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晚 秋* 2013-11-19

【教案一】第2  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过程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和发展水平。

2、过程与方法

初步培养观察历史文物图,搜集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感上感受远古祖先的勤劳智慧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贡献 。

活动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教师与学生共同搜集河姆渡人、半坡人生产生活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将所搜集的资料在墙报“历史园地”中展示,资源共享。

活动步骤

1)通过复习山顶洞人、北京人的有关知识引出人类生存问题。

2)学生自由发言,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3)以河姆渡人、半坡人为例,模拟远古居民,展示原始人类生产生活风貌。

教学过程

(小游戏)

1)教师指定两名学生手举北京人代表队、山顶洞人代表队的牌子入场。

2)将写有北京人、山顶洞人有关生产和生活内容的卡片分发给14名学生。

314名学生根据卡片所给内容,在1分钟内找到自己的队伍并亮出卡片。

4)学生评判正误并找出两个代表队中卡片内容相近的队员。(两队中相近的内容有采集和捕猎)其余队员退场。

(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师: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很多进步。但是这个进步经过了几十万年的演变。远古人类前进的脚步是多么艰难啊,尤其是在生产活动中,从采集到采集,从捕猎还是到捕猎。几十万年无限的采集和捕猎有可能带来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生态破坏、资源短缺、没有食物来源、人们居无定所、引发战争等)

师:如果真的像同学们所想象的那样,那是多么悲惨的情景啊!

师:人类的这种悲剧可以避免吗?

学生讨论:(人类学会自己种植和饲养。)

师:同学们的主意真是太好了,请大家翻开课本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学习了这一课,同学们看一看,远古的先民们和你们的想法是不是英雄所见略同?

课文的导读部分是个美丽的传说。传说中有没有科学的东西?

学生讨论:(人类发现植物的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从而人工种植。)

师:据最新的考古发现,我国早在8000-7000年前,人们就学会了种植,有了原始的农耕。

师:第二课给我们推出了约7000-5000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三个典型的代表。 黄河流域的代表是半坡遗址和大汶口遗址。长江流域的代表是河姆渡遗址。

下面我们搞一个小活动,活动的主题是──穿越时空隧道,走进远古家园。(板书)我们从三个典型的原始农耕遗址中选出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 根据大量的考古发现,想像这些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现在大家分成三组,一组扮演半坡人,一组扮演河姆渡人。第三组当评委。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且把你想象中的半坡人,河姆渡人生活的图景用语言,动作,图片等方式展示出来。希望每一组都有精彩的表现。准备15分钟。

(学生分组准备)

师:好,时间到,大家准备好了吗?现在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进远古家园。

掌声有请河姆渡居民表演。(掌声)

(河姆渡居民相继发言和表演)

学生A: 我们河姆渡村坐落在美丽的东海之滨,气候温和,有充足的水分,很适合种植水稻。我们大量的种植水稻。同世界其他种植水稻的国家相比,早了30005000年。

学生B:我们还发明了蒸饭的蒸笼。(展示图片)蒸笼是陶土烧制的。蒸笼有三层,最底下一层烧火,中间一次装水,最上一层是陶盆,盆底有很多小孔,利用蒸汽把饭饭蒸熟。这样做出的饭又香,又软,有营养,好消化。(掌声)

学生C:我们用木头和茅草盖房子,(展示图片)我们的房子有两层楼,楼上住人,楼下养牲畜。干栏式的结构,又通风又防潮,算得上是小洋楼了。(掌声)听说六七千年后,江南有些地方还有类似我们这样的干栏式吊楼呢!(掌声)

学生D:请看我们耕地的工具──耒耜。耜有石头磨制的。也有骨制的,是用动物的肩胛骨装上木柄做成的,骨制的很轻便,再装上脚踏(耒)就更轻便了。(做手握骨耜脚踏耒的动作)用轻便的工具耕地,可以提高效率,增加粮食产量。

学生E:我们会挖掘水井,解决用水问题。我们为水井也盖了一个了遮雨棚,不让雨水落到井里。我为我们自己的聪明感到自豪!(掌声)

学生F:由于有了打井的技术,我们不一定要住在河边。可以搬到离河边更远的地方居住。就算河水泛滥也淹没不了我们的家。(掌声)

……

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赞扬。)

师:现在请半坡居民展示自己的风采。

(半坡居民相继发言和表演)

学生A:我们半坡人比河姆渡人年轻1000多岁。社会是向前发展的。我们过着比河姆渡人更进步的生活。就说我们的食物吧,除了主食粟(小米饭)以外,副食还有鱼,肉,白菜,芥菜等等。有这样的美味大餐,有谁不爱这个可爱的家园呢?(掌声)

