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县畜产局 2012年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延伸绩效管理自评报告 市兽医局: 我县今秋动物防疫工作按照《动物防疫法》和《2012年宝鸡市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方案》要求,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镇村各级组织、广大养殖户及全县动物防疫人员的共同努力,现已全面完成了任务。按照《宝鸡市2012年度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延伸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及秋防考核通知要求,我们认真开展了自评,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行政措施,靠实工作责任 动物防疫工作县上高度重视,年初鉴于人事变动,县委、县政府对千阳县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县政府对去年动物防疫工作先进单位进行通报表彰,我局和县兽医站受到表彰。今秋动物防疫工作,我县抓早动快,行政措施落实到位。一是及时安排部署。9月11日召开全县秋季动物防疫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上级秋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安排部署今秋防疫工作。我局以千畜发(2012)112号文件向各镇和有关单位下发了安排,具体强化了秋防工作各项措施。县上安排后,各镇领导普遍重视,立即召开了村干部会,专门下发了文件,结合各镇情况,对防疫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部署,采取有力措施筹集防疫员报酬。因地制宜针对山区秋播早的实际,提前对动物防疫工作作了安排,做到了按时防疫,不误农事。二是靠实工作责任。防疫开始前县政府与各镇政府签订了动物防疫目标行政责任书,县畜牧兽医工作站与各镇畜牧兽医站、养殖大场(户)签订了动物防疫及免疫抗体监测目标业务责任书。同时采取县畜牧兽医工作站领导包片,专业技术人员包镇,镇站专业技术人员划片包村,深入村、组督导防疫措施的落实,确保了防疫工作任务、措施、责任、人员四落实。县畜牧兽医工作站与各镇畜牧兽医、县站包镇人员、镇站工作人员签定了2012年动物防疫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了2012年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抗体水平抽检办法。三是保障防疫经费。我县严格按经费发放程序和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及时下拨了经费,按照《千阳县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办法》,秋季防疫结束后,根据防疫考核结果,兑付防疫员报酬。上级拨付防疫财政补助经费9.5万元全部兑付到防疫员个人,县财政拨付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9.7万元,其中4.7万元用于支付防疫员报酬,5万元用于动物防疫工作经费(含动物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检疫监督、扑杀补助等经费)。在县畜牧兽医工作站设立专门应急物资储备地点,储存有应急物资,储备应急物资制度和记录健全齐备。为每个村级动物防疫员配发冷藏包、耳钳、针管、针头、防护用品等防疫物资器械价值1.4万元,统一印制下发了防疫档案和明白卡。四是健全防疫队伍。今年我们根据各村畜禽存栏实际和人员现状对村级防疫员队伍进行了清理整顿,在调查的基础上,我们与各镇政府沟通协商,对一些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全县辖8镇98个行政村,共设有118名村级动物防疫员,最低的每人每年800元,最高的每人每年1400元,平均1100元。五是加强兽医体制改革。积极向县编办上报改革意见,撤销原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动物检疫站和兽药兽医卫生监督监察所牌子,设立千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为兽医行政执法机构;设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兽医技术支撑机构,以上两个机构,合署办公,撤销原家畜良种繁育站,设立千阳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将原县畜牧兽医工作站承担的畜牧技术推广职能划归该站,在各镇畜牧兽医站设立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各镇分所,为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派出机构。六是狠抓包联制度落实。按照省市动物防疫包联制度要求,在全县确定了42名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共包抓44个规模养殖场(户),其中:奶牛养殖场(小区)32个,种羊场1个,养猪场(户)6个,养鸡场4个,生猪定点屠宰场1个。畜产局统一为确定的44个规模养殖场(户),制作了防疫技术包抓公示牌,一制作印发了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包场(户)指导工作日志,技术人员全年到场(户)技术指导40次以上,技术人员对每次到场(户)指导情况如实记载,并由规模养殖场负责人签字核实,对各包抓人员工作开展情况定期召开汇报会,交流经验,检查工作记录,在包联工作中着力推动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程序化免疫工作,并列入防疫工作考核。 二、狠抓强制免疫,保证防疫质量。一是加强技术指导。及时调运回口蹄疫等10种疫苗,共计51.59万毫升(羽、头/份),牲畜耳标1.47万套。结合养畜实际分发到各镇。今秋动物防疫开始前我们对镇站站长、主管防疫人员、村级防疫员和养殖大场(户)负责人采取分片培训的办法,重点从防疫基础知识、动物防疫法、防疫技术操作和今秋防疫重点等方面进行了强化培训。