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建有效课堂的“诗外”功夫——课堂增效年观课议课活动点评二

 梦想教育 2013-11-20

构建有效课堂的“诗外”功夫

——课堂增效年观课议课活动点评二

古浪县第四中学  何岳山

摘录在《古浪教育》总第9期(2013年3月)上发表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知识点能不能有效落实,学生能力能不能迅速提升,构建有效课堂是关键。传统的课堂,偏重知识灌输,手段简单,影响了学生的全面、自主发展。那么如何使课堂成为最有效的课堂?如何让每一位学生在每一节课都真正有最大的收获?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老师站在学生的前面是位指导者,站在学生的后面是位组织者,站在学生的旁边是位欣赏者,站在学生的中间就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朋友。我们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在课堂教学的诗外下很多功夫,才能真正做好构建有效课堂这首诗。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

微笑是教师永恒的魅力。教师要面带微笑,亲切中带着鼓励,含蓄中透着启迪,幽默中交织着理解,以自己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学生,给课堂带来生机,使课堂上始终充满温暖的阳光,师生之间会有种亲切感,可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学生就会喜欢上课,认真听课。试想,铃声响了,一个板着面孔面无表情,或一脸的阴云的教师出现在课堂上,会给课堂罩上一层阴影,学生就会感到惴惴不安,不知课堂上要发生什么,由于紧张、害怕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对课堂效果十分不利,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惧怕、压抑的心理,也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可见,教师的表情,对学生的影响起着很大的影响。教师好的面部表情能传达真挚和温暖,使学生如沐春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自我表现能力,表现出良好行为;相反,教师面部显露出不耐烦、厌恶和嫌弃的表情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欲,打击学生的信心,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学习的革命》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即使教师个人在生活上有烦恼或不幸的事,也要注意掩饰,不能让学生有所感染,要尽量面带微笑,把好的心情带给学生,以消除学生学习的压力,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为教学营造良好的环境。尽量不要在上课后就检查你的作业,尽量不要在课堂上批评你的学生,究其原因,怒火会把不良情绪带给你的学生。

二、把激情带进课堂

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充满激情的艺术。激情是火,可以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情是露,可以滋润学生的心田;激情如风,可以荡起学生平静的心湖,吹开心灵的迷雾,去探究未知的路。充满激情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老师,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当老师面带微笑,充满激情的走进课堂,就会给学生很大的感染力,老师的激情就是火种,能一下子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课堂气氛也会随之活跃起来,为一节成功的课打好了基础。

谈到激情,想到“手舞足蹈”,就谈谈肢体语言。近日在阅读新闻中无意间发现了两则新闻:一是武汉城管50多人,运用眼神必杀技用目光盯走了占道摊贩;另外一则是成都女交警,温柔执法,半小时内用13次敬礼终使难缠的违规司机认罚。笔者认为这两则新闻从侧面反映执法人员巧妙运用了肢体语言,在执法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使我想起了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肢体语言运用上的一些问题。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斯霞老师讲得好,“讲课讲到快乐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讲到愤怒的地方,情绪就激昂;讲到悲伤的地方,声音变得很低沉。”教学中,教师除了用语言来表述之外,借助手势、眼神、面部表情、身体、衣着等等肢体语言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表达对学生的暗示、警告和提示,也可以表达期待、鼓励、探询、疑惑等情感,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相反,学生的肢体语言也会告诉你他们是否听懂了你所教的内容。如果他们懂了,往往会表现出微笑或点头,如果他们不懂,脸上就会流露出疑惑的表情。我们在接收了学生传达出来的信息之后,就要调整教学方式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能说话,当学生开始在课上说话的时候,我会用眼睛看着这个学生,我的眼神告诉他“不可以说话了”,而他也立刻能够明白。学生中不乏有聪明而又内向的孩子,他们上课时会认真地听,老师提的问题他也能够回答,可从他的眼神中我能知道他在害怕,他不敢举手,这时的我会用眼神告诉他:来,大胆些,你行的,老师在等你。跟学生用眼神交流,他能感觉到你的真心,慢慢把手举起来。再如在课堂中发现有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时,教师不必直呼其名批评他,损伤他的自尊心,分散其他同学的注意力,而可以用严肃而期待的目光提醒他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就能在不扰乱课堂秩序的前提下解决问题。眼神充满关爱,充满温暖,充满信任,充满期待,充满鼓励,如父母一样,看自己的孩子走出人生的第一步。