学生B:我们普遍用磨光的石器开垦土地和收割庄稼,这种工具更加锋利,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学生C:我们把野生的狗尾巴草经过人工培植而变成粟。这是我们半坡人的重大发明。遗憾的是当时不可能申请专利。(掌声)

学生D:我们追求生活的美和艺术。(出示图片)请看这些生活用具:陶盆,陶罐,陶瓶,红色的底色上画着人或者各种动物的图案,色彩艳丽,被称做彩陶。

学生E:我们会纺线,织布,制衣裳。我们正在告别蒙昧,走进文明的时代。

学生F:我们的房子很大,全家族的人都在里面生活,可热闹了。房子里还有许多小间,是家族成员的住处。房子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里面有灶坑,既可做饭又可取暖,冬暖夏凉。

……

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

请评委点评。

学生A:河姆渡人和半坡人虽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但是他们都能够从采集,捕猎,无限的向大自然索取,走到合理利用自然,学会种植庄稼,饲养家畜,开始了原始的农业,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学生B: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都适应环境,建筑自己特色的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学生C:河姆渡人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也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来选择的,这既是利用自然也是顺应大自然。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掌声)

学生D:两地原始居民都普遍的制作和使用磨制的石器,陶器。河姆渡人更是利用南方土壤松软的特点使用更轻便的骨耜。半坡人制作的陶器更具有艺术的魅力。(掌声)

……

师:今天的活动搞得很好,每个小组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同学的想象力和表演的能力真的令老师惊叹不已。数千年前的地质地貌和自然环境也许和现在有所不同。当时人们是怎样生活的,没有史书的记载。但是大量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原始的种植给人们带来了定居的生活。磨制的石器提高了生产力。生产力提高了,粮食就生产多了。家畜的饲养丰富了人们的食物来源,动物蛋白质改善了人们的身体素质。贮存粮食需要陶罐,煮食物需要炊具,陶器诞生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才有条件去追求精神生活。因此,原始的农耕文化也伴随着原始的农业出现了。同学们的想象既合理又丰富。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无论是长江流域还是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都是一幅幅美丽的、智慧的画卷。中华文明的摇篮是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编织的。

学生天地

1)学生和教师收集的资料、图片。

2)有条件的学校或家庭可组织参观原始农耕文化遗址。

3http://www./全套历史视频素材库/

 

背景资料

 

耒耜:

耒耜是用来耕地的工具。耜分石耜、骨耜和木耜。石耜是磨的比较锋利的石片,牢牢捆在木棒下端制成的。骨耜是用较大的动物的肩胛骨,牢牢捆在木棒下制成的。耒是捆在木棒下端的横棍,使用时手握木柄,脚踏横棍,推耜入土,进行耕地。


【教案二】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

教学重点 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 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最古老的人类,了解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知道了在早期人类时期,他们是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住在洞穴和树上,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随着人类的进步,人口的增多,单靠采集渔猎为主的生活,对原始人类来说是否有保障?有什么好的办法让原始人的生活有保障呢?   

 

  请大家阅读导入框的内容:

    这是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但它至少给我们一些启示,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可以使原始人类注意到野生的植物可以人工种植。

 

    生:原始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生活中,逐渐发现植物生长是有规律的,注意到了可食用的食物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的现象。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摸索,初步掌握了一些植物的种植方法,然而,这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随着原始农耕的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渐渐由采集过渡到农耕,河母渡和半坡居民就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

请大家阅读第7页的材料《白虎通》原文。

  这一段话的意思是:神农氏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制造工具,教人种植。那么,天时、地利指的是什么呢?是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水土、植被等。因为这些直接影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状况。

请大家阅读教材找出这两种居民所在的地点及生活的河流流域。

    生:河姆渡居民居住在浙江余姚,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居民居住在陕西西安,生活在黄河流域。

  这两个遗址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不同的原始农耕风貌,让我们带着疑问、好奇走进河姆渡和半坡居民,感受一下他们的生产、生活。

  阅读教材第8页的小字,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水稻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江南气候适宜水稻生长,河姆渡居民掌握了水稻种植技术,农耕生产成为最主要的生活来源,因此,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原始居民不但进入原始农耕阶段,而且有了较高的水平。

 

    看看河姆渡居民在工具使用上和北京人比有哪些不同?

