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质量通病防治预案

 昵称14635556 2013-11-14

(一)桥面SBS防水层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防水层空鼓

现象:铺贴后的卷材表面,经敲击或手感检查,出现空鼓声。

危害:卷材空鼓处,是防水层的薄弱点,极易漏水时形成渗漏的通道。

原因分析

防水基层潮湿,沥青胶结材与基层粘结不良。

由于其他工序影响及人员穿行,粘铺前,找平层表面被粘污,又未做处理,使卷材与基层粘结不良。

操作方法及贴铺顺序不当,造成局部空气未排除而空鼓。

预防措施:

保持找平层表面洁净、干燥,防治被污染。

铺贴卷才时,气温不宜低于5℃,雨天、大雾、大风或风砂天不得施工。卷材均应满涂热沥青胶结料,卷材应顺序推压、战平、压实,并将多铺的沥青胶结材料挤出,不使产生空气排不出去的现象。

治理方法:对于检查出的空鼓部位,应剪开重新分层粘贴,从底到顶每层扩大200mm

卷材搭接不严

现象:卷材搭茬宽不足100mm,或分阶段施工的聚财铺贴甩茬污损破坏。

危害:卷材搭接不严,造成防水层搭接处漏水或防水性能差。此缺陷存在将大大消弱防水层的防水性能。

原因分析:

现场组织管理不善,工序搭接不紧凑;不按防水工程技术操作要求施工。

预防措施:

1)加强现场组织,防水操作要点及注意问题,技术交底中,要交清交透,卷材每层铺砌后,不得有粘结不牢或翘边等缺陷。

2)卷材搭接,长边不小于100mm,短边不小于150mm,上下层和相邻两幅卷材的接缝相互错开。

(二)混凝土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实体裂缝  
  1、水灰比过大、干燥裂缝;  
  2、混凝土保护层偏小,位置放置不当;  
  3、收光时间及收光次数掌握不当; 
  4、过早拆模及承受外部荷载; 
  5、支撑强度不够,使模板产生饶度、沉降不均匀;  
  6、温度变化以及混凝土收缩变形大于极限拉升变形导致混凝土裂缝; 
  7、配筋不合理;  

 8、结构跨度过大,未留置后浇带或后浇带留置不合理。  
  预防措施 
  1、尽量减小混凝土坍落度,在最后一次抹光结束后立即进行覆盖养护;  
  2、浇筑前应检查保护层垫块位置和厚度,并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复振;  
  3、混凝土浇筑后至终凝至少收光3次,最后一次需控制在初凝后终凝前;  
  4、根据同养试块的抗压强度合理选择拆模时间和加荷时间;  
  5、浇筑混凝土前检查排架各节点锚固是否到位,地基和排架垫木是否硬实;  
  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1、模板表面粗糙,脱模剂涂抹不均匀或品种不当,混凝土浇筑前未用水湿润;  
  2、对浇筑有一定高度的混凝土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  
  3、混凝土浇筑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  
  4、模板拼缝不严,或是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变形导致漏浆。  
     
预防措施 
  1、模板表面应平整,无粘附物,脱模剂涂抹要均匀,浇筑前应用清水湿润,并不留积水;  
  2、混凝土浇筑高度不宜大于0.3米,采取溜槽进行下料;  
  3、合理掌握振捣时间和振捣间距,振捣均匀,不过振、漏振;  
  4、模板拼装应丝严缝合,并加固牢固。  
   露筋  
  1、混凝土振捣时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及厚度不够;  
  2、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石子级配不好;  
  3、混凝土坍落度较小,振捣不密实;  
  4、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发生位移,造成露筋。  
  预防措施 
  1、混凝土浇筑前垫足垫块,保证厚度,固定到位;  
  2、控制石子粒径;  
  3、适当放大坍落度,便于振捣;  
  4、振捣棒尽量避开钢筋,无法避免处振捣后应使钢筋复位。 
  混凝土面层起粉状  
  1、标号偏低的水泥品种,其中混合材粉煤灰用量偏大;  
  2、由于粉煤灰密度小于水泥密度,当混凝土坍落度偏大,粉煤灰会被部分游离水带到混凝土表面;  
  3、拆模太早,表面风干失水过快。  
     
预防措施 
  1、尽量使用标号较高的水泥,其中掺合料相对较少;  
  2、降低混凝土坍落度,减少混凝土中的游离水;  
  4、合理控制拆模时间。  
  桥面板混凝土裂缝  
 
