之别。其中外感咳嗽起病较急,其病尚浅易治,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过程,其病较深,治疗难取效慢,还需多方法结合,标本同治。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抗炎:复方新诺明,每次2片,每日2次,首次剂量加倍。先锋霉素Ⅳ,每次0.25~0.5克,每日4次,或选用其他抗生素。

    2.止咳祛痰:必嗽平,每次16毫克,每日3次。去咳片,每次2片,每日3次。

   (二)中药

    1.热咳:咳痰色黄质稠,或干咳少痰,伴咽干、喉痒。选方:①蜜炼川贝枇杷膏,每次10毫升,每日3次。②虎杖20克,枇杷叶6克,地胆草12克,桔梗6克,鲜梨2个,在药物煎熬时,放入一定量红糖,然后去掉药渣,加入冰糖、猪油,用文火熬炼形成糖膏,每日少许冲服。③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片,每次6片,每日3次,适用于风热外感初起咳嗽。④双黄连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适用于风热外感初起咳嗽或兼气管炎者。

    2.寒咳:咳痰色白清稀。选方:①小青龙口服液,每次10毫升,每日3次。②半夏露,每次10毫升,每日3次。③通宣理肺丸,每次1丸,每日2次。④青皮萝卜1个,白胡椒10粒,生姜5片,煎汤服用。

    3.燥热咳嗽:痰少难于咯出,或痰中夹有血丝,或干咳无痰,或咽干口渴。选方:①南沙参15克,麦门冬10克,石斛10克,百合10克,生地黄10克,枇杷叶10克,杏仁10克,水煎服。②鲜萝卜80克,麦芽糖30克,桑白皮15克,车前草15克,紫金牛6克,将药物煎后,加入蜂蜜冲服,每日数次。

4.痰湿犯肺: 咳嗽痰多,痰白清稀,胸脘作闷。选方:①陈皮、半夏各10~15克,茯苓20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服。②鲜枇杷叶30克,煎熬浓缩成膏剂。日服2~3次,每服9~15克。③苏子、莱菔子各10克,白芥子6克,水煎服。

    5.肺虚咳嗽: 起病缓慢,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气喘或咯血,口燥咽干。选方:①梨1个去皮、核,切碎,川贝末3克(或大贝母末6克),与梨拌匀,冰糖适量,上锅蒸,梨熟食用。每天分3次食完。可连续食用至病愈。亦可用于急、慢性气管炎。②生怀山药(去皮切片适量),雪梨(去核)3个,蜂蜜少许,将前二味煮水两碗,调蜂蜜吃。③沙参15克,玉竹、麦门冬各12克,桑叶、生扁豆、天花粉各9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6.久咳不止:①用百部、枇杷叶各120克,川贝60克浓煎,去药渣,加入蜜2000克,熬膏,每次1匙,每日3次,或不时取用。②百部100克煎膏,加入蜜1000克,不时取服。③百部10克,生姜5克,煎汤,加蜜代茶,每日1剂。④白及、白果(去皮)、川贝母各50克,共研细末,分成40包,每日早、晚水煎1包,以此沸汤冲鸡蛋1个,空腹饮下,连服40天。

    7.民间小验方:①感冒咳嗽:大白萝卜1个,蜂蜜30克,白胡椒9粒,麻黄少许,将萝卜洗净,切片,放入碗内,倒入蜂蜜及白胡椒,麻黄等共蒸半小时,趁热顿服。或用玉米须、陈皮各适量,水煎服。②百日咳:生梨、生藕、荸荠各100克,生姜50克,紫苏25克,先将梨、藕、荸荠、生姜切碎,捣烂绞汁,再将渣和紫苏加适量的水共煎8~10分钟后绞汁,与第一汁合并煎沸,滤净装入保温瓶内热服。③支气管哮喘:蛤蚧60克,紫河车60克,炒五味子24克,地龙74克,上药分别研成细末,混合均匀备用,每次服6克,每日服2次,服完为1疗程,未愈可再服。④小儿顽固性咳喘:黄药子10克,大枣10枚,冰糖20克,先将黄药子、大枣用水煎2次,取汁混合,加入冰糖,浓缩至150毫升,1日内分数次服完,隔日1剂。⑤柚子皮300克,百合125克,白糖120克,将上三味加水60毫升,煎2~3小时,分3次服完,每日1次,每服3个柚子为1个疗程,儿童减半,服药时禁食油菜、萝卜、鱼虾。⑥肺脓疡:芦根100克,冬瓜子90克,加水共煎代茶饮。或薏苡仁200克,百合50克,水煎分3次服完。⑦肺结核:鱼肝油1瓶,白果仁56粒,将鱼肝油倒入罐内,放入白果仁浸泡100天以上,每次4粒,每日2次,7日为1个疗程,可连续服用几个疗程。或蚕蛹焙干研成细粉,每服3~5克,每日2次。⑧急、慢性支气管炎:满山红叶250克,用白酒1250克,浸泡7天,过滤,每次10克,每日2次,10分钟内可见效。⑨满山红、蒲公英各10克,棉花根30克,每日1剂,分3次服。鲜映山红叶500克,鲜黄柏120克,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每日2次,每次服100毫升。⑩满山红叶2000克,榆树内层白皮1000克,加水10000毫升,煮沸2小时,白布过滤去渣,加热浓缩至2000毫升,加入白糖80克,苯甲酸2克,装瓶备用。成人每次10~15克,每日3次。小儿酌情而定,饭后服用。

