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路工程质量通病及其预防措施 随着市政工程建设大发展,道路工程建设的量大面广,参与施工的企业和人员较多,其基础和水平差距较大,很不平衡。施工操作不规范的现象非常普遍,形成了一些质量通病。为了提高道路工程质量,道路工程施工人员应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的技术素质,认真执行规范。本文就道路工程中常见的施工操作不规范通病及预防措施略作介绍,以求共勉。 一、路基工程 (一)回填压实的质量通病 1、超厚回填 (1)病害现象及原因 路基土回填压实质量通病为不按规范规定的虚铺厚度回填,严重者,用推土柳,一次将沟槽填平。结果不能将所铺层厚内的松土全部压实达到要求的密实度;若是路面将造成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若是管道其胸腔部位便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使胸腔部位的土压力小于管顶土压力和地面荷载,可能造成管体上部破裂,无筋管还可能被压扁。 (2)预防措施 ①严格执行路基上分层回填压实的规范要求。 ②要向操作者做好技术交底,使路基填方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不超过规范规定。 2、倾斜堰压 (1)病害现象及原因 由于在填筑段内来将底层整平,即进行填筑,或在沟槽填筑高度不一,使填筑段内随高随低,碾轮爬坡碾压。结果使碾轮压实重力产生分力损失,在纵坡上使碾轮轮重不能发挥最大的压实功能,坡度越大损失的压实功能越大。 (2)预防措施 在路基总宽度内,应采用水平分层方法填筑。路基路面的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应作成台阶。回填沟槽分段填上时,应分层倒退留出台阶。台阶高度等于压实厚度,台阶宽不小于1米。 3、挟带大块回填 (1)病害现象及原因 填土中挟带块状物,妨碍土颗粒间相互挤紧,达不到整体密实效果。另一方面块状物支垫碾轮,产生叠砌现象,使块状物周围留F空隙,日后发生沉陷。 (2)预防措施 ①要严格管理,对填土中颗粒过大(> 4、挟带有机物或过湿土的回填 (1)病害现象及原因 回填土中挟杂有机物,在有机物腐烂后上体中形成空洞;而超过压实最佳含水量的过湿土,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都会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陷,使路面结构变形。 (2)预防措施 ①路基填土段,在填筑前要清除地面杂草、淤泥等,过湿土及含有有机质的土一律不得使用。属于沟槽回填,应将槽底木料、草帘等杂物清除干净。 ②过湿土,要经过晾晒或掺加干石灰粉,降低至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再进行摊铺压实。 5、带水回填 (1)病害现象及原因 此病害多发生在沟槽回填土中,带泥水回填的土层其含水量是处于饱和状态,不可能夯实,当地下水位下降,饱和水下渗后,即造成填土下陷,危及路面安全。 (2)预防措施 ①排除积水,清除淤泥疏干槽底,再进行分层回填夯实; ②如有降水措施的沟槽:应在回填夯实完毕后,再停止降水; ③如排除积水有困难,也要将淤泥清楚干净,再分层回填砂或砂砾,在最佳含水量下进行夯实: 6、不按段落分层夯实 (1)病害现象及原因 不按分段、水平、分层技术要求回填,而是随高就底,层厚不一地胡乱回填,或者分段回填的搭茬不是按分层倒退台阶的要求填筑和碾压,或者是无法碾压的边角部位,未用夯打,以至造成路基下沟槽回填土或者填筑路基,段落分界不清,分层不明。搭茬处不留台阶,碾压下段时,碾轮不到位或边角部位漏夯(压)。 (2)预防措施 ①按规范要求,分段,水平、分层回填,段落的端头每层倒退台阶长度不小于 ②槽边弯曲不齐的,应将槽边切齐,使碾轮靠边碾压;对于检查井周围或其他构筑物附近的边角部位,应用动力夯或人力夯夯实。 (二)路肩、边坡质量通病 1、路肩.边坡松软 (1)病害现象及原因 路肩和边坡碾压不到位或者填方宽度不够最后以松土贴坡,或者路基填方属砂性上或散粒料,所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差。 (2)预防措施 ①填方路堤分层碾压,两侧应分别有20~ ②路基填方如属砂性土或松散散料,其边坡应预护砌或栽种草皮、灌木丛以保护,或加大边坡坡度,一般应大于1:2; ③路面完工后,所填补的路肩亏土,必须碾压或夯实,密实度应达到轻型击实的90%; ④采用石灰土或砾料石灰土稳定路肩; ⑤在路肩外侧,用块石或混凝土预制块铺砌护肩带。其最小宽度≥ ⑥铺条形草皮或全铺方块草皮进行边坡植被防护,前者用于一般路堤边坡,后者用于坡长8m以上的高填方边坡; ⑦采用片石,卵石或预制块铺砌在边坡表面,用以加固边坡。 2、边坡过陡 (1)病害现象及原因 受条件限制等因素影响,下层路基填筑宽度窄于路基下口设计宽度,即填土路堤边坡坡度小于设计坡度,即土质边坡小于1:1.5。 (2)预防措施 ①要按照设计边坡坡度施工,使用坡度尺检查控制坡度,不4吁设计规定。如无设计规定,一般不得小于1:1.5。 ②如受条件限制,边坡小于1:1.5时,要砌砖石护坡。边坡直立时要砌筑挡土墙。 3、路肩积水 : ‘ (1)病害现象及原因 路肩碾压不实,与路面接茬处的路肩经右侧车轮反复走压下沉,形成沟槽,或者虽已碾压但未经修整,形成横向反坡。