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市公办外国语学校特色办学指导意见

 越秀区桂花岗 2013-11-19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公办外国语学校特色办学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局属有关单位:
  现将《广州市公办外国语学校特色办学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按《指导意见》的要求开展我市外国语学校建设、办学等工作。实施过程如有建议或意见,请向我局基础教育处反映。
  广州市教育局

  2013年10月18日

 



广州市公办外国语学校特色办学指导意见
  (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加强中小学、职业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的有关要求,深化建设基础教育阶段外国语特色学校,打造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平台,为我市“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和培育世界文化名城”两个战略部署奠定基础,现对我市中小学公办外国语特色学校(以下简称“外国语特色学校”)办学与发展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充分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建设亚太教育交流与合作广州机制合作框架协议》的有利契机,加快我市外国语特色学校的规范发展与特色发展。

  二、发展思路
  以“定位准确,办学规范,课程融合,质量卓越”为发展思路,突出外国语特色学校的办学特色,提升其国际化水平。

  三、办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外国语特色学校的发展,构建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平台,培养学生具有国际意识、具备国际交流与合作素养。通过3~5年的努力,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办学风格的外国语特色学校,全市基本形成一个建立在外国语特色学校基础上的基础教育国际化发展平台。
  (二)阶段目标。
  2013年至2014年,规范外国语特色学校办学并指引,认定一批广州市外国语特色学校。

  四、办学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外国语特色学校建设要着眼于学校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遵循教育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义务教育阶段积极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普通高中教育阶段适当引进优质国际课程,推进课程的多元融合,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二)个性化原则。
  外国语特色学校办学与发展应结合学校和区域特点,探索多方式利用国外和本地优质教育资源,形成特色鲜明的办学和管理之路,打造学校特色与品牌。
  (三)稳定性原则。
  外国语特色学校的发展应着眼于长期规划,稳定持续地探索深入推进教育国际化的创新举措,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办学思想和经验,发挥品牌效应。

  五、办学要求
  (一)发展定位准确。
  外国语特色学校发展规划应有鲜明的既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又体现外国语特色学校培养复合型、国际型预备英才的培养目标。要有规范并反映外国语特色的校名。学校应专门设置负责师生国际交流的机构,建立师生国际交流与管理工作制度。
  (二)规模班额适当。
  外国语特色学校实行常规班级招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分校)每年级不超过6个班,普通高中学校(含分校)每年级不超过8个班。学校的外语课程实行小班化教学。
  (三)场室资料齐备。
  外国语特色学校应根据外语教育教学需要,创设有利于外语学习的学校文化;配备外语教学需要的硬件设施,至少配备语音实验室1间、外语情景室3间和小剧场1个;外文图书资料生均藏书12册以上(不含电子书)。
  (四)外语师资到位。
  外国语特色学校专任教师聘任按照市有关要求进行,有条件的区(县级市)和学校可按照实际情况调整。应创造条件支持外语教师出国进修。外语类兼职教师比例适当。聘用专职外籍教师需按照省、市有关规定进行。受聘兼职外籍教师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具有TEFL或TESOL等资格证书(英语)或其他语种同类资格证书,同时至少有一年以上教学经验。
  外国语特色学校应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师生对国际活动规则、国际礼仪和外事纪律的教育和训练,在外事活动中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加强教师师德教育。
  (五)招生规范有序。
  外国语特色学校招生按市的有关招生政策进行。小学阶段免试就近招收地段生;初中阶段招生不能进行笔试,可对有外语特长学生的听说能力适当以面谈的方式面向本区(县级市)招生。市属外国语特色学校面向全市招生。
  (六)外语课程突出。
  学校课程设置应突出外国语特色,制订和实施培养高水平的外语人才和多语种人才的规划和实验。主修外语总授课时应高于普通中小学外语总课时的1.5倍,学生每周有接受外籍教师授课。选修课中有开设双语课程。
  除英语外,初中应开设不少于2门小语种课程,普通高中应开设不少于3门小语种课程,鼓励学校小语种课程错位发展,各具特色。学生的外语听、说、读、写、译、用等能力处于本地区基础教育阶段的领先水平。
  (七)交流丰富有效。
  外国语特色学校应每年举办全校性外语类多向综合交流活动,促进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本土文化和所学语言国的优良文化。
  (八)学校管理优良。
  学校应当配备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较强管理能力、熟悉外语教育教学规律的学校领导,校级领导中至少有一名熟悉外语教学。
  积极开展基础教育国际化教育教学研究,外语教学与教研应在当地中小学外语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六、工作组织
  (一)工作小组。
  成立广州市外国语特色学校办学与发展工作小组,由基础教育处、发展规划处、财务基建处、政策法规处、组织人事处、师资工作处、督导室、市教科所等部门组成,办公室设在基础教育处,负责审核各外国语特色学校发展规划与推进工作;加强对申报单位的培训与指导;成立外国语特色学校建设专家顾问团,对学校规划和学校需求加强过程性评价和指导,提升外国语特色学校建设品位;接受外国语特色学校资格认定的申报。
  (二)有关程序。
  外国语学校特色办学与发展实行申报与认定制度。由区(县级市)组织申报,原则上每区申报1所。每年12月向市进行申报并进行特色认定。
  自评分达60分为申报资格条件,其中1-3、1-4、2-2、4-2、6-1、6-4、8-1为必达指标。2015年起,未被认定为外国语特色学校,不得以外国语学校名义招收特长生或特色招生。已认定的外国语特色学校,学校发生迁址、合并或新增分校(校区),应重新申请特色认定。
  (三)开展专项督导与指导。
  工作小组对全市外国语特色学校办学与发展情况进行不定期的过程督导,发现问题,严肃处理,确保外国语特色学校发展有序进行。

