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同语言赋予不同性格?

 昵称535749 2013-11-15
译者: aisling 原作者:R.L.G

发表时间:2013-11-14

约翰逊:不同的语言赋予不同的个性吗?

上周,约翰逊对具有双语能力人的优势的人进行了调查。这其中包括:使人在行政管理工作中表现更优(安排计划能力及处理事物的能力),老年时期更好的抵御老年痴呆,显而易见的就是讲第二中语言的能力。关于双语还有一个流传已久但没有提到的优势。许多能使用多种语言的人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或是世界观。

有人说,一个极为自我的人会通过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优势不断打开自己。用一些比较显著的方法(向朋友展示,在文学上表现等等),一个人的心就会慢慢变得开阔。然而对于人们所说的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性格不同这一观点,不同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以从前的一位经济学同僚为例,他说希伯来语比说英语要显得粗俗无礼一些。但这又怎么样呢?

一位死于1941年的美国语言学家,班杰明认为:每种语言都会给最影响讲话者的那种世界观加设密码。这一被称作“沃尔夫”的理论仍然是令人怀疑的,包括曾经在2010年针对此主题举行过辩论赛的经济学者也对此持有怀疑态度。但是却仍然有一些原因使我们相信语言塑造思想。这一影响与词汇量,语法或是第二语言没有必然联系。重要的是,许多人并不是均衡的学习双语。大部分人都是儿时在家向父母学习第一种语言,而第二中语言就是在日后的生活中积累学习的,主要是在学校学习的。所以不同的语言就有了轻重主次之分。——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是最擅长第一语言。例如,人们测试本国语言会比测试外国语言更容易陷入认知误区(用一个似乎正确但事实错误的答案回答测试问题)。这大部分是因为在第二语言工作下思维减慢。在小的时候就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难怪他们会觉得讲第二语言时会很不同,很自然,很轻松,或许也会感觉滑稽,生硬。

将“婴儿双语”增加到两种语言如何?尽管人们在语言上没有完美的均衡能力,但即使是对于一个双语能力相同的讲话者来说,仍有一个很大的原因会使他们感觉不同语言的。那就是双语和双文化之间的差别。许多双语学习者并不了解所说第二语言的文化。但是也有一些事了解的。在这种双元文化下的双语学习者们感到两种语言的不同,对于这一点我们并不惊奇。心理学家已经展示了“雷管”的作用,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小因素会在大方面影响人们的行为。例如叫人们讲一个高兴的故事,随之也会使他心情大好。两种语言的不同就如同一个大“大雷管”。如果让一个身在纽约的波多黎各人说西班牙语而不是英语,那会使他感觉有家的亲切的感觉。换成说英语,同一个人会想到学校和工作。

因此,有两个很好的理由(非对称能力和并启动)使人们感觉到讲不同语言有着不同的感觉。我们还有第三个争论的焦点没有列述。一位经济学家最近访问了普洛斯彼罗等:希腊人说话声音很大,而且他们经常相互打断。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希腊的语法和句法。当希腊人交流时会以动词的形式开始一个句子,而且这动词的形式中包含许多信息。所以在听到第一个单词的时候你就已经知道他们在讲什么也就更容易打断。“希腊语是否本身有什么天生的特质使希腊人习惯打断别人。”约翰逊怀疑到。人们似乎很乐意讲述他们语言固有的特性以及如何影响他们的发音。一些法国学者认为法语是欧洲语言的基础,因为它精确度和严格性是无可比拟的。一些法国人认为经常在句尾添加动词回事句子更富有逻辑性。但语言的神话并不是自我奉承的。许多语言学家认为他们的语言缺乏逻辑性并且很难。看见许多书上都写着:只有用英语你才能在大路上畅行,才能在车道上停车。英语一定是世界上最疯狂的语言。沃尔夫故事分享的是异化语言。我们并不惊奇的看到国际上重复出现的刻板现象:严谨的法语,强逻辑的德语,幽默的英语。

在这种情况下,学者卡拉里女士提出了一个从语法到个性的具体而真实地因果关系链。在希腊,首先说出带有大量信息的动词,以此很容易打断。问题是,世界上许多不相关的语言都把动词放到句子开头。世界上的许多语言严重活用动词,对大量信息进行编码。如果这些不相关的语言会使讲话者更容易打断对方,那么这将是一个惊人的发现。例如威尔士既是动词开头的也是受希腊深刻影响的,但是威尔士并不是以健谈著称而著称的。

“新沃弗尔理论”仍然提供新的证据和分析成果,意在证明不同的语言导致人们思想不同。这一说法是对于帕夫连科的“双语思维”即将在四月出版。帕瓦联科正在同弗朗科斯交谈。同时,马克沃特在对于二月发布的“语言的骗局”站在了相反地立场。我们回到辩论上。但是强大的沃尔夫理论不需要人们证明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感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