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花油

 tanyou 2013-11-16
 
 
 
 

白花油

编辑词条

白花油是无色透明液体,外用时为感冒类与虫蜇类非处方药,可以疏风止痒、理气止痛、消疲提神,用于关节酸痛、伤风感冒、头痛鼻塞、扭伤等;涂搽于高热儿童的太阳(轻点一下即可)、颅息、涌泉等穴位,可以起到良好的降温效果。白花油可以内服,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次服约3~5滴,可驱肠胃积气,从而达到止痛效果。以冬青油、桉叶油、薰衣草油和薄荷油等天然物为主要成分的白花油,气味颇似兰花,而在马来西亚,兰花又被称为白花,白花油由此得名。

目录
介绍
历史
成份
制法
功能主治
用法
临床建议
注意事项
展开

编辑本段介绍

  白花油

  白花油组成包括薄荷脑、樟脑、水杨酸甲酯、桉油、冰片、薰衣草油等成分,具有疏风止痒、理气止痛、消疲提神等功效,主要用于感冒引起的关节酸痛、头痛鼻塞、晕车、扭伤等。白花油对于扭伤只有一定的止痛作用,不能起到舒筋活血、抗炎和消肿作用。

编辑本段历史

  白花油

  白花油的历史可追溯到1927年,当时白花油创办人颜玉莹社长在马来西亚首次发明出一种可供涂擦用的药油,原本的愿望是能有一种有益健康又多用途的药油,能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毛病提供安全的、紧急的、有效的处置,亦就是现在家喻户晓之白花油。

  因为颜社长所制药油的气味很像水仙,而颜社长的夫人也喜欢水仙花在南洋又名白花,于是颜玉莹社长把这药油命名为白花油;因为各种日常小疾病都有效,所以前面冠了万应,全名为万应白花油,寓意万应万灵带著白花香味药油的意思。

  自1927年第一瓶万应白花油诞生以来,以冬青油、桉药油、薰衣草油和薄荷油等天然物为主要组成的配方。时间经历了近80年却未曾改变她的气味!

  1951年万应白花油在香港成立工厂,当白花油在港投产後,颜玉莹社长便结束在新加坡的厂房;更在1962年在台湾设立新厂制造万应白花油、白花膏及可白牙膏等产品,成为当时星、港、台三地的共同气味。

  其後到了1970年代因港英政府对品名中的万应有意见,在香港的白花油便更名为和兴白花油。而台湾仍维持颜社长的初衷仍叫万应白花油。

编辑本段成份

  薄荷脑、桉油、樟脑、冰片、水杨酸甲酯、薰衣草油。

编辑本段制法

  薄荷脑270g、樟脑130g、冰片50g研成细粉,加入水杨酸甲酯310ml、薰衣草油60ml、桉油140ml,加液状石蜡至1000ml,搅拌使溶解,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分装,即得。

编辑本段功能主治

  适用于以下症状,坐骨神经疼,手脚关节炎、行动困难,跌打损伤,在劳动或体育运动中的筋骨损伤,臂膀酸痛,扭伤筋骨,颈背颈窝疲劳酸痛,头痛以及蚊虫叮咬。

编辑本段用法

  外用,搽抹患处。

编辑本段临床建议

  白花油穴位涂搽降温:用棉签将白花油分别涂于攒竹、太阳穴(轻点一下即可)、颅息、天鼎穴、大椎、腋窝、曲泽、曲池、外关、合谷、鱼际、劳宫、少府、腹服沟、委中、涌泉穴。待稍干后两拇指自攒竹穴往上交替推数十下,用食指或中指指面依次对附着于太阳、颅息、外关、合谷、劳宫穴,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于皮肤发红,以手掌面用同法摩擦曲泽、曲池、委中穴、用食、中指指面分别自风府,风池按摩数下后往下推,大椎穴往上推,推到皮肤发红为止,再用拇指面朝涌腺向足趾推。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手法要轻柔,速度要均匀协调,压力大小要适当。操作完毕,可滴2滴白花油于纸巾上,然后按上其鼻孔上嘱作深呼吸(适用于4岁以上儿童)。

编辑本段注意事项

  1.本品仅供外用涂擦,不得口服;皮肤破损处忌用。

  2.涂布部位如有明显灼烧感或瘙痒、局部红肿等情况,应停止用药,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

  3.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4.孕妇禁用于腹部皮肤。

  5.使用三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感冒症状加重,应向医师咨询。

  6.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7.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8.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