  附件:广州市公办外国语特色学校认定指引
  附件
  广州市公办外国语特色学校认定指引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自评说明
备注
一、
定位准确
(12分)

1.发展
定位准确
(12分)
1-1 有鲜明的既能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又体现外国语学校培养复合型、国际型预备英才的培养目标。(3分)
1-2 有制订和实施培养高水平的外语人才和多语种人才的规划。(3分)
*1-3学校有规范并反映外国语特色的校名。(3分)
*1-4 学校专门设置师生国际交流机构(1分),并建立师生国际交流与管理工作制度。(2分)


二、
办学规范
(45分)
2.场室
资料齐备
(10分)
2-1有浓郁的外语学习文化氛围。(2分)
*2-2 至少配备语音实验室1间、外语情景室3间和小剧场1个。(3分)
2-3 有2间及以上电脑室。 (2分) 
2-4 外文图书资料生均藏书12册以上(不含电子书)。(3分)


3.规模
班额适当
(5分)
3-1实行常规班级招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分校)每年级不超过6个班,普通高中(含分校)每年级不超过8个班。(2分)
3-2外语教学实行小班化教学。(3分)


4.外语
师资到位
(25分)
4-1外语教师出国进修有制度,有落实。(5分)
*4-2专职外籍教师按照进省、市有关规定进行聘请。(5分)
4-3受聘兼职外籍教师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具有TEFL或TESOL等资格证书(英语)或其他语种同类资格证书(5分),同时至少有一年以上教学经验(2分)。
4-4 有对师生进行国际活动规则、国际礼仪和外事纪律的教育和训练。(5分)
4-5 有对外籍教师的师德教育。(3分)



5.招生
规范有序
(5分)
5-1小学阶段免试就近招收地段生;初中阶段招生不能进行笔试,可对有外语特长学生的语言能力适当以面谈的方式面向本区(县级市)招生。市属外国语特色学校面向全市招生。(5分)


三、
课程融合(32分)
6.外语
课程突出
(22分)
*6-1 主修外语总授课时高于普通中学外语总课时的1.5倍。(6分)
6-2 学生每周有接受外籍教师授课。(5分)
6-3 有较完整的适应国际性预备英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能处理好本地课程与国际课程的关系。(5分)
*6-4 初中开设不少于2门小语种课程,普通高中开设不少于3门小语种课程。( 6分)


7.交流
丰富有效
(10分)
7-1 每年举办全校性外语类多向综合交流活动。(3分)
7-2 有学生出国交流制度,且每年开展至少1次的学生出国交流活动。(2分)
7-3支持外语教师出国进修达到或超过外语教师总数的50%。(3分)
7-4对在外事活动中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的师生,有表彰宣传机制。(2分)


四、
质量卓越
(11分)
8.学校
管理优良
(11分)
*8-1校级领导中至少有一名熟悉外语教学。(2分)
8-2 学生英语学业质量突出。(2分)
8-3 缔结姊妹校达3所及以上(含国内同类型学校)。(2分)
8-4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学生升读同类型普通高中学校、普通高中阶段学校有学生升读8大外国语学院。(5分;每1名计1分,本项最高5分。)


五、
加分
(25分)

9-1普通高中学校有毕业生升读世界300强大学(以当年《普通高中毕业班工作评价标准》公布的境外大学),每名加1分,本项最高加5分。
9-2 开设双语课程,每一门课程加5分,本项最高加10分。
9-3 在境外开设孔子课堂,每间加5分,本项最高加10分。


说明

1.    带*为必达指标,共计28分。
2.    双语课程是指使用外语进行非语言学科教学的课程。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广州市教育局办公室


2013年10月18日印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