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家庭医生的「耳」和「口」

 baileej 2013-11-18
很多电视片集都会有以下情节 - 伤者抵达急症室,医生和护士火速为病人接驳各种仪器,医生主角大叫「Clear﹗」为伤者急救,又或者医生在手术室内聚精会神、小心翼翼地为病人做手术,额上不断渗出汗水。以上种种的场面,在家庭医生的诊所内一般都不会发生,当然也不希望遇到不幸的情节。

十年前接受家庭医学培训期间,要到各个不同的专科学习。还记得当时我遇到一个病人,她老是说身体不适,但检查后却一切正常。专科同事说她根本没有病,她需要的是找个人陪她聊天分享。当时听到后有点不明白,医生的职责怎可能是陪病人聊天呢?这些年来,开始觉得同事的说话有道理,医生的「耳」和「口」,在诊症时其实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

曾经遇到一位病人发现她的丈夫有外遇,亦遇过在工作间遇到问题的中年男士,他们心里有不快却不好意思找人倾诉,在覆诊量血压时会「顺道」与我谈一谈心中的挣扎。每次十五分钟的倾谈,虽然解决不了他们的问题,但至少可以暂缓一下他们的孤单和抑郁。

又例如一位在多个专科覆诊的独居婆婆,差不多身体所有地方都不舒服,身上及家中都有形形式式不同种类的药物。她的情况很复杂,作为医生也要花很多时间,「耳」与「口」并用,才能令她明白病况和解释清楚诊治方案。

有前辈向我说,过去普通科门诊的病人看完病后是不会逗留的,拿完药后便会离开。在这十多年间,病人看医生的习惯也有改变,现在很多病人会拿网上和报纸的健康资讯询问医生的看法与意见,也会期望你解释治疗方案的利与弊。骤眼看来病人似乎没以前那麽「听话」,但多问多了解可是鼓励病人自理自强的重要因素。

病人的身体是自己的,他们大部份时间都是自己或和家人一起面对自己的慢性疾病,不可能时刻有医护人员在旁照顾。病人自理做得好,慢性疾病的处理就更理想。家庭医生如果在诊症时能多用「耳」听、多用「口」沟通,诊症室的行前一步做多一点功夫,便可以大大减轻在医院同事的工作负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