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贫困地区乡镇财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月下叮咛 2013-11-21

自从国家取消农业税、特产税后,农民负担得到大幅度的减轻,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也给贫困地区乡镇财政的利益格局和收支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经济薄弱乡镇财政面临的收支矛盾加剧,平衡难度加大。经济薄弱的乡镇要想改变财政困难局面,在财源建设工作中要有新的突破,就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因地制宜,立足当地自然资源条件,以效益目标为导向,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和财政资金的吸附力,进一步优化环境,夯实基层财源建设基础,不断培植新的财源建设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弥补财政收支平衡不足的问题,是当前各级政府所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同时也是财政改革做大财政“蛋糕”的的必然选择,更是“保民生、促发展、稳大局、促和谐”的迫切需要。

一、乡镇财源建设现状和特点

从收入结构情况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拉动税收增长。近几年随着经济增长的带动,部分主体税种仍然保持较快增速。二是工业财源的主导地位日益稳固。随着乡镇工业经济的发展,工业提供税收所占比重有了大幅度提高。三是随着农村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工业税源的提高提供了较大发展空间。四是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成为乡镇财源的新的增长点。

二、目前财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乡镇财源建设最大的制约因素是:首先是少数乡镇受条件限制,主观思想观念僵化,“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在财源建设上存在着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缺乏沉下心思,扎实做好财源建设服务工作的决心。乡镇要将工作重点由盲目上新项目转移到整治环境、扶优壮强和优化资源配置上,突出搞好政策引导、科技、信息、资金、环保、流通等方面服务,千方百计为培植财源做好基础工作。近几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些创税企业,为财源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大部分企业规模比较小,税源结构单一,存在着创税少、支柱财源少的问题。其次是农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农村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需要产业结构的调整,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建立高产、优质、高效、上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再是新兴财源少、后续财源匮乏和财政监管力度不强。财源建设要建立长期、稳定的财源,才能保证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要强化财源建设,做大做优财政“蛋糕”,其关键是要固本开源,在继续强化现有财源的基础上,巩固壮大主导财源,积极培植新兴后续财源,进一步加大财政监管力度等。

三、对财源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工业兴财,全力培育工业支柱财源

坚持工业财源是第一财源观念。继农特“两税”取消后,工商税收成为乡镇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确立工业主导地位,推进工业化进程成为加快发展、及早脱困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加快培植规模企业,也是做大财政“蛋糕”的主要途径,发展工业也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渠道。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工业作为支柱财源的地位都不会动摇。为了更好的发展财源建设,在地方特色上,要依照“均衡上市、周期供给”的思维,采纳“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大力宣扬地方特色品牌,树立长远安稳的出售联系,尽力扩展商场占有率。要搞好分级,确定品牌,注册商标,发扬名牌效应,施行名牌战略。要环绕农、林、畜产品基地建造,储藏加工,分级包装,运送出售,组成一批龙头企业,施行产、供、加、销一条龙,贸、农薪酬一体化的运营,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构成一个龙头企业,上接商场、下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工业链条。公司经过与农户和客户签订购销合同,引导和安排地方特色产品进入商场,大幅度添加初级产品附加值。不断推动乡镇财源建设的快速发展。

加强招商引资,不断提高效益和扩大地方经济总量。要想加快工业化步伐,提高工业税源经济的比重,就必须以工业集中区为载体,不断完善工业集中区的基础设施,积极引进项目,利用内资,启动民资,吸引外资;在引进外资过程中,要改变过去那种靠减免税吸引外资的做法,把重点放在优化投资环境上。加大投入,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区,打造招商引资的软、硬环境。通过招商引资,让外地项目、企业在本地落户,生根开花,做大做优本地经济这块大“蛋糕”,扩张本地的经济总量。同时,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税收征管,防止收入流失。

不断加大科技投入,促进自主创新。乡镇要加大对本地科技含量高、利润空间大、带动面广的龙头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稳固对乡镇财源的支撑作用,要利用现有的产业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推进工艺的创新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及新品开发,使企业能始终占据技术“制高点”,占领销售市场空间,有效实现产值和利润的转换,并以此形成新税收增长亮点。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农业基础财源建设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国家取消农业特产税、农业税后,随着商品农业、创税农业、创汇农业的发展,以及农产品的加工、运输、储藏等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与加长,农业对财政的间接贡献率会越来越高。因此,仍须大力发展商品农业经济,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逐步提高次生农业经济的含税成份。