教师肢体动作、手势及身体的移动也传递着丰富的信息,有助于沟通师生间的交流,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师在向学生提问时,可以不说请举手,而是自己做个举手的动作,这时学生就领会地举起手来;在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不说请某某说,而是把手伸在所要请的学生面前,手心向上抬起做出热情邀请的动作,学生会会意并乐意站起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当学生能正确回答问题时,教师可以伸出大拇指表示称赞,或鼓掌表扬;当学生回答错时,教师可以温和地摸着学生的头,跟他说好好努力,下次你一定行来鼓励学生等。这种种手势给学生的感受是无声胜有声的,倍加感动的,能激起表现欲的。再如上课时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会交头接耳。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用双手向他们做出一个暂停的动作或将食指按住嘴唇做出安静的表示,以示意这部分学生保持安静或终止违纪行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的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教师教学语言的美,一方面来自语言表达的准确、恰当和生动,另一方面则来自教学语言中速度的快慢、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等的交替交换,以及句子长短、语调升降的有规律变化。教师教学时声音的轻重缓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因此要做到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声神融会,相得益彰。语调有变,应做到随境而迁,高低起伏。运用比喻、拟人、摹状、夸张等,充分发挥语言的功能,给学生以直观,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觉思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阐述成功时,语气应庄重严肃,生动,铿锵有力;解剖失败时,语调应沉稳,诚然有理。声调不能太高,也不能嘶哑低沉。既有高亢情激的鼓励,也有轻声细雨的推动。一堂课有时像“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有时像“三月里的小雨”。形成高低结合、轻重交替、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这毫无疑问会将知识的甘露和谐地注入学生的心田。如适当加大说话的音量,可以起到加强注意和突出重点的作用,能让学生理解重点、难点以及明白哪些是必须注意的,同时也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开小差的学生明白自己该注意听课了。再: “……首先(停顿,眼睛关注学生)……然后(停顿,眼睛关注学生)……最后(停顿,眼睛关注学生)……”在讲这段话时,老师有意将首先然后最后的过渡语放慢速度讲,并用眼神关注学生的反应,对学生加以提醒,学生听清楚了老师要强调的内容。此外,以幽默的语言活跃和渲染教学气氛,使其在课堂教学中,既能融洽师生关系,又能加深学生记忆,同时也能让幽默来陶冶学生成为具有高尚情操的人。

还有就是上课的站位问题,我不喜欢固定在一个地方,而是围着学生的桌子走,扩大自己的空间领域,这样与学生的空间距离近了,既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听课状况,又能随时提醒他们的听讲状态。

三、把活动带进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通过亲身经历而获得的信息,比通过其它感官而获得的信息在大脑皮层的痕迹要深,保持的时间要长。这就要求我们克服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空洞说教,引导学生多动手实践,它不仅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构建轻松愉悦的和谐课堂,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了解和探究自然的科学方法。理化课中实验是学生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学生对实验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要克服惰性思想,改变应试教育在黑板上画实验,在课堂上讲实验,在课下背实验的陋习,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做好实验。尽可能的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变选做实验为学生的必做实验。同时,挖掘教材中能够做而未安排的实验。如: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先让学生做(1)碳酸钙与稀硫酸(2)碳酸钠与稀盐酸(3)碳酸钙与稀盐酸这三个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从而选出实验室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了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还可以利用活动课,引导学生参加调查研究、实地参观与考察,做趣味实验,制作物质的结构模型、仪器等,培养学生的能力。

四、把鼓励带进课堂

鼓励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和获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人都是需要鼓励的,学生更是如此,有的学生可能为了听到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不惜几个月埋头苦学,作为老师,千万不要吝啬你鼓励的话语,当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付出受到了肯定,从而自发的坚持学习。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善于用鼓励、赞扬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在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善思多问,也可设立了爱动脑筋的好学生奖项,奖给学生一次课外实验的机会或者是一个小小的学习用品,这样做不仅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而且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兴趣总是和成功的喜悦紧密相连的。如听懂一节课,掌握一种化学方法,解出一道化学难题,测验得到好成绩,平时老师的鼓励与赞赏等,都能使学生从这些“成功”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更高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学中,要采取各种激励机制,要多为学生创设感受“体验成功”的情景使学生获得愉悦。如课堂提问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对回答不出的学生,也要采取暗示、提示、鼓励、肯定多种途径,让他们知道自己能行,从而树立自信。

五、把民主带进课堂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总是神圣庄严,教师总是强调要认真听讲,没人说话,只有老师一味的再讲述昨天晚上备好的教案,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其实这种学习气氛很是压抑,时间一长,可能会有很多人上课打瞌睡。我们观察到一个现象:学生年龄越大举手发言的越少,课堂上老师提出来的问题即使会也不愿意说,不会的也不愿意问。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是要视学生为主体把民主带进课堂。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说;学生能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评的让学生评。学会“偷懒”,偷点懒。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在课堂上,只有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民主于学生,杜绝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才能激活课堂气氛,才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如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先让学生回忆、讨论、交流前面学习过的与金属有关的化学反应,并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总结出金属的化学性质,最后老师归纳补充。通过讨论与交流,即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又学习了新的知识,并且活跃了课堂气氛。

