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时候养成的好习惯最不容易改变

 枫林竹屋 2013-11-21

   最近一段时间,我看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舌尖上的中国》。我国确是美食大国,全国有八大菜系,什么粤菜、川菜、湘菜、鲁菜、淮阳菜、杭帮菜等等。《走遍中国》的栏目里还介绍许多少数民族的美食,看了真是垂涎欲滴。但是,每个人最爱吃的恐怕还是家乡菜,特别是人到老年,总想着吃到小时候吃过的东西,总是觉得妈妈做的饭菜最好吃。所以,传统最容易巩固在舌尖上。也就是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最不容易改变。这使我想到,为什么幼儿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养成教育,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什么叫习惯?心理学上的界定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养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若受到破坏,会产生不愉快感。可见,习惯的特征是:一是自动化行为;二是不易改变;三是受到破坏会产生不愉快感。良好的习惯是这样,不良的习惯也是这样。我们常常把习惯看成一种个人小节,不太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其实,习惯养成以后,就会变成一种信念,一种自动化行为。一个人的道德信念也是这样养成的。中国文化传统中讲“慎独”,就是在没有人看到的情况下也能遵守道德规则,这是道德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也是要通过行为习惯逐步养成的。可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现在不少父母缺少这个常识,不知道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多么重要,于是小孩子就养成了不良的习惯,这种不良习惯将伴随他的一生,这样能有幸福的生活吗?举几点父母育儿的误区:

  误区之一:父母都把自己的孩子当天才,很小就让他读书识字,但很少关心他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一概由父母包办。结果孩子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

  误区之二:认为学习的知识越多越好,现在牺牲了幸福的童年,将来能有幸福的一生。结果孩子知识可能学多了,但养成孤僻的性格,缺乏健全人格,不知道关心别人,不会与别人交往共处,成了书呆子。

  误区之三: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从此养成孩子自我中心的习惯和思想。曾经有一个例子,孩子要吃大虾,妈妈买了15只虾,孩子吃了14只,剰下一只妈妈吃了。孩子就大吵大闹起来,说:“这是你给我买的,怎么你给吃掉了?”这样的孩子长大了能关心别人吗?当前的应试教育,激烈的学习竞争,也容易使孩子养成唯我独尊、妒嫉别人的不良习惯。

  误区之四:家长护短。小时候同伴玩耍时总难免会磕磕碰碰,甚至打起来。我们小时候,父母总是先责怪自己的孩子。现在许多家长却是帮着自己的孩子与对方吵架,使孩子养成有恃无恐的思想。我们不少“富二代”为什么老在外面闹事闯祸,就是父母管教不够的必然后果。

  误区之五:家长总把子女看成不懂事的小孩子,成天唠唠叨叨教训孩子,不愿意倾听孩子的诉说,不能平等地与孩子对话,不能和孩子好好沟通。结果使孩子对大人产生不信任,或者养成不诚实的行为习惯,甚至背着父母做出一些不当事情。那时父母悔之已晚。

  可以再举出许多例子,都是常见的现象。但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年轻的父母一定要切实关心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作者顾明远,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