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

 怡蘭轩 2013-11-19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不少学校和教师并不十分重视生物实验教学。而我认为,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必须加强生物学科的实验教学,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态度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我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操作规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探究馒头在口腔的变化”实验时,唾液对不同形状的馒头消化反应情况,根据滴加碘液后是否变蓝来判断。在实验过程中,很多学生看到,块状馒头在唾液的消化作用下,如不加晃动,馒头表面不变蓝,而内部却变蓝,这与课后答案所介绍的不一致,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留出3~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性材料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生物实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学生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造力,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大胆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观察、去实验,教师只是适时加以点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促使学生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多动口、多动手、多动脑,利用各种感官广泛收集实验过程中的多种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多角度认识事物的现象和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

  四、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规范操作能力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成功实验。

  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一是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二是对光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光源)成一条直线,光强用平面镜,光弱用凹面镜;三是观察时,标本应处在孔正中间,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说明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教师规范操作每一步,边讲解该步骤的注意事项,边让学生模仿操作。

  在生物学实验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较高。遇到问题后,大部分学生都愿意主动查阅资料,认真分析,与老师交流。学生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实验,学生成了实验的主体,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生物学实验教学给传统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它所表现出来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许昌市第一中学 吕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