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在确保粮食稳步增长基础上,不断提高经济作物的比重,同时,要树立“农、林、牧”并举大农业的观念,扩大养殖、特色林果和苗木花卉种植、烟叶、黄姜、桑蚕、中药材等在农业内部结构中的比重,通过优化布局,合理安排经济作物(如油菜、黄姜、烟叶等)和粮食种植的比例,提高优良品种和种、套、养模式的比例,加快农业内部结构的步伐,变行政推动为利益驱动,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特产品收入,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

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打造品牌。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创税农业。根据乡镇驻地的地理、自然资源等区位条件,选准农业特色产品,着重培养农业经济增长点,围绕市场的需求,发展区域性支柱产业,逐步形成农特产品的生产基础,进行规模化种植和专业化生产。如大量种植蔬菜、薯类、莲藕等。在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基础上,要逐步增强对当地农特产品的深加工能力,提高农特产品的自身品质,接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着力打造品牌,使农民增收、财政增效。如对新鲜蔬菜脱水等进行脱水加工,对莲藕、洋芋、红薯提取淀粉等加工,从而提高其附加值。以产业优势为基础,特色产品为支撑,国内外市场为依托,建立一批集贸、工、农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同时,通过农特产品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道路,不断拓展市场空间,增加农产品的创税环节和创税层次,提高特色农业的含税成份,增强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业基础设施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生活、改善农村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要物质保障。尤其是贫困乡镇财政要以项目农业为抓手,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将有限的建设性预算资金向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水利设施建设、改善环境等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倾斜,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以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三)积极培植新兴财源,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第三产业所需投资少,劳动力需求大,对财政的贡献率高,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第三产业在三产中所占比重的上升,其交纳的营业税已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税种,在地方财源建设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既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也是培植地方财源的需要。

不断搞活土地经营,利用土地生财。稳步推进农村“三大合作”改革。以提高农业的集约化水平、组织化程度为目标,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培育、扶持和发展,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土地向拥有资金、技术、项目、市场的能人大户集中,提高土地的经营规模和效益。适应种烟的要大力发展烟叶产业、适应林特的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如:适宜烤烟产业的乡镇每年要保证4000亩以上的种植面积,年可增收1000多万元,增加税收200多万元以上。要利用农村的广阔山场资源大力发展林果产业。再如:郧西县的槐树林特厂,关防乡种植的优质核桃每年可产核桃近万吨以上,为当地群众创收近2000余万元,增加税收100余万元等等;如此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四荒”地,通过转让、租赁、拍卖等形式,实现不断增值,从而增加财政收入。

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优势。一是大力发展综合性商品市场。二是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产品、脱水蔬菜等专业性商品市场。三是大力发展生产资料市场。

结合“小康社会发展”这一契机,大搞环境绿化建设。林业已真正成为强乡、壮村、富民的“绿色银行”,成为具有潜力之一的新兴财源。

另外,要进一步发展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附加值高的交通运输、信息咨询、旅游服务、餐饮服务、文化娱乐等行业,促进第三产业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使其逐步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四)不断优化财政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理财行为。一是着重抓好完善财政内部岗位责任制,确保财政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要求和努力方向。二是内部检查监督机制,认真做好检查、汇审记录,及时发现财政业务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防微杜渐。三是完善财政内部牵制制度,内部人员分工要根据不相容原理设计岗位,保证做到账、钱、物、票据四分开。

不断强化财政的支出管理。在保工资、保运转、保刚性支出的前提下,必须坚持从紧度日的原则,严格控制一切非生产性支出,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可花可不花的钱尽量不花,必须花的钱也要力争最大限度地少花,勤俭节约,严格按党中央、国务院的禁令办事,从而加大对支出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进一步深化服务层次。在财源建设上,作为财政部门既要重视资金扶持,还要讲究政策引导。要通过定制科学的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引资政策、贴息政策和信息服务等手段,积极支持有潜力、有前景的产业、企业或项目大力发展,要转变服务理念和方式,提升财政政策指导和引导,并通过政策和资金的倾斜,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搞好经济薄弱乡镇财源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树立全局观念,围绕当地经济发展、小康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转变作风,扎实工作,一步一个脚印、锲而不舍地抓下去,才能真正取得更好的成绩。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应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培养为经济服务,共促经济发展的意识。进一步转变政府服务职能,理顺有关体制,加大督查力度,促使各条块部门摒弃部门利益至上的狭隘观念,主动为经济发展服务,共同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五)加强领导,措施到位

乡镇领导要强化农、林、牧、特产品的扶植,将当地财源建设真实当作乡镇财源建设新的添加点,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拟定切实可行的方法,树立执行要害方法,强化效劳功用,真实把财源建设作业抓好。

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速小城镇建造,大力展开城镇企业、第三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拓展财源建设途径。要加强税法的宣扬教育,规范标准征收行动,依法治税,依率计征,杜绝各种跑、冒、滴、漏表象的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