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凝心聚力谋发展 为民富民开新篇

 妙哉常也 2013-11-20

凝心聚力谋发展 为民富民开新篇

    [日期:2012-04-17] 来源:甘州区委“双联”办公室  作者:白福年 张斌

 

凝心聚力谋发展  为民富民开新篇

——安阳乡郎家城村扎实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安阳乡郎家城村现有生产合作社4个,214户,864人,劳动力472人;全村有特困户64户、225人,占总人数的26%;全村耕地面积5180亩,其中水浇地1838亩,旱地3342亩,主要种植小麦、大麦、菜心等农作物;经济来源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畜牧业和劳务输出为辅,2011年人均纯收入2650元,是我区边远贫困村之一。自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该村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广泛宣传政策,认真调查摸底,制定推进计划,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强基固本  建强基层组织聚合力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一个村子的发展,村两委班子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凝聚力的大小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郎家城村两委班子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入手打开工作局面,建立完善了村党支部“三会一课”、村(党)务公开等一系列制度,定期召开“两委”班子、村民代表等会议,集体研究涉及本村的重大事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号召力逐步增强,班子成员想干事、谋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党员队伍的模范带头作用逐步显现,村“两委”班子已成为发展全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坚强堡垒,为全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该村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创先争优和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有机结合,在区乡两级的统一安排部署下,郎家城村采取召开社员大会、制作宣传版面、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大力宣传“双联”行动的重大意义、基本要求和方式方法。为确保调查摸底对象准确,村社干部积极配合驻村干部逐户调查,依据耕地面积、家庭人口、住房条件、家庭学生情况、患病人口、劳动力状况、经济来源、家庭年收入等因素综合确定帮扶户,在全村进行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在确定64户帮扶对象过程中,村社干部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不与群众争利,不参加联系帮扶户评选,几位家庭确实困难的村社干部虽然也符合贫困户的标准,但主动放弃联系户的评选资格,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得到实惠。严格的工作程序,确保了调查摸底的准确性,做到帮扶救助一户不漏、一人不少,村社干部的宽阔胸襟赢得了广大村民的拥护和信任,更加激发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立足村情  壮大特色产业助增收

 

郎家城村地处我区南部沿山地带,干旱缺水是制约这里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村“两委”班子立足村情实际,进一步理清思路,克服困难,确立了以种植业为根本、养殖业为支撑、劳务输出为突破的致富路子,在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村“两委”班子通过带领群众修建反季节高效日光温室,种植菠菜、菜心等经济作物,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逐步实现合理化,有效的缓解了供水矛盾,为农民增收拓宽了途径,真正起到了“领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的示范带动作用,极大的提升了农民增收的信心。通过整村推进建成万口仔猪繁育基地,养殖业人均增收60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26%,群众养殖积极性高涨,进一步为农民拓宽了增收渠道。通过举办科技培训班,提高群众致富本领和技能,使劳务输出的规模不断壮大,经济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精神面貌有了明显转变,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崇尚科学,崇尚文明的新风尚深入人心。联系帮扶该村的市信访局、区发改委、区水务局,深入村社农户,掌握村情民情,立足郎家城村实际,指导扶持壮大规模养殖业,扩大牛、羊、猪养殖规模,成立农村养殖专业合作社3个;加快发展以红提葡萄、新西兰红梨为主的特色产业,抓好反季节葡萄大棚的管理及种植;协调农业项目资金,增加设施大棚的数量,聘请农业专家,找准问题结症,积极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提高葡萄、红梨的种植效益;扩大制种菠菜、制种菜心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抢抓机遇  加快项目建设强基础

 

基础设施薄弱已经成为制约郎家城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以前,郎家城村仅有三间简陋办公室,没有卫生所,道路坎坷难行,群众看病难、办事难的问题十分突出。为改变这种状况,村上积极争取各类资金,重点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修建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村卫生所和农家书屋,配套了桌椅及电教设备;投资2万元,建立垃圾池、垃圾集中填埋点,极大地改变了村民的卫生习惯;近三年先后投资308万元硬化、改造村社道路20公里、改造危旧房20户、农田400亩、修建沼气池120座。经过村两委和全体村民的努力,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变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高,贫困落后面貌有了较大改善。尽管如此,郎家城村由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针对这一情况,联系帮扶该村的市、区相关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从加强村级道路、改善水利设施、强化文化阵地建设等方面入手,积极为该村争取饮水安全、农田水利、道路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计划修建村级道路3.6公里,其中四级砂石路3公里,硬化水泥路600;改善水利灌溉设施,修建大鼻梁渠1.3公里;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建成高标准农田3000亩;强化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绿化、亮化村广场,购置健身器械,建设文化活动室一处;改变村容村貌,力争完成2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

 

注重引导  培育淳朴民风促和谐

    郎家城邻里关系和谐、民风淳朴,村民们虽偏居一隅但具有很强的大局观念,对乡村两级安排的各项工作全力支持,积极参与。该村共有低保户57户、106人,五保户11户、32人,村上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制度,确保应保人员“进得来”,群众对确定的低保、五保人员非常认同,没有不同意见。王安兵是该村的一户“倒插门”女婿,10年前妻子甩下三个孩子和眼瞎的母亲弃家而去。在村上和邻居们的帮助下,王安兵含辛茹苦地供养着孩子们上学,去年又送走了八十多岁年迈的岳母,一个人坚守着那份对人性淳朴的信念,令人感佩。为了方便群众,村“两委”组建了红白理事会,村里哪家有大事小情、丧事喜事,村“两委”都准时到场提供服务。村内阵地建设齐全,村“两委”充分利用图书室、党员活动室,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了群众业余生活,提高了村民文化素质,保持了全村和谐稳定,全村多年无上访治安事件,无打架斗殴现象。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村上将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和评选活动,营造浓厚的“比学赶帮争发展”氛围,促进村风民风的根本好转,在尊老爱幼方面,评选一批“好媳妇”、“好婆婆”和“五好文明家庭”;在产业发展方面,评选一批致富能手和经济大户;在遵纪守法方面,评选一批守法光荣户;在关心弱势群体方面,开展一系列扶贫帮困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