 1、一次性浇筑混凝土长度太长;  
  2、浇筑面附近有较大震动;  
  3、养护不到位。  
  预防措施 
  4、分批分段浇筑混凝土;  
  5、避免环境、大型机械震动影响;  
  6、加强成型混凝土面的收光养护;  
   (三)沥青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横向裂缝

1.现象

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有贯穿整个路幅的,也有部分路幅的。

2.原因分析

施工缝末处理好,接缝不紧密,结合不良。

沥青未达到适合于本地区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的质量标准,致使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或温度疲劳应力(应变)大于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应变)。

3.预防措施

合理组织施工,摊铺作业连续进行,减少冷接缝。冷接缝的处理,应先将已摊铺压实的摊铺带边缘切割整齐、清除碎料,然后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其预热软化;铲除敷贴料,对缝壁涂刷1L/㎡粘层沥青,再铺筑新混合料。

充分压实横向接缝。碾压时,压路机在已压实的横幅上,钢轮伸入新铺层15cm,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动15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层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

根据《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要求,按本地区气候条件和道路等级选取适用的沥青类型,以减少或消除沥青面层温度收缩裂缝。采用优质沥青更有效。

纵向裂缝

1.现象

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

2.原因分析

前后摊铺幅相接处的冷接缝末按有关规范要求认真处理,结合不紧密而脱开。

拓宽路段的新老路面交界处沉降不一。

3.预防措施

采用全路幅一次摊铺,如分幅摊铺时,前后幅应紧跟,避免前摊铺幅混合料冷却后才摊铺后半幅,确保热接缝。

如无条件全路幅摊铺时,上、下层的施工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前后幅相接处为冷接缝时,应先将已施工压实完的边缘坍斜部分切除,切线须顺直,侧壁要垂直,清除碎料后,宜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之预热软化,然后铲除敷贴料,并对测壁涂刷1L/㎡粘层沥青,再摊铺相邻路幅。摊铺时控制好松铺系数,使压实后的接缝结合紧密、平整。

网状裂缝

1.现象

裂缝纵横交错,缝宽l mm以上,缝距40cm以下,l m2以上。

2.原因分析

路面结构中夹有软弱层或泥灰层,粒料层松动,水稳性差。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质量差,延度低,抗裂性差。

沥青层厚度不足,层间粘结差,水分渗入,加速裂缝的形成。

3.预防措施

沥青面层摊铺前,对下卧层应认真检查,及时清除泥灰,处理好软弱层,保证下卧层稳定,并宜喷洒1L/㎡粘层沥青。

原材料质量和混合料质量严格按《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的要求进行选定、拌制和施工。

沥青面层各层应满足最小施工厚度的要求,保证上下层的良好连结;并从设计施工养护上采取措施有效地排除雨后结构层内积水。

车辙

1.现象

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轮迹处下陷,轮迹两侧往往拌有隆起,形成纵向带状凹槽。在实施渠化交通的路段或停刹车频率较高的路段较易出现。
     2
.原因分析

沥青混合料热稳定性不足。矿料级配不好,细集料偏多,集料未形成嵌锁结构;沥青用量偏高;沥青针人度偏大或流育质量不好。

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时未充分压实,在车辆反复荷载作用下,轮迹处被进一步压密,而出现下陷。

基层或下卧层软弱或未充分压实,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继续压密或产生剪切破坏。

3.预防措施

粗集料应粗糙且有较多的破碎裂面。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中的粗集料应形成良好的骨架作用,细集料充分填充空隙,沥青混合料稳定度及流值等技术指标应满足规范要求(详见本手册“沥青制品”编),高等级道路应进行车撤试验检验,动稳定度对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不小于 800次/mm,对一级公路和城市主干路不小于 600次/mm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按《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选用合适标号的沥青,针入度不宜过大,一般选用“70”交通道路石油沥青。

施工时,必须按照有关规范要求进行碾压,基层和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压实度应分别达到98%和95%或96%。

对于通行重车比例较大的道路,或起动、制动频繁、陡坡的路段,必要时可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提高抗车辙能力。但在选用时,必须兼顾高低温性能。

道路结构组合设计时,沥青面层每层的厚度不宜超过混合料集料最大粒径的4倍。否则较易引起车辙。

拥包

1.现象

治行车方向或横向出现局部隆起。拥包较易发生在车辆经常起动、制动的地方,如停车站、交叉口等。

2.原因分析

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偏高或细料偏多,热稳定性不好。在夏季气温较高时,不足以抵抗行车引起的水平力。