    二、外 治

   (一)热熨法

   虎杖根20克,枸杞根12克,枇杷叶20克,车前草10克,艾叶20克,瓜蒌藤20克,生姜10克,将药物捣烂,加入食盐炒热,然后热熨胸、背、额头、足心等部位。

   (二)外敷法

    萝卜叶20克,地松12克,桑枝10克,棕树根20克,将药物捣烂取汁,调拌芝麻油或蛋清,外敷贴肺俞、列缺、天突等穴位。

   三、其 他

   (一)针灸

    1.体针:取穴肺俞、列缺、天突,若风寒者加风门、合谷;风热者加曲池、大椎;痰浊阻肺者加丰隆、膻中;咳血者加孔最、膈俞;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留针15~30分钟。

    2.耳针: 取穴肺、气管、神门,用针刺法或埋压法。

    【防  护】注意保暖,防止受凉,一旦感受风寒后,应尽早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病证。

第一章 内科病症の支气管炎篇 - 杨凤弟老师 - 杨凤弟老师的博客
 

支气管炎

    ●病 因:支气管炎包括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常因身体抵抗力下降时,受病毒、细菌感染、或烟雾、寒冷刺激而成。慢性者以老年人多见,病情迁延不愈,时常反复感染。

    ●症 状:急、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痰或白或黄,或稀或稠。急性支气管炎,初起常有喉痒、干咳  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一两日后咳出少量黏痰,逐渐转为黄脓痰或白黏痰。慢性支气管炎以慢性咳嗽 咳痰为主,一年中持续3个月以上,病程缓慢,症状逐渐加重,咳嗽、咳痰以早、晚较重。辨证分型:中药治疗见“咳嗽”一症。

    ●治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1.控制感染: ①复方新诺明,每日2次,2片每次,首次量加倍。②先锋霉素IV,每次0.5克,每日4次。螺旋霉素片,每次0.3克。③乙酰螺旋霉素片,每次0.3克,每日4次。

   2.止咳、祛痰: ①必嗽平,每次16毫克,每日3次。②复方甘草片,每次2~3片,每日3次。

   (二)中药

   1.丝瓜藤液:秋后在离地不高处,剪一段丝瓜藤,套上一个瓶子,茎断处有汁液流出,瓶满再换,滴尽为止。每日饮用数次,每次1小杯(鲜嫩丝瓜捣烂绞汁,生饮亦可)。用治急、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喘症。

   2.薏苡仁200克,百合50克。将两味放入锅中,加水5碗,煎熬成3碗,分4次服,一日服完。用治久咳胸痛,痰浓味臭,气促而喘症。

   3.甜杏仁9克,鸭梨1个,将鸭梨洗净挖一小洞,纳入杏仁,封口,加少许水煮热后吃梨饮汤,每日1次。用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喘。

   4.鲜白萝卜0.5千克,洗净带皮切碎,绞取汁内服,用治急性气管炎咳嗽症,连服5~7日见效。

   5.芥菜子10克,萝卜子15克,橘皮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治慢性支气管炎。

   6.茄子根、红糖各适量,将茄子根洗净,切碎,煎浓汁,调入适量红糖,每次服50毫升,每日2~3次,10日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治慢性气管炎。

