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真贯彻落实“两加一推”主基调,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再创新高
2011年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较好、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明显变化。 第一,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实现大幅增长。初步预计,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24亿元,同比增长21%;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2.5亿元,增长3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亿元,增长223.5%,其中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9亿元,同比增长192%;财政总收入完成2.63亿元,增长62.8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1.57亿元,增长66.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12亿元,增长19%。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2.64亿元,增长10.4%,贷款余额12.87亿元,增长24.41%。去年经济的高速增长有三个特点:一是二、三产业大幅增长,二产增速达到39%,三产增速达23%。由于二、三产业的高速增长,支撑了全县经济高速增长。二是财政收入和支出大幅增长,主体税收全面均衡增长。与投资规模相关的耕地占用税增长157.5%;与工业发展相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增长12.58%和269.7%;与服务业发展相关的契税增长207.56%。地方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比重下降12.8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中央和省州对我县转移支付力度明显加大,全县财政支出12.27亿元,比去年净增1.9亿元,增长18.34%。财政收支反映出我县经济运行的质量总体较好。三是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同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55元,增速达29.8%,增速排名全省第9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986元,增长17%。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大幅增长,实现了“十二五”开局良好的目标。 第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畜牧养殖在整个农业产值中的比重有较大提升,占比分别达到 33%和24%;林业对农业的贡献率有所提高,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由18%提高到25%;在农民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达到1345元,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有所提高,在大灾之年农民收入实现大幅增长,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工业经济逐步走上园区化、规模化、集群化的发展道路,洛贯经济开发区建设强势起步,成功申报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开工项目9个,完成投资近8亿元。工业发展呈现出总量扩大、结构优化同步推进的良好势头。旅游与文化进一步融合发展,神秘从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实施旅游活县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共接待游客80.45万人次,比去年净增45.32万人次,同比增长129.02%;旅游总收入达到3.6亿元,同比增长199.16%。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城乡规划体系逐步完善,《从江县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经省人民政府批复,新的总体规划将洛贯经济开发区纳入县城规划范围,明确了“一城两区”的空间结构布局和功能划分,老城区路网改造和新城区骨干路网工程建设全面展开,城镇建设投资达到24亿元,增长376%,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3亿元,增长473%。随着“三大战略”的强力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经济结构调整,增强了经济快速发展的产业支撑能力,预示着从江正在进入提速转型发展的新阶段。 第三,扩大投资规模和招商引资增势强劲。尽管受国家银根紧缩、建设资金短缺等因素的影响,但随着我县投资渠道的进一步拓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完成30亿元,增长223.5%。城镇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力度明显加大,全年新开工项目129个,完成投资24.11亿元。全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年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37个,签约资金258.3亿元,占目标任务数的103.32%。到位资金18.3亿元,占目标任务数的101.67%。 第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改善民生取得明显成效。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比重明显增加,其中用于教育、科技、卫生、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和就业等社会事业投入大幅增长,增幅分别达到 60.49%、37.66%、15.63%、46.24%和38.03%。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完成“2009年度薄改工程”,完成3所乡镇幼儿园建设,启动了从江第二民族高中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3%,初中入学率达81.5%。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全力推进县医院规范化建设,县医院创建“二甲”顺利通过验收,完成37个村级卫生室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县参加新农合人数达28.56万人,参合率达98.29%,有26.06万名(次)患者得到医疗补助,报销补偿资金4886.34万元。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工作进一步推进,完成全县21个乡镇县乡联网干线架设和100个100户以上村寨通广播工程,实现乡镇驻地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覆盖率达100%,完成113个农家书屋建设、2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设备配置,顺利承办全州第十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从江代表团首次荣登团体总分第一名。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10.6万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347人参加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综合参保率分别为48.57%和33.61%。认真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全面完成2010年度2.34万平方米/444套廉租住房建设,稳步推进2011年度3.04万平方米/608套廉租房建设,共1283户5215人纳入住房保障对象,全年共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45.3万元;投入4.14亿元(不含农民自筹)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工程22055户,通过了省级危房改造“整县推进”试点县验收,全县基本消除农村危房。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城镇新增再就业21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7%。加强以农村消防和道路交通为主的安全生产监管,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与上年持平,死亡人数下降40%。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严打整治行动和“平安创建”及“满意在从江”活动,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扎实推进“整脏治乱”工作。在过去的一年,我县惠及民生的政策投入和工作力度之大,受惠群众之多,是前所未有的。 过去的一年,从江发展能够有这样快的速度、这样好的局面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这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主基调、主战略的结果;是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思想认识高度统一的结果;也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的结果。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我们思想统一、目标明确、信心坚定,就一定能够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看,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仍然较小。从我县情况看,尽管去年全县生产总值达24亿元,并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但在全省的排名中仅列第68位,经济总量小、抵御风险能力弱的现状仍没有改变。二是企业规模小,产业支撑能力极为脆弱。按国家统计局标准,我县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只有7户,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仅有8户。在新引进的企业中,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型建材和服装、电子信息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几乎为零。工业园区落户企业少,且均处于筹建阶段,没有形成产值。三是农业抗灾能力弱,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任务艰巨。去年的特大旱灾,给我县农村生产生活带来严峻的考验,这种局面暴露出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两大问题,一方面是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利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另一方面,农业结构调整没有取得明显进展,“水改旱、粮改经”尚未迈出实质性步伐。在农民收入结构中,以粮食为主的家庭经营性收入仍占较高比重,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四是融资难的问题十分突出。从投资资金来源看,国家项目安排和财政投入仍然是我县投资的重要来源,银行信贷投入、民间资本投入和自主融资投入较小。地方金融机构不发达,县级融资平台融资担保能力弱,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严重不足。五是改善民生的任务仍很艰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按国家新的贫困标准,我县有贫困人口23.3万人,占全县人口的68%,脱贫任务仍十分艰巨。解决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等民生问题标准不高,欠账较多。就业渠道仍很狭窄,就业形势仍然严峻。 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历史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我们自身工作方面的原因。希望各乡镇各部门在总结去年工作时,要对工作中的不足进行认真反思和总结,不断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攻坚克难,2011年经济高质量高增长发展格局初步形成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郴州发展极为关键、富有成效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结构、提质量、抓改革、惠民生,经济社会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民生改善、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高质量高增长发展格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