县、镇全体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全部下到防疫一线,实行了县站人员包镇,镇站人员包片,防疫员包村的包抓责任制,继续推行动物防疫明白卡制度和疫情观察员制度。二是强抓免疫注射。据统计:全县存栏牛、羊、猪114432头(只),应防W病110554头(只),防疫W病110554头(只),免疫密度100%,挂标110554头(只),挂标率100 %;其中牛存栏45259头,应防W病43345头,免疫W病43345头,挂标43345头,密度、挂标均100%,奶牛存栏36068头,应防A型W病34265头,免疫34265头,挂标34265头,密度 100%;羊存栏47427只,应防W病46542只,免疫W病46542只,挂标46542只,密度、挂标均100%;猪存栏21747头,应防W病20667头,免疫W病20667头,挂标20667头,密度、挂标均100%。免疫猪瘟20667头,密度100 %,应防猪蓝耳病19853头,防疫猪蓝耳病19853头,密度100 %;鸡存栏146414只,免疫禽流感146414只,密度100%,免疫新城疫146414只,密度100%,羊布病免疫20560只,免疫狂犬病2012条,免疫羊三联3100只。及时对全县养犬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摸清底子。设点集中免疫接种,对免疫犬进行详细登记,并发放免疫证。全县10月15日前免疫工作全部结束。三是抓好信息输入。按照市局动物免疫网络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工作要求,9月11日邀请市兽医局技术人员对县畜牧兽医工作站全体人员、各镇兽医站站长和信息员共40人进行了动物免疫网络化管理信息平台技术培训,县畜牧兽医工作站为10个镇兽医站配备电脑各一台,筹资3万元连接了宽带,保证了全县动物免疫网络化信息输入畅通。各站10月10日前输完春防的全部信息,10月20日前输完了秋防的全部信息,并将动物防疫信息管理纳入今秋防疫考核。县站包镇人员及时督促镇站按照规范要求完善了今秋动物防疫档案。四是加强监督检查。防疫工作启动后,局、站领导及有关人员对今秋防疫的组织管理,技术操作,每批次注苗密度、挂标率,档案资料的规范填写整理等进行专项督导5次。防疫过程中,县局抽调13人分派各镇开展防疫督查工作,边检查边防疫,发现问题及时弥补。我局分别于9月21日和10月9日,组织县、镇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召开动物防疫工作促进会议,给各镇下发了“关于全县秋季动物防疫工作第一阶段督查情况的通报”,对动物防疫工作再动员,再安排,再部署,解决了存在问题,全县防疫结束后,我局组织有关单位人员组成了二个防疫督查考核组,10月23日开始利用六天时间,依照《千阳县动物防疫考核办法》对全县8个镇的秋防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考核,实行现场采血。考核结果与县、镇站包抓(工作)人员9、10月份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对防疫考核中采集的血清进行了免疫抗体监测,按各镇畜禽存栏量的一定比例,由县上指定采样点,共采集牛、羊、猪、鸡检样730份,实施免疫抗体监测,科学评价全县防疫效果。 三、加大疫情监测,强抓病源调查。一是及时安排部署。按照省市2012年动物疫病监测计划通知精神,我们及时下发文件《关于2012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监测采样工作的通知》进行了具体安排部署,将任务进行了层层分解。年初完善了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制度,将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等责任落实到专人负责,对不履行职责,导致疫情发生和扩散蔓延的,将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我们对县乡相关技术人员就动物流行病学调查、疫病监测采样等知识进行了专题培训,使各项措施在执行中更加规范、科学,确保了全年动物疫病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点面结合抓流行病调查。今年我们积极开展面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消除疫情隐患。各镇兽医站工作人员利用出诊等在面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布病等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掌握以散养畜禽为主的动物疫病发生情况。以规模化养殖小区(场)为重点,采取包场包户技术人员与饲养场(小区)的饲养管理技术人员联合开展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要求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动物疫病防控薄弱环节要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疫情隐患。监测结果准确、 数据可用、 记录规范完整,全年面上共流调畜禽2.51万头(只),从流调结果看,未发现重大动物疫病。我县是省上设置的牛羊病定监测点,我们对张家塬镇曹家塬村、新文村、王家庄村、寺坡村,草碧镇韩家堂村、寇家河村6个村120个散养户以及5个大场(户)的牛5341头、羊3319只、猪513头、鸡8233只进行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布病和结核病的定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未发现疑似阳性病畜禽。二是切实做好动物疫情报告。在动物疫情报告方面,严格按照国家《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每月及时收集全县疫情信息,按照全国统一动物疫情测报表的填写要求,认真负责地做好“全国动物疫病监测与疫情信息”系统数据填写上报工作。全年共完成疫病监测及疫情信息填报工作12次,未出现迟报、谎报和瞒报现象。三是认真开展实验室监测。