   7.大蒜20头,瘦猪肉100克,盐、酱油、食油各适量,将蒜去皮洗净,猪肉切片,锅置于旺火上,油热放入猪肉煸炒,下蒜瓣再炒片刻,放入调料翻炒即成。用治支气管炎咳喘症。

   8.佛手、姜半夏各10克。砂糖适量,水煎去渣,加糖温服,分早晚2次饮服。

   9.鸡胆3个,白糖适量,取胆汁烘干,白糖拌和,1日分2次服,连服5日为1个疗程。

   10.菠菜子、萝卜子、白茄子各100克,共炒研成细末,每服15克,1日2次。

   11.橘皮泡后当茶饮,常饮有效。

   12.梨1个去皮、核,切碎,川贝末3克(或大贝母末6克),与梨拌匀,加冰糖适量,上锅蒸,梨熟服用。每日分3次服完。可连续服用至病愈。可用于急、慢性气管炎。

   13.满山红叶250克,用白酒1250克,浸泡7日,过滤,每天2次,每次10克,10分钟内可见效。

   14.满山红、蒲公英各10克,棉花根30克,每日1剂,分3次服。鲜映山红叶500克,鲜黄柏120克,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每日2次,每次服100毫升。用于急、慢性气管炎。

   15.满山红叶2000克,榆树内层白皮1000克,加水10000毫升,煮沸2小时,白布过滤去渣,加热浓缩至2000毫升,加入白糖80克,苯甲酸2克,装瓶备用。成人每次10~15克,每日3次。小儿酌情而定。饭后服用。用于急、慢性气管炎。

   16.将海带洗净,切成小片,用开水连续浸泡3次,每次约半小时,再拌入适量白糖,每天早、晚各食1次,连服7~10日,适用于痰黄稠不易咳出者。

   17.鲜葡萄1500克洗净,白酒500克,冰糖500克,一同放入容器内浸泡(夏天泡,冬天用),每次量不限,每日4~5次,适用于慢性气管炎。

   18.每日早晨起来后和每晚睡觉前各喝一口香油,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症状较重者,可缓解咳嗽气急。

    二、外 治

   (一)吸入法

1.款冬花、佛耳草、熟地各等量,将上药用纸卷成香烟样,烧烟吸之。

2.款冬花、雄黄、艾叶各30克,共研细末,用纸卷成香烟样烧烟吸之。以上两方适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如有个别病人吸后二三天咳嗽加剧者,亦不要中断吸药,但应适当加以休息,并忌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二)敷贴法

    罂粟壳或五味子适量,研为细末,将药末放胶布中心贴脐部及肺俞、膏肓、膻中、气海等穴。本方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

    三、其 他

   (一)体针

    取穴列缺、太渊、尺泽、肺俞、定喘、天突。若外有风寒加风池、风门,并可加灸。外有风热加大椎、曲池,用泻法。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用泻法,或平补平泻,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二)电针

    取穴参照体针疗法,取4~6穴,针刺得气后,用电针治疗仪,选中等量电刺激,每次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三)耳针

    取穴支气管、咽喉、肺、内分泌、肾上腺、神门。用毫针刺,每次选2~4穴,留针30~5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慢性支气管炎可埋针或用王不留行子贴压,每次选一侧耳穴4~6个,两耳交替使用,10次为1个疗程。

   (四)灸法

    1.艾卷温和灸或温针灸:取穴同体针,每穴灸20分钟,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天。

    2.白芥子灸: 取神阙穴,用白芥子若干研末备用,神阙穴常规消毒后,填入白芥子粉,将鲜姜1片盖于药末上,上置大艾炷施灸。每次灸3~5壮,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7日。以上灸法适应于慢性支气管炎。

    【防  护】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如工间操、太极拳)。②防治感冒:食醋,室内蒸熏有一定预防作用。每立方米以食醋2~10毫升,用水1~2倍稀释加热熏蒸,每次1小时,每日或隔日1次。③戒烟。

第一章 内科病症の支气管哮喘篇 - 杨凤弟老师 - 杨凤弟老师的博客
 

支气管哮喘

    ●病 因: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多发于体质过敏的人,其次可因感受外邪、饮食不当、情志失常、过度劳累等诱因而引发。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尤以寒冬季节及气候急剧变化时发病较多。一般分为外源性哮喘和内源性哮喘两大类。