   

    生: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开始使用骨耜、石斧、木铲,与北京人使用的石器相比,已经有了很大进步,许多石器已经作了磨光处理。

请同学们看第7河姆渡出土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耜是最常见的河姆渡出土物,骨耜上安装的柄叫耒。通常又把这种装有木柄的骨耜叫耒耜。用耒耜耕作,叫耜耕农业。

农耕是定居的重要保证,此外定居还需要哪些必要条件,请大家看教材中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已掌握了凿井的技术。饮水比以前更方便、而且卫生了。

     请大家看教材中干栏式房屋图”,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这样盖造?有什么好处?

 

 生:南方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我国先民为了居住地能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性能,于是盖造干栏式房屋。

干栏式房子是一种木结构的建筑。这种房屋,由若干木桩、圆木、木板组成,下部有木柱构成底架,高出地面,底架采取打桩的方法建成。桩木打成后,上架横梁,再铺木材,然后在木板上立柱构梁架和屋顶,形成架空的建筑房屋。干栏式建筑,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防潮湿,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这说明古代建筑业开始萌芽,而且能做到因地制宜。今天,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然采用这种古老的建筑形式。

 

河姆渡原始居民除了种植水稻、开凿水井、建筑干栏式房屋以外,还饲养家畜,主要有猪、狗、牛为主。河姆渡原始居民还制造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

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生:开始种植农作物,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种植水稻、建筑房屋、开凿水井;饲养家畜,制作陶器、玉器和乐器。

    原始农耕的出现,使我们的先人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丰富生活,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我们已经有了基本了解,现在以同样的方式,请同学们从时间、地点、工具、生产等方面归纳出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特征。

   

     生: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木制的耒耜;生产:.种植粟(世界最早)

饲养:猪、狗等动物,用渔具捕鱼;食物:种类丰富,粟(主)、鱼、肉、蔬菜(副)

建筑:半地穴式的房子,定居生活;制造:彩陶,刻画符号;纺织:纺线、织布、制衣

    无论从工具的制造还是生产方面,半坡居民都比河姆渡居民有了一定的进步,现在请大家对比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比较一下:两个房屋在结构上的不同又说明了什么?

    生:因长江流域水量充足,气温暖热;黄河流域降水量相对减少,且气温相对长江流域低。

   因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气候不同,这种自然环境决定了半地穴式的房子只能出现在北方,因为这种建筑形式可以适应北方寒冷的天气。而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建的干栏式房子一可以避潮湿,二可以避蛇虫猛兽之害。故在农作物种植、房屋建筑、家畜饲养等方面也有区别。

    请大家自读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内容,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随葬品多少不同?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生:1.农耕经济有很大发展,农具发达;原始手工业有了很大进步;陶器有黑陶、白陶,质量很好 。2.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从上述情况来看,大汶口文化遗址已经属于原始社会晚期,这与生产力发展有很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多,原有的氏族首领们的财富不断扩大,权力也在不断增长,为了争夺土地、财产,在各氏族之间开始了战争,氏族首领把俘获来的别的氏族的成员变成了奴隶,在同一氏族内部,由于贫富差别的增大,也分成了两个对立的社会阶层。这样,对立的阶级产生了。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课堂小结

原始居民

距今时间

地域

生产工具

原始农业

畜牧业

手工业

房屋样式

河姆渡居民

七千

长江流域

 

磨制石器

耒耜耕地

最早种植水稻

饲养

家畜

制陶、玉器和原始乐器

干栏式房屋

 

半坡居民

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磨制石器

耒耜石刀

最早种植

饲养猪狗等

制造彩陶、纺线、织布、制衣

半地穴式房屋

 

 

 

板书设计

距今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种植粟

半地穴式房屋

 

距今约七千年

长江流域

种植水稻

干栏式房屋

 
文本框: 浙江河姆渡文本框: 浙江河姆渡
文本框: 陕西半坡文本框: 陕西半坡
 

 

 


替换A8

课时作业

EN-US\?l=?"?!"ack'>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5.爱美之心远古就有之,下列我国远古人类当中,懂得爱美的人是(  

A. 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 元煤人  D.蓝田人

6、识图题

1)图中是哪个古人类的头部复原像。

 

2)他是在哪里被发现的?他生活在距今多少年前。

 

(3)他使用的石器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参考答案

1-5 AACCB

6、(1)北京人(2)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7020万年前(3)使用打制的粗糙石器


【学案】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重点难点

重点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 当时,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产生了阶级这些概念和结合初一学生难于掌握。

【重难解析】

     在学习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要注意把握教科书中涉及到的整个农耕经济中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要以农耕生产为基点,揭示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不要孤立地罗列经济现象。

【课前小练】

1、我国很早就出现原始农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国家。

2、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            ;生活于       流域;使用          石器。河姆渡居民居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

3、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         ____;生活于__       流域 ,          __村 ;使用          的石器;会制造       ,上面的符号有学者认为是我国           的雏形。会纺线、织布、制衣。

4

 

 

 

 

 

1)上图1______________居民房屋复原图,上图2_____________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

 (2)1房屋是____________,图2房屋是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水稻、粟 ;2、七千年,长江,磨制;3、五六千年,黄河,陕西西安半坡,磨光,彩陶,早期文字。 4、 (1半坡、河姆渡2)半地穴式、干栏式      

【探究展示】

1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此不同?这两地的原始居民在建造房屋时是怎样考虑的?