六、把竞争带进课堂    

中学生大多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老师要尽可能地创造竞争的机遇,激发学生学习的竞争意识,提升学习竞争力,既要有“个人主义”的个体竞争,也要有“集体主义”的群体竞争;既要有班内的竞争,也要有班外的竞争。最好的竞争平台就是课堂。具体在课堂上设计一个问题,使学生争着去想,设计一道练习,使学生争着去做。课堂训练或测验时分小组竞赛,男女生之间竞赛,自由组合竞赛,个人挑战竞赛等。如采取小组间学习竞赛,每小组两道题,在相同的时间内,全部做对人数多的小组获胜。如读课文时,可竞赛谁读得正确、流利;竞赛哪个组,哪个同学先背出来。这样竞赛项目一出来,同学们的热情立刻高涨起来,学习自觉性增强,学习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当然,这关键要辅助以一定的奖励机制。只有在一定奖励下,学生的这种竞争意识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如课堂上创设问题抢答、笔答题竞赛可允许先做好笔答题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师运用适当的激励语言看谁说得最清楚谁的方法最简便哪个小组合作的既快又好最大限度的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展示学生的个性。

七、把乐趣带进课堂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的探索真理的欲望。因此,教师要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彻底摒弃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乐趣还给学生。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师可利用实验的功能激发兴趣;化学也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把化学知识融入生活,把生活引入化学课堂,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从而使学生喜欢化学。

不仅如此,我们有几位老师上课都不让学生喊“老师好”了,而是改成了“我爱化学”,我们的化学课堂就是从学生一句“我爱化学”开始的,久而久之,学生不好好学化学都不好意思了,学习化学成了一种乐趣。

还有很多老师自己不愿意主动学习,也不愿意思考如何解决教学的一些问题,只会抱怨学生太笨或学生不学,所以教学很难提高。当网络上用周杰伦的《青花瓷》改编的化合价之歌走红的时候,当清华大学物理系的研究生用元素周期表编的诗歌在网络走红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反思,其实我们化学中很多枯燥的东西也可以变得这么有趣,也会受到很多人的追捧,只要我们用心去创造学习,化学的学习就会变得更有趣,学生也会更喜欢这门学科。

八、把朋友带进课堂

学习需要独立思考,也需要朋友的合作,课堂上要为学生创造讨论的机会、合作学习的条件。要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往往是单兵作战,各人听各人的课,各人做各人的作业,相互之间很少进行交流。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既缺乏协作精神,也缺乏创新能力。人们常说:只有相互碰撞才能产生火花,学习上也是一样,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不懂的问题通过讨论来解决;不知的事情通过交流来了解;一个人无法完成的工作采取分工协作来完成。通过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也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级性。

九、把等待带进课堂

学生的个体发展是千差万别的,对事物的认识也都有其自我的特点,不同的个体在接受教育的能力上也各有不同,我们不能以同一种标准来要求所有的学生。然而,一些教师却经常以那些思维较活跃的学生的标准来要求整体学生,这对学生是有害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思维较迟钝的学生,在课堂上,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他们思考,他们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很难接受和消化教师讲授的知识。长此以往,会对这些学生的自信心产生严重的摧残,会让他们变得自卑,这对学生的个体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适当的等待,能让那些思维较迟钝的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动脑筋,得出答案。这一方面可以训练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树立学生的自信,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当然这种等待不是毫无意义的随意守候,而是一种期待与信赖。这种期待与信赖蕴含着对学生的宽厚和关爱,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动力。当有人站在他背后准备为他喝彩时他一定会把脚步跨的更远因为他期待这掌声。也许这种等待会占用一点课堂时间,但这几秒钟往往会创造出几十分钟创造不出的价值,这几秒钟也许对一个孩子就是一辈子。

十、把学法指导融进课堂。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构成教学的最基本条件。在教学中,只有当教师运用一种教法,学生采取相应的学法与其积极配合时,才能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及任务的前提下,既要考虑教法又要考虑学法,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从而把教法与学法统一起来。此外,学生在课后复习、完成作业、课外阅读等方面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自学,如何自学,需要教师加以指导。一些英语教师常抱怨学生记不住单词,今日记了明日忘。想一想,学生会记忆吗?学生会用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记忆吗?我们教会学生记忆了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人在校的最长学习时间不过20多年,进入社会后光靠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必须靠不断的自学去获取新的知识以适应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的需要。因此,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不只是把学生教懂,而是要把学生教会,教会学生怎样自己去获取知识,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十一、把远程教育资源融进课堂

如何使化学抽象性知识形象化、微观性知识直观化、静态性的知识动态化;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开阔眼界、学到更多的知识;如何使学生从更广的途径获得知识等等,这些成了目前化学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和质量,一个优秀的化学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特别是借助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手段,优化化教学方法,从而激活学生视听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如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时,通过Flash软件制作的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模拟演示动画,形象生动地将化学变化的微观过程展现出来,为突破难点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得原因的解释直观形象,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有效课堂是我们提升教学成绩的前提,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课堂效益最大化是我们一直不变的追求,构建有效课堂是一个长远的常新的课题,等待我们教师不断寻觅,上下求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