    ●症 状:起病突然,胸闷不适,呼吸困难伴哮鸣。发作时间自数小时至数日不等。外源性哮喘与吸入某些外界致敏源有关,发作季节以春秋为主,幼年发病以哮喘为主,缓解期无症状。内源性哮喘以冬季发作为主,成年发病,伴有支气管感染症状,如咳嗽,咳痰等。哮喘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严重呼吸困难,以致虚脱、大汗、脱水或青紫,称为哮喘持续状态。

    ●治 疗

    一、内 治

    本病缓解期或轻度发作者,可用下法治疗。

    (一)西药

    1.支气管扩张剂:麻黄素25毫克,每日3次,口服,或氨茶碱0.1克与苯巴比妥0.015克合用,每日3次,口服。

    2.祛痰剂:必嗽平8~16毫克,每日3次,口服。以上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抗生素:有呼吸道感染者,应适当选用抗生素。

    (二)中药

 1.复方甘草片:每次2~3片,每日3次。

 2.竹沥:每次10毫升,每日2次,口服。

 3.红参50克,蛤蚧1对,沉香粉15克。前两味烘干,研为细末,与沉香粉和匀,密封备用。每次2~5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4.墨鱼骨(海螵蛸),红糖少许,将墨鱼骨晒干,用小刀刮成粉末,每次15克,用红糖拌吃,早晚各1次,用治哮喘痰多。

 5.南瓜5个,鲜姜汁60克,麦芽1500克,南瓜去子切块,入锅内加水煮至烂为粥,用纱布绞取汁,再将汁煮剩一半,放入姜汁、麦芽,以文火熬成膏,每晚服150克,严重患者早晚服用。

 6.猪板油120克,麦芽糖120克,蜂蜜120克,将上述三味熬成膏,每日服数次,每次1汤匙,口中含化,数日后喘咳即止。常服病可根除。忌食生冷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7.龟血、白糖各适量,将龟血与白糖调匀,开水冲服,每次3汤匙,每日1次。

 8.柚子皮1个,百合125克,白糖125克,将上三味加水60毫升,煎2~3小时,分3次服完,每日1次,每服3个柚子为1疗程,儿童减半。服药期间禁食油菜、萝卜、鱼虾。

 9.白果仁20克,蜂蜜适量,将白果炒去壳,取白果仁加水煮熟,捞出放入碗内,加蜂蜜调匀服食。

 10.蛤蚧1对,生晒参或白参1支(约10克),冰糖30克,将蛤蚧的头足剪去,然后将蛤蚧折断,放在一大碗里,倒入清水浸泡2小时后,放入生晒参和冰糖,将碗放入蒸锅内,用中火隔水蒸半个小时以上即可。每年立春后和冬至各服1剂,分2日服完,早晨空腹服,晚上睡前服。

 11.蚯蚓15克,杏仁70克,核桃仁20克,水煎服,每日1剂。

 12.萝卜籽、黄瓜籽、菠菜籽、蜂蜜、香油各500克,川贝母150克,将萝卜籽、黄瓜籽、菠菜籽、川贝共研细末,加蜂蜜、香油调匀即可。每次饭后服7.5克,每日3次,白开水送服。一般3剂即可见佳效。

 13.将春天起蒜时的嫩蒜60~90头,用蜂蜜封好后保存6个月,待秋冬时打开食用。每日吃1~2头;或将大蒜瓣去皮,洗净晾干,用刀拍烂,放入瓶内,用蜂蜜浸7天,每日适量佐餐服用。

 14.豆腐200克,红糖100克,生姜10克,水煮,每晚睡前服。

 15.豆腐500克,麦芽糖100克,生萝卜汁1杯,混合煮沸,每日分2次服用。

 16.鲜南瓜500克(去皮),红枣去核,红糖适量加水煮烂,每日食用。

 17.海蜇200克(洗净),猪血300克,炖熟食用,每日分2次服完。

 18.海蜇200克(洗净),荸荠、胡萝卜各300克(连皮切片),共入锅炖烂,每日早晚分服,2日服完。

 19.扁老南瓜(长的也可)1个,挖盖去籽,装满米糖(即麦芽糖)在冬至时(目的是在天冷时做,以利于保存)蒸2小时,每日晨起取2匙,热开水冲服。或取麦芽糖一块,每日晨起热开水冲服。适用于治慢性寒喘,也可用于慢性胃炎胃痛者

 20.鲜芦荟150克,优质白酒(60%)1000克,装入瓶内浸泡3日后服用。每次25~30克(有酒量者,饮用量可稍大些,但不宜过大),每日3次,可边喝边往瓶内续酒,至酒中无苦味,再重复浸泡.