结果造成路面边缘部位积水,积水下渗后使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 (2)预防措施 ①按设计横坡进行碾压修整,使密实度不低于轻型击实的90%,横坡偏差不大于±1%。 ②要求路肩不得有积水现象。 ③为防止路肩边坡冲刷,也可将路肩作成反坡,将雨水顺纵向汇集一处通过边坡沟渠排至路外。 二、路面工程·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通病及预防措施 1、胀缝处破损、拱胀.错台、填缝料失落 (1)病害现象及原因 由于胀缝板歪斜、长度不够、胀缝间距较长、胀缝下部接缝板与上部缝隙未对齐、胀缝材料不良或填灌工艺不当等原因造成混凝土路面在运营一段时间后,胀缝两侧的板面即出现裂缝、破损、出坑。严重时出现相邻两板块错台或拱起。胀缝中的填料被挤出路面被行车带走。 (2)预防措施 ①胀缝板要放正,应在两条胀缝间做一个浇筑段,将胀缝板外加模板,以控制缝板的正确位置;缝板的长度要贯通全缝长,严格控制使胀缝中的混凝土不能连接。认真做好胀缝的清缝和灌缝操作。 ②填缝料要选择耐热耐寒性能好,粘结力好,不易脱落的材料。 ③伸缩缝填料,不是填一次一劳永逸的,而是要作定期养护,一般是在冬季伸缩缝间距最大时,将失效的填料和缝中的杂物剔除,重新填人新料,保持伸缩缝经常有效。 ④要求上基和基层的强度要均匀。 ⑤胀缝设传力杆的,传力杆必须平行于板面和中心线。 ⑥接缝产生挤碎面积不大,只有1~ ⑦当接缝部分或裂缝部分产生轻微错台时,扫净路面,用沥青砂或密级配沥青混凝土进行顺接,如错台较严重,且相邻两板一平顺,一挠起,要用切割机将挠起部分割去,重新浇注混凝土路面。 2、混凝土板块裂缝 (1)病害现象及原因 ①由于养生不够,表层风干收缩,产生网状、浅而细的发丝裂纹。 ②由于角偶处于基层接触面积较小,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压力大,基层相对沉降就大,造成板下落空,失去支撑,角偶处便产生局部裂纹。 ③切缝时间过迟,造成收缩裂缝和开放交通后路面基层有下沉所致板块折裂。 ④由于施工操作失误或原材料问题产生裂缝 (2)预防措施 ①混凝土板浇筑后,按规范规定时间及时覆盖养生,养生期间必须经常保持湿润,绝不能暴晒和风干,养生时间一般不应少于14天。 ②混凝土的施工缝,不应设在板块中间,应设在胀缝处。 ③切缝时间: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25%~30%时可以切缝。从观感看,以切缝锯片两侧边不出现超过 ④水泥棍凝土路面对路基各种沉降是敏感的,即使很小的变形也会使板块断裂,因此对路基和基层的密实度、稳定性、均匀性、应变更严格要求。 ⑤角偶处要注意对混凝土的振捣,必要时可加设角偶钢筋,软土路基地段,可作加固设计,作成钢筋混凝土路面板。 ⑥控制拌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特别是水泥的技术指标,要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⑦混凝土振捣日扒注意那些易产生不密实的部位的振捣,防止发生过振产生的混凝土分层。 ⑧注意处理好真空吸水搭接处,半幅道路施工浇注中防止混凝土振动开裂等特殊问题。 (二)沥青混合料路面通病及预防措施 1、路面平整度差 (1)路面平整度差现象及原因 ①由于底层平整度差造成上部表面平整度差。 ②摊铺方法不当,使沥青层虚实不一致,造成上部表面平整度差。 ③料底清除不净,在摊铺的沥青层形成高突、疙疙瘩瘩,不平整。 (2)预防措施 ①首先解决底层平整度问题。对分层填筑的底层各层均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并提高控制标准。 ②面层的摊铺最好使用摊铺机,并放准每幅两侧高程基准线,操作手控制好熨平板的预留高的稳定性,小面积或无条件使用摊铺机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定的方法摊铺,即采用扣锹法,不准扬锹,要锹锹重叠,扣锹时要求用锹头略向后刮一下,以使厚度均匀一致。 使用手推车和装载机运料时,应用热锹将料底砸实部分翻松后摊平,以求各处虚实一致,搂平工序,不能踩踏未经压实的虚铺层,要倒退搂平一次成型,如再发现有不平处,可备专用长把刮板找补、搂平。 ③沥青混合料应卸在铁板上,不能直接倾卸在铺筑底层上,如果要卸在底层上,则必须设祛清除干净。剩余冷料不能直接铺筑在底层上充当一部分层厚,应加热另作它用。 2、施工接缝明显 (1)病害现象及原因 ①接缝歪斜不顺直。在后铺筑沥青层时,未将前施工压实好的路幅边缘切除,或切线边顺直。 ②前后摊铺幅色差大、外观差。前后施工的路幅材料有差别,如石材色泽深浅不一或级配不一致。 ③接缝不平整有高差,行车不舒适。后施工路幅的松铺系数未掌握好,偏大或偏小;接缝处碾压不密实。 (1)预防措施 ①在同一个路段中,应采用同一料场的集料,避免鱼泽不气上面层应采用同一种类型级配,混合料配合比要一致。 ②纵横冷接缝必须按有关施工技术规范处理好。在摊铺新料前,须将已压实的路面边缘塌斜部分用切割机切除,切线顺直,侧壁垂直,清扫碎粒料后,涂刷0.3~0. ③纵缝向接缝须采用合理的碾压工艺。在碾压纵向接缝时,压路机应先在已压实的路面上行走,碾压新铺层的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