面层摊铺时,底层未清扫或本喷洒(涂刷)粘层沥青,致使路面上下层粘结不好;沥青混合料摊销不匀,局部细料集中。

基层或下面层未经充分压实,强度不足,发生变形位移。

陡坡或平整度较差路段,面层沥青混合料容易在行车作用下向低处积聚而形成拥包。

3.预防措施

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要控制细集料的用量,细集料不可偏多。选用针入度较低的沥青,并严格控制沥青的用量。

在摊铺沥青混合料面层前,下层表面应清扫干净,均匀洒布粘层沥青,确保上下层粘结。

人工摊铺时,由于料车卸料容易离析,应做到粗细料均匀分布,避免细料集中。

松散

1.现象

面层集料之间的粘结力丧失或基本丧失,路表面可观察到成片悬浮的集料或小块混合料,面层的部分区域明显不成整体。干燥季节,在行车作用下可见轮后粉尘飞扬。

2原因分析

沥青混凝土中的沥青针人度偏小,粘结性能不良;混合料的沥青用量偏少;矿料潮湿或不洁净,与沥青粘结不牢;拌和时温度偏高,沥青焦枯;沥青老化或与酸性石料间的粘附性能不良,造成路面松散。

摊铺施工时,未充分压实,或摊铺时,沥青混凝土温度偏低;雨天摊铺,水膜降低了集料间的粘结力。

在沥青路面使用过程中,溶解性油类的泄漏,雨雪水的渗入,降低了沥青的粘结性能。

3.预防措施

对使用酸性石料拌制沥青混合料时,须在沥青中掺入抗剥落剂或在填料中掺用适量的生石灰粉、干净消石灰、水泥。以提高沥青与酸性石料的粘附性能。

在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应选用标号合适的沥青和干净的集料,集料的含泥量不得超过规定的要求;集料在进人拌缸前应完全烘干并达到规定的温度;除按规定加入沥青外,还应在拌制过程中随时观察沥青混合料的外观,是否有因沥青含量偏少而呈暗淡无光泽的现象,拌制新的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时尤应加强观测;集料烘干加热时的温度一般控制不超过180℃,避免过高,否则会加快沥青中的轻质油份挥发,使沥青过早老化,影响沥青混凝土整体性。

沥青混合料运到工地后应及时摊铺,及时碾压。摊铺温度及碾压温度偏低会降低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压实质量。摊铺后应及时按照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碾压到规定的压实度,碾压结束时温度应不低于70℃;应避免在气温低于10℃或雨天施工。

(四)钢结构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消除质量通病措施 

产生质量通病的原因虽多,涉及面虽广,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参与项目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缺乏质量意识,不讲“认真”二字。只要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认真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认真贯彻质量责任制,认真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实行层层把关,认真总结质量通病的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要解决质量通病是完全可能。具体措施如下: 

 1)制订消除质量通病的规划,通过分析通病,列出本工程哪些通病最普遍,且危害性比较大:综合分析这些通病产生的原因;采取措施进行监督和预防。 

 2)通过图纸会审,方案优化,消除由设计欠妥出现的工程质量通病,属于设计方面的原因,通过改进设计来治理。 

 3)提高施工人员素质,改进操作方法和施工工艺,认真按规范、规程及设计要求组织施工,对易产生质量通病部位及工序设置质量控制点。 

 4)对一些治理难度大及由于采用“三新”技术出现的新通病,组织科研力量进行QC活动攻关。 

2、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 

1)氧化渣 

通病描述:对已下料完成后的零部件没有及时将氧化渣清除干净就进行校平,导致板材缺陷。 

纠正预防措施:下料完成的零部件必须及时将氧化渣清除干净,特别是需校平的板材。

2)缺棱 

通病描述:钢材切割面有大于1mm的缺棱。 

纠正预防措施:对超标的缺棱,应根据不同母材的材质正确领用焊条进行补焊,补焊后打磨平直。

3)螺栓孔(剪板)毛刺 

通病描述:螺栓孔表面粗糟,不光滑,有毛刺;板材剪切面有毛刺。 

纠正预防措施:对表面粗糟,不光滑,有毛刺的螺栓孔(剪板)用砂轮进行打磨平整。

4)焊瘤 通病描述:熔化金属流淌到焊缝以外在未熔化的母材上形成金属瘤。 

3、纠正预防措施:

合理选择与调整适宜的焊接电流、电压,改变运条方式和正确的电弧长度。

5 电弧擦伤 

通病描述:焊条或焊把与焊接工件接触引起电弧致使工件表面受损。 

纠正预防措施:焊接人员应当经常检查焊接电缆及接地线的绝缘状况;装设接地线要牢固、可靠;不得在焊道以外的工件上随意引弧;暂时不焊时,应将焊钳放在木板上或适当挂起。

6)咬边 

通病描述:焊缝边缘母材上被电弧或火焰烧熔出凹陷或沟槽。 

纠正预防措施:调整及选用适当的焊接电流、电压;缩短电弧长度用压弧焊;改变运条方式和速度,确定正确的施焊角度。

7)焊缝不饱满 

通病描述:焊缝外形高低不平,焊波宽窄不齐,焊缝和母材的过渡不平滑。

 纠正预防措施:选用适当的焊接电流、电压;熟练、正确地掌握运条速度和施焊角度。 

8)气孔 

通病描述:气体残留在焊缝金属中形成的孔洞。 

纠正预防措施:使用合格的焊条进行焊接;焊条和焊剂在使用前,应按规定要求进行烘培;对焊道及焊缝两侧进行清理,彻底清除油污、水份、锈斑等赃物;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采用短弧焊接。

9)异物填塞组装间隙 

通病描述:组装时间隙过大,在焊接前用钢筋、钢板条、焊条等异物填塞间隙。 

纠正预防措施:对组装间隙过大的构件,应编制相应的组装工艺方案,在下料前应充分考虑焊缝的收缩等影响构件尺寸的因素。

10)涂装 

通病描述:基层未处理干净;油漆流淌;漆层起皱;涂层脱皮。

纠正预防措施:对基层清理干净,涂刷层数和相应涂刷材料,均按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涂刷。

(五)人行步道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与路缘石顶面衔接不顺

1.现象

铺砌步道砖与路缘石顶面出现相对高差,有的局部高于路缘石顶面,有的局部低于顶面,一般在0.5cm1.0cm之间。

2.原因分析

由于路缘石顶面高程和平顺度没有控制好,铺砌步道砖是,为了平整度不能追随路缘石顶高程

铺砌步道砖其高程和横坡无法与现况路缘石接顺,形成相对高差。

3.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路缘石顶面高程和平顺度。

在铺砌步道砖之前首先对现况高程及路缘石相对高差进行复核,根据现况数据进行铺砌。

砌砖砂浆过干、搅拌不匀

1.现象

砂浆含水量小,似干砂浆、方砖夯打后,砂浆中仍有空隙。

砂、水泥分离,未搅拌均匀。

2.原因分析

本来砂浆拌合时,加水量不足或砂浆拌合后,因水分蒸发,又怕运水麻烦,使用干砂浆砌筑

没有按操作规程所要求的程序搅拌砂浆。

3.预防措施

人工搅拌砂浆,应首先将水泥和砂在干燥状态下按比例掺拌均匀后在加水搅拌。

水泥砂浆的工作度,应以砌砖时能刚刚震出灰浆的稠度为好,这样能将砂浆震实,同时也能起到与基层和砖底面粘结的作用,增加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人行道纵横缝不直顺、砖缝过大

1.现象

在纵横缝上出现10mm以上的错缝和明显弯曲。

在弯道部分,也依曲线铺砌,形成外侧过宽的放射性横缝。

2.原因分析

施工操作者对步道砖的铺砌工艺不重视,没有认真按照铺砌方案施工,随意性较强。

交底不清楚,控制不严格。

3.预防措施

要根据现况的线型和设计宽度,应事先做出铺砌方案,做好技术交底,做好测量放线,为了纵横缝的直顺,应用经纬仪做好纵向基线的测设,依据基线冲筋,筋与筋之间尺寸要准确,对角要相等。

全段铺砌方法要按照统一方案施工,不得“各自为政”,弯道部分也应按照直砌,再补边。

人行道方砖材质不合格

1.现象

方砖混凝土不密实,强度不足,在运输过程中,缺棱掉角较多。

方砖封面砂浆强度不足,耐磨性差,放行后出现麻面。

几何尺寸大小不一,致使砖缝宽窄不一,厚度薄度不均。

2.原因分析

方砖生产厂为了赚钱使用劣质材料,同时因技术素质低,管理差达不到规定的质量指标。

施工单位材料采购者,不是选购质量好,而是选购价格低的。

3.预防措施

首先对厂家质量和信誉进行择选,材料进场后首先对检验外观、强度、几何尺寸,不合格者不能进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