二、外 治

   (一)穴位敷贴法

1.炒白芥子、炙麻黄各4克,炙款冬花、桔梗、玄胡、细辛各3克,甘遂2克。以上共研细末,再加入冠心苏合胶囊内药粉6克调匀,用姜汁调成膏状。以上为1人1次量。先用艾条在背两侧定喘穴至肾俞穴之间进行温灸,然后将药膏贴于定喘穴、肺俞穴、膈俞穴,用胶布固定。每天贴药1次,4次为1个疗程。

2.桃仁、杏仁各10克,白胡椒2克,糯米7粒,白芥子6克,研细末,用鸡蛋清调匀,敷足心,12~24小时后取下,连用1~3次。

3.生姜1/3、芋头2/3量,去皮(不可沾水),磨成泥,加入与生姜同样量的面粉,使其糊浓稠,于睡前敷于胸前,敷盖固定,第二天起床后取下,连用7日。

   (二)穴位割治法

    膻中、肺俞、喘息、定喘、中脘、玉堂、手掌大小鱼际之间、中指间根部。上述穴位选1~3穴,局部消毒后割开约0.2厘米小口,挤出黏液,无菌纱布固定。

   (三)发泡疗法

    麝香1~1.5克,大蒜30~60克。于农历五月五日正午,令患者伏卧,将第7颈椎棘突至12胸椎棘突中线皮肤洗净,麝香研为细末,均匀地撒在其上,继将大蒜捣成泥状,覆盖于麝香上,约60~120分钟,将麝香和蒜泥取下,局部皮肤即出血,或有烧灼疼痛感,少数并发水泡。清洁局部皮肤,涂以硼酸软膏,覆盖纱布,胶布固定。10~15天贴1次,连贴2次。大部分敷1次即效,连贴3年可巩固疗效。

   三、其 他

   (一)体针

    取穴膻中、天突、定喘、肺俞、孔最。若实证配尺泽、太渊;虚证配肾俞、气海、关元、太渊、太溪。发作期及实证用泻法,或先泻后补,寒饮可加灸。缓解期补法或平补平泻法。每次取6~8穴,留针20~30分钟,发作期每日1次或1日2次,缓解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二)灸法

    取穴大椎、风门、肺俞、定喘、膻中。每穴每次灸3~5壮,发作期每天灸1次,6次为1个疗程;缓解期10日灸1次,3次为1个疗程,一般于伏天施用此法。

   (三)耳针

    取穴气管、肺、喘点、神门、交感、肾上腺、内分泌、咽喉。取3~5穴,毫针针刺,快速捻转,留针1~4小时埋针,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防  护】①有过敏性病史者,应积极查明与发病有关的过敏源,尽量避免接触。②若哮喘发作剧烈,呈持续状态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合理治疗及抢救。③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④加强冬病夏治及缓解期的治疗。(方法可参前)

第一章 内科病症の肺脓疡篇 - 杨凤弟老师 - 杨凤弟老师的博客
 

肺脓疡

    ●病 因:肺脓疡系指各种病原菌感染引起的肺部化脓性病变,有组织坏死和空洞形成。常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除链球菌、葡萄球菌和肺炎杆菌外,亦有厌氧菌感染。感染途径包括呼吸道感染和血源感染两方面。

    ●症 状:起病较急,伴畏寒、发热等急性感染症状。咳嗽、咳痰,伴黏液脓痰,约一周后出现大量脓痰,呈黄或黄绿色,可伴有胸痛,气促等症。

    ●治 疗

    一、内 治

   (一)西药

    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时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大量咳出脓痰时,给予祛痰剂。

   (二)中药

1.鱼腥草30克,鲜芦根30克,冬瓜子15克,薏苡仁15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金荞麦块根250克或片剂15片,用金荞麦块根加水1250毫升,蒸煮3小时,至药液1000毫升。每次40毫升,每日3次。片剂(每片含生药1.8克),每次5片,每日3次,连服1~3个月。

