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年岁岁花相似 又到一年“保壳摘帽”时

 鬼舞十七 2013-11-17

年年岁岁花相似,随着年底的临近,A股市场ST类公司“保壳摘帽”大战再次进入白热化阶段,尽管近期市场整体表现疲软,但ST板块则相对强势。11月以来,整体涨幅明显优于上证综指甚至中小板指创业板指等市场主要指数。

年关大逃亡上演

早在2012年年关之际,新版退市制度已经出台,但由于交易所立足投资者保护原则,专门对存量和增量暂停上市的公司予以区别对待,进行新老划断,使得于2012年之前暂停上市的公司最终逃过一劫。不过,前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留下的退市新政或将在今年真正发挥作用,本月初,证监会主席肖钢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13年年会上表示,要严格执行新的退市制度,推动存在退市可能或需要的公司在法律、规则框架内主动退市,由此也让ST类公司感到今年的年关分外难过。

与往年不同,今年三季报依然亏损的ST类公司必须闯过严格的退市指标关才能实现自我救赎。首先摆在面前的第一道就是净利润的坎,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今年前3季度两市59只ST类公司中,39只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负,其中23只更是自2011年度开始即连续亏损,距离退市大限仅一步之遥。除了净利润的指标,由于新版退市制度已经生效,ST类公司今年还将面临净资产为负和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等新增退市指标的严格考核,这意味着,近两年年末净资产均为负数的或近4年营业收入均低于1000万元的上市公司,恐将面临终止上市的风险。统计显示,目前两市共有19家ST类公司在2012年净资产为负的基础上,今年前3季度仍未得以改观。

壳资源分外紧俏

不过,尽管新增的退市指标提高了“ST大赌局”的游戏难度,但“保壳摘帽”之战却仍要“打响”。在IPO暂停长达一年之久和并购重组分道制审核的大背景下,ST类公司的壳资源越发紧俏。一个壳资源要用多少筹码来换取,坊间传闻,价格已飙涨至3.5亿元以上,并且预计涨势会持续到IPO重启前。而一级市场壳资源价格的飙涨,则直接催化了二级市场ST类个股的上扬,截至11月14日,ST股整体上涨0.96%,*ST股整体微跌0.02%,相比上证综指甚至中小板指、创业板指等市场主要指数,明显更受市场青睐(表1)。

11月以来,ST类公司市场表现强于大盘,个股虽涨跌互现,但上涨公司数量明显偏多。其中,*ST彩虹、ST明科涨势最为喜人,分别取得15.44%、14.04%的涨幅,*ST彩虹年报预告显示,预计资产转让获取的收益将对公司2013年度业绩产生重大影响。ST类公司最近逆市走强得益于“保壳摘帽”题材的发酵,在此背景下,ST类公司年底“自救”的频率明显提升,*ST黄海、*ST东热*ST国商等众多ST公司纷纷在近期密集发布公告,宣布或者得到来自大股东及政府的补贴,或者套现部分资产,抑或敲定资产重组,实现全年盈利的可能性极大,有望在明年退市前得以“摘帽”。

此外,尽管11月1日,证监会主席肖钢表示要严格执行新的退市制度,逐步实现退市制度常态化。但实际操作中却行之不易。目前,两市共有4只个股处于暂停上市的状态,其中*ST长油*ST金泰今年前3季度净利润均再度亏损,且年度预告显示全年业绩仍有可能为亏损,根据上交所规定,未来或将被终止上市。但以*ST长油为例,公司具有国资背景,控股股东为南京长江油运公司,实际控制人则是国资委旗下的中国外运长航集团。而过往案例表明,央企以及地方性国资并不愿意看到旗下公司退市。此外,由于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股东遍布全国各地,若在国资大股东主导运营下最终退市,势必会引起中小股东的不满。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国企退市后有很多遗留问题,对社会稳定不利;另一方面,国企退市还有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而此前又有“国有资产不得流失”的规定,因此*ST长油是否能成为新政策下的退市第一股还很难说。相比之下,非国企在执行上虽然会相对顺利,但也会涉及到地方保护等问题,*ST金泰的一系列自救措施,即说明了各类企业退市仍基本是小概率事件。投机者在赌,企业自身也不例外,今年3月份,*ST金泰披露,公司拟向实际控制人黄俊钦控制的宝润丽杰非公开发行3.17亿股股份,募集资金15亿元,这一增发方案已在9月2日被证监会受理。此外,黄俊钦还通过中数光通提供给*ST金泰1年期无息借款7950万元,且无相应抵押或担保,用于偿还公司股东北京新恒基房地产集团、北京新恒基投资管理集团相关借款。10月16日,*ST金泰又收到了黄俊钦“赠送”的北京新恒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股权和北京静安物业发展有限公司80%的股权。尽管*ST金泰已在退市边缘挣扎数年,即使面临当前的不利处境,仍有不退市的可能。

机构也赌ST股

或许是对年底ST板块的“保壳摘帽”行情心存期待,尽管从传统上看ST板块并不是机构投资者重点布局的对象,但三季报显示,仍有13家ST类公司被基金、QFII等机构投资者的持有(表2)。如*ST鞍钢即在报告期内吸引了美林国际、德意志银行等6家QFII的同时入驻,机构持股占流通股本的比例相比中期提升了1.41%。三季度得到机构投资者入驻的ST个股中,有部分个股具备了较强的“摘帽”预期,如QFII重点布局的*ST鞍钢在今年三季度已经扭亏,且每股净资产高于1元,若无突发意外,公司有望在明年“摘帽”;被2家券商、1只基金入驻的*ST生化的财务指标也基本符合了“摘帽”要求。

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涉足ST类的公司通常比较谨慎,往往会在两种情况下出手布局,一是看到业绩变好有望“摘帽”的前提下;另一种则是获知有消息可以推断ST公司具备较大概率实施资产重组。由于当前的A股市场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以及年底资金面偏紧等因素的干扰,缺乏普遍的业绩推动性机会,因此“保壳摘帽”题材再度受到机构投资者重视也在情理之中。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参与ST股的炒作对投资者而言仍属于高风险,介入时要更加谨慎,可适度关注机构投资者参与程度较深的公司,如连续3个季度获得机构投资者持续持有并且没有大规模减持记录、股价较低、股本相对偏小的ST股。市场人士分析,具有基本面扭转预期的ST公司会受到机构投资者的关注,不过目前ST股的“摘帽”动力主要还是来自于政府补贴、资产重组等非经常性收益,因此对ST股基本面的考察尤其重要,具体操作时,也应在控制仓位的前提下分散投资,一旦“摘帽”预期明朗,即迅速离场,严格止损止盈。

年年岁岁花相似  又到一年“保壳摘帽”时

年年岁岁花相似  又到一年“保壳摘帽”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