省市疫控送样任务已完成,共送牛羊血清575份进行病原学和免疫抗体水平监测;省定点疫病监测点共流调畜禽14506头(只),结果未发现可疑病畜;全年化验室布病检测牛羊合格血清1024份,结核病共检测奶牛845头,结果全部为阴性。按照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安排,2012年及时、保质、保量的给省采样送检330份(其中牛血清180份,羊血清150份),进行病原学和免疫抗体水平检测。全年给市上送猪血清80份,牛血清30份,羊血清75份进行病原学监测;送猪、牛、羊、鸡血清各20份进行免疫抗体水平检测。我县结合春秋两季动物防疫考核,全年免疫抗体水平共检测8个镇猪、牛、羊、鸡血清共1374份进行了免疫抗体水平检测,其中检测牛O型口蹄疫485份、羊O型口蹄疫289 份、猪O型口蹄疫200份;检测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各200份;检测猪瘟200份,抗体水平合格率均达到或超出上级规定70%以上的合格标准。布病检测按照国家标准(GB/T18645-2002)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做筛选检测,共监测牛羊1024头(只),其中羊421只、牛603头,结果全部为阴性。结核病监测按照国家标准(GB∕T18645—2002),应用牛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共检测牛结核病845头,其中奶牛场(小区)540头、散户305头,结果全部为阴性。 四、强化卫生监督,确保质量安全。一是规范人员管理。按照省、市业务部门的通知要求,我们对全县所有动物检疫执法人员进行了一次全面整合,并且建立了电子档案,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执法人员进行了《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知识培训,现有43名人员被确定为官方兽医。组织了全县防、检疫执法人员开展一次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测试活动,通过测试全面提升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造就一支业务精炼、技术过硬的执法队伍。同时,还加强农业部《关于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六条禁令的通知》学习宣传,发放宣传单1756份,使法律法规宣传面达到最大化,在开展动物卫生执法工作中严格按照《六条禁令》开展执法检查活动,不断规范执法行为。二是加大硬件建设。按照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标准和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实施了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工作,投资10.5万元。全县8个乡镇检疫申报点和一个屠宰检疫申报点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粉刷;安装了宽带,配备办公桌椅、文件柜24套,制作动物检疫标牌和收费标准牌16块。每个申报点都配发了电动自行车,消毒器械和快速检疫箱及监督采样箱,逐步实现了动物检疫手段由单一的临床检疫与实验室检验相结合的转变,增加动物检疫结果的科技含量和准确度,从而使我县的动物卫生监督手段进一步加强和提升。三是强抓执法检查。以产地检疫监管为重点,严把出栏检疫关,做到有报必检,严格按照动物检疫相关的操作规程,科学地开展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共申报受理检疫牛696头、羊2673只、猪581头、蜜蜂1380箱。完善南寨、城关2个产地检疫示范点建设工作,对资料填写、检疫程序、各项制度进行统一规范,有力的促进了全县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动物定点屠宰检疫工作中实行全程跟踪监督,派驻的检疫员按时上岗,做到先申报、进行入场检疫,发准宰通知后方可宰杀,严格遵守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的操作规程,保质上市肉品的安全,共检疫猪1736头,回收动物B证150份,耳标共1736套。全年共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三次,检查屠宰场1户、养猪场11户、规模场(小区)28户。对生猪养殖场派驻官方兽医实施全程监管,加强“瘦肉精”专项整治,对11户养猪场进行了监督检查。根据上级要求,对县食品公司生猪定点屠宰场《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严格进行审查,符合发证条件,动物入场和动物产品出场登记、检疫申报、疫情报告、消毒、无害化处理等制度健全。按照省、市关于检疫证章标志的管理要求,我们做到有专人管理、按规定发放,同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使票证管理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全年共发放动物A证2本、动物B证12本、动物产品B证13本。 我县在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延伸绩效管理工作中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全面完成了市上下达的秋季动物防疫目标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山区家畜耳标佩挂有困难,家畜因放牧佩挂耳标易造成耳撕扯生蜱虫,群众对此有抵触;二是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程序化免疫工作开展难,有个别小区仍然按照春秋集中免疫进行,规模养殖场动物卫生监督工作需加强,无害化处理工作有差距;三是防疫员队伍需进一步整合,防疫员年龄偏大,农村散户减少,按照防大疫的目标,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防疫队伍。 附:千阳县秋季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延伸绩效管理自评表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