3.石榴花、夏枯草各50克,黄酒少许。前两药同煎汤,服时加少许黄酒饮用。

4.薏苡仁200克,百合50克,用水5碗,煎至2碗半,1日分3或4次服完。

5.黄豆适量,用水浸泡,磨汁,加热调糖饮用。

6.紫皮大蒜50克,醋100克。蒜去皮捣烂,用醋煎约10分钟,饭后服,每日2次。

   7.鲫鱼1尾(约300克),白果仁适量。鲫鱼去鳞及内脏,洗净,纳入白果仁(填满),用线扎紧,上笼蒸熟吃。

   8.南瓜500克,瘦牛肉250克,鲜姜25克。将牛肉洗净,切块,放入姜加水炖,临熟加入南瓜(去皮,切块),再炖至熟烂,可放入适量盐、酱油等佐料,分次食用。

   9.猪肺1具(去气管),青萝卜2个,洗净,切块,加水共煮热,连汤共服。

   10.猪肺300克,绿豆150克,白果60克。洗净,加水共煮熟,不加调料,连汤服食,常服有效。

11.桔梗30克,甘草60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咳吐腥臭脓痰者。

12.芦根30克,薏苡仁12克,桃仁10克,冬瓜子12克,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13.活水鲜芦根60克,冬瓜子15克,瓜蒌仁12克,鱼腥草15克,水煎服。每日3次。

14.生车前草,绞汁1大碗,生饮。每日1次,连服4日。

15.薏苡仁120克,百合30克,用水5碗,煮成3碗,每日分4次服。

16.鱼腥草30克(鲜草60克),桔梗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

17.木芙蓉花(即芙蓉花)去心、须,晒干。每日10~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18.大鲫鱼1条,白果仁适量,将鱼去内脏,洗净将白果仁塞入鱼腹内用麻线扎紧,放在饭上蒸熟吃。

    二、外 治

    1.雾化吸入法:竹沥20毫升。鱼腥草浸液20毫升,10%苦参液20毫升,将药液置超声雾化器内吸入,每日2次,每次20分钟。

    2.敷贴法: 大蒜100克,芒硝50克,大黄200克,首先用大蒜和芒硝混合,捣如泥。敷药时,下垫油布2~4层,外敷肺俞穴及胸背部的阿是穴(湿啰音区),1次2小时,胸背轮换敷,敷毕去掉,用温开水洗净蒜汁,再将大黄研细粉,醋调成糊,敷于患区,8小时去掉,每日1次。

    3.口鼻吸入法:金银花25克,桔梗20克,半夏15克,麻黄15克,杏仁10克,黄芩15克。上药共于水壶内煎沸,壶嘴近口鼻,吸入药蒸气。

   【防  护】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饮食宜清淡,忌油炸、煎炒及热性食品。

肺结核

    ●病 因:肺结核俗称“肺痨”。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为多。本病通过空气传染,病人咳嗽、说话、打喷嚏都会把结核杆菌散布在空气中,特别是病人的痰含有大量的病菌,吐在地上干后结核菌便随灰尘在空中飞扬,健康人吸入,如果抵抗力不强就可发病。

    ●症 状:长期低热、夜间盗汗、手脚心发热、消瘦、食欲不振、两颊潮红,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吐痰、咯血、胸痛等。病人的表现可极不一致,轻者可无自觉症状,重者除上述症状外,还可有高热、大咯血、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

    ●治 疗:只有病情较轻而且痰中不含菌的患者才能在家治疗。

    一、内 治

    必须请专科医生确定治疗方案。

   (一)西药

    选雷米封、利福平、链霉素等药,应注意早期用药,全程治疗,为防产生耐药性,应采用2种或3种有效药物联合治疗。

   (二)中药 

    仅可作为辅助治疗用药。

    1.鱼肝油1瓶,白果仁50粒。将鱼肝油倒入罐内,放入白果仁浸泡100日以上。每次吃4粒,每日吃2次。可连续服用几个疗程。

    2.蚕蛹焙干研成细粉,每服3~5克,每日2次。

    3.沙参30克与鸡蛋2只加水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半小时,加糖调味,饮汤食蛋。用治咳嗽痰中带血者。

