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打拳时只要意识一动,全身上下、内外都要同时动作。意识的变化是通过拳势动作和劲力的运用表达出来的。 三、在打拳的全部过程中,每一个动作都是在意识引导下进行的,如果在中途,思想开了小差,使意识的引导一时中断,就必然出现气势中断,手脚错乱,动作无序的现象。 四、“意识”引导要运用想象力。对拳式的名称和动作的变换,以意行气、运劲的部位,路线,定点等等都应运用想象力。例如:做“手挥琵琶”这个拳式时,可以想象到正在聚精会神的抱弹琵琶的姿态;做“揽雀尾”拳式中的“捋”这个动作时,要有捋住物体向后牵引的想象,做蓄劲动作时,要有把周身之气聚于胸部、腰间的想象;做发劲动作时,要有把胸中、腰间之气施于全身,以至达到掌、指部位的想象。打拳如能恰当地运用想象力,便能使意识引导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这是提高太极拳锻炼效果的一种积极手段。 学习“用意”也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不能急于求成。在学习太极拳的第一、二阶段时,“用意”应放在动作和姿势的连接上,当学拳进入第三阶段时,可根据个人的需要,练习意识和呼吸、动作的结合及劲力的运用。 要掌握太极拳“用意”的技能,就要反复实践,不断加深对“用意”的理解,提高拳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