2、从本课学习的内容分析你能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

【当堂评价】

1.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河姆渡原始居民     ④半坡原始居民

A B C①②  D③④

2.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A.大豆和小麦    B.花生和高粱

C.甘薯、玉米    D.水稻、粟

3.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

A.饲养猪狗家畜         B.种植粟等农作物

C.住干栏式房屋         D.住半地穴式房屋

4.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

A.元谋人遗址              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5.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纺线制衣        B.住砖瓦房          C.用陶器装食物   D.吃鱼

1-5 DDCCB

【归纳与反思】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2在下列远古人类中,也已经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3.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www.zk5u.com中考资源网其中介绍错误的是                                                      

A.生活在长江流域  B.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C.种植粮食作物粟  D.使用磨制石器生产

4. 下图中的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某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该原始居民应是    

   

磨制石锄           骨制箭头           纺轮           刻有符号的陶片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

2)你知道这个原始居民生活的距今年代吗?

(3)“农耕既普及”诗句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参考答案

1-4 DDAB

5、(1)半坡原始居民(2)距今约五六千年3)粟(4)没有发现中国古老的文字

 

? ^  ?"?!"

半地穴式房屋

 

 

 

板书设计

距今约五六千年

黄河流域

种植粟

半地穴式房屋

 

距今约七千年

长江流域

种植水稻

干栏式房屋

 
文本框: 浙江河姆渡文本框: 浙江河姆渡
文本框: 陕西半坡文本框: 陕西半坡
 

 

 


替换A8

课时作业

EN-US\?l=?"?!"ack'>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5.爱美之心远古就有之,下列我国远古人类当中,懂得爱美的人是(  

A. 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 元煤人  D.蓝田人

6、识图题

1)图中是哪个古人类的头部复原像。

 

2)他是在哪里被发现的?他生活在距今多少年前。

 

(3)他使用的石器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参考答案

1-5 AACCB

6、(1)北京人(2)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7020万年前(3)使用打制的粗糙石器


【课时训练】第2  原始的农耕生活

 

1、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其中,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

2、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关于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 

                       石斧            耒耜

A.聚族而居   B.原始农业   C.贫富分化   D.采集狩猎

 

3、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 

A、水稻、小麦 B、水稻、玉米 C、水稻、粟 D、玉米、粟

4、(2012·湖南娄底)与“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等关键词有关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应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

5.属于原始农耕时代的遗址是(  

①山顶洞人 ②河姆渡原始居民 ③半坡原始居民 ④大汶口原始居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

6.下列哪一地区原始居民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最大(  )

A.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          B.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

C.陕西临潼姜寨原始居民            D.河南新政裴李岗原始居民

7.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

二、填空题

8.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已使用         石器,他们分别培植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粮食作物             

9.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         房子,已经挖掘        ,过着      生活。

10.半坡原始居民能制造色彩鲜丽的       ,上面还有一些           ,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提高训练(10分钟)

三、材料分析题

11.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韩非子五蠹》

请回答:

⑴材料中讲述了什么神话传说?

 

⑵材料中反映出了原始社会哪一个发展时期的什么样的历史现象?

 

⑶考古发现的哪些遗址印证了这种历史现象?

 

12.材料解析:

“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而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白虎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明神农氏“教民农作”的原因是什么?请说说从事“农作”的条件有哪些?

 2)这段材料告诉我们当时人们会使什么工具进行农作?

 

 

3)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4)请写出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两种粮食作物。

 

四、问答题

13.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北京人相比,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创新思维训练

14.大汶口的墓葬中为什么有了随葬品?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参考答案:

1-7   DBCCB  AB

8.磨制、水稻、粟9.干栏式、水井、定居10.彩陶、刻画符号

11.⑴讲述了我国原始居民构木为巢的传说;⑵反映出了原始农耕时代我国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⑶河姆渡和半坡遗址印证了这种历史现象。

12、(1人民众多,而禽兽不足;天时、地利、农具等(2)耒耜(3)神农依天时地利,制造工具,教人民耕作;开始定居生活(4)水稻和粟

13、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14.农耕经济有了更大发展,财富增多,这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表现;①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的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②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