    4.猪肺(或羊肺)1具,贝母15克,白糖60克。将动物肺洗净,剖开一小口,塞入贝母及白糖,上蒸笼蒸熟,切碎服食。每日2次,有促进病灶吸收钙化的作用。

 5.鲜百合、蜂蜜适量。共放碗内蒸食,每日2次,可常服食。能抑制结核苗扩散,促进病灶钙化。

 6.南瓜藤100克,白糖少许。加水共煎成浓汁每服60克,每日2次。用治肺结核潮热症。

 7.地骨皮15克,银柴胡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治低热,神疲倦者。

 8.鲜蚕豆荚250克,水煎服,每日1次,治咯血。

 9.大蒜去皮浸于醋中7天,每服3枚,每日2次可连续食用。

 10.猫爪草60克,水煎,分2次服。

 11.僵蚕(研末)1~15克,白及(研末)2~5克共调服。治空洞性肺结核。

 12.仙鹤草20克,侧柏炭、阿胶各10克,共煎浓汁,分4次服。治肺结核痰中带血。

 13.将新鲜百合捣烂,加水滤汁,用火煮沸,待凉后慢饮之。野百合亦可,味道较苦,但功效更大,治肺结核咯血。

 14.将柿饼切开,掺入青黛粉3克,临睡前嚼食,对止咯血有奇效。

 15.山萸肉20克,白术、生牡蛎各15克,水煎2次。将药汁混匀,分早中晚3次服。治结核盗汗。

 16.白及120克,川贝30克,三七30克,薏苡仁240克,各分6份,前三味药共为细末,薏苡仁煮粥稀烂,加药末1份内服,1日2剂,饭后服用。适用于痰咳有血丝者。

 17.川贝末3克,鲜菠菜500克捣烂,用白布绞汁,与贝母调和,加鸡蛋清1个,搅匀,1日分3次服用。

 18.白鲜皮适量,研细末,每日3次,每次1.5~3克,白开水送下。

 19.大蒜煮粥,加白及粉适量服用。

 20.芝麻、核桃仁、蜂蜜各250克,共为丸。每丸9克,每日3次,每次1丸。

 21.猪肝切片焙干,研细末,白及研细末,各等量调匀,每服15克,每日3次,白开水送服。

 22.茶叶3克,柿饼3个,冰糖5克,将柿饼加糖煮烂后冲茶服。

 23.白及、川贝各100克,共研细末,每日2次,每次10克,冰糖为引,白开水冲服。适用于有咯血者。

    24.浮小麦30克,煅牡蛎24克,水煎。每日傍晚服,连服1周。适用于有盗汗者。

 25.生大蒜去皮,每日嚼食6~7次,每次4~5枚。初食时宜少,并以齿嚼,不用舌拌,久食则成自然。适用于干咳无痰,日渐消瘦者。

 26.旱三七、白及各6克,薏苡仁30克,共研细末,每服6克,每日3次。孕妇忌用。适用于喘咳吐脓血者。

 27.白及9克,研细末,百部15克,煎汤送服白及末,每日1剂。适用于浸润性肺结核。

 28.蜈蚣数条,去头足,研细末,每次2~3克,每日2次,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停药休息后,可酌情服用第2个疗程。适用于空洞型肺结核。

    29.甲鱼1只,剁头取血,兑入适量热黄酒饮服,每日或隔日1次,连服7~10日。适用于肺结核骨蒸潮热者。

    二、外 治

    外 敷

    1.回生膏:猫眼草、蟾蜍皮、木鳖子、独角莲、守宫(壁虎)、乳香、没药,上药各等量,共置香油中熬枯去渣,加黄丹收膏,待温加入麝香,摊纸上备用。同时将膏药在火上烘软,外敷于结核病灶在前胸、后背体表的相应部位上,以及大椎、肺俞、膻中等穴。3日换药1次,2个月为1个疗程。

    2.五倍子、辰砂各2克,共研细粉,水调成糊状,涂于塑料薄膜上,敷于脐窝,胶布固定,每日1次。治疗盗汗。

    三、其 他

 1.灸法:艾炷点燃,灸肺俞、膏肓、大椎、关元、脾俞、肾俞穴。每穴3~5壮,隔日1次。

 2.五倍子、黄柏研末以水调如糊,涂抹脐部。主治盗汗。

【防  护】①小儿应接种卡介苗。②养成不随地吐痰的良好习惯。③病人要按呼吸道传染病进行隔离。④每年作一次胸部X光线透视检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