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孩子从小受到诗美的教育

 tonyflora 2013-11-21

让孩子从小受到诗美的教育

——蒋风老师采访记

 

鲁守华

 

    蒋风老师是一位受大家敬重的儿童文学史论家和诗人。今年7月,他应邀参加2012年中国童诗第五届(广州)年会。从他到广州的那天起,他就像是一位“明星”,受到参会的小诗人和诗教老师的追逐,不时地有人请他合影和签名留念。这次年会的会议加上报到总共只有4天多一点时间,内容非常紧凑,连晚上也安排了活动。因此,想让蒋风老师抽出一点时间接受采访,成了一件难事。好在我与蒋风老师下榻的宾馆住在同一楼层,相隔几间房子。17日晚,在游览珠江夜景后,回到宾馆已经9点多了,我顾不上休息,便和陈发根一起,赶紧敲开蒋风老师住宿的房门。只见蒋风老师满头是汗,但他欣然接受了我的采访。

  

    鲁守华:蒋风老师,首先非常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这次第五届中国童诗年会在广州举行,您亲自来参加,请问您有何感想?

    蒋风:中国童诗年会,我五届全参加的。我所以五届年会都参加,是因为我觉得雪野确实不容易。为什么呢?你看他就是一个普通教师,既无权、又无势,坚持至今很不易。你说他有钱,其实他不太有钱,虽然他也办过企业,但他全身心地扑在童诗事业上。今天,我是第一次表扬他,对雪野呢,我是批评多,表扬少。本来我在开幕式上想多讲几句的,但毕竟开幕式我讲得太多,也不太好意思。原来,我想给他总结几条,给他提个雪野精神啦。后来,考虑到我的讲话拖长了,给大家时间上影响太多。当然,我相信,假使我总结一下,大家也是听得进的,因为我是讲理论的。我表扬雪野的主要精神在开幕式上讲了,我对他的支持,还是觉得他不容易。凭他这样一个普通教师,能够坚持那么多年,每届年会,他都跑好几个省市,今年他又跑了上海、广东等地。你的文章,我也看了。

    从这个角度,你说他为名为利都谈不上的,如果他把这点功夫花在写诗上,诗会写得更好一点,更多一点。很明显,他组织中国童诗年会之后,自己的创作少了。过去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他毕竟每年还出点成果,这两年他顾不过来了,再加上他身体也不太好,我觉得从这点来讲呢,雪野的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是看着雪野长大的。最早是他出的《六月》小诗集,大概是80年代初吧,他那个时候在宁海实验小学,担任“儿童文学课”专业教师,搞了一个“六月儿童诗社”,把小孩子的作品集中起来,印了一本小册子,找我写评论,我马上答应给他写。我印象是1982年,有30年了。雪野这种精神是不容易的,他还办崇文文丛,编辑“中国、外国最美的童诗”啦,他头脑很灵的啊,这些功夫如果放在做生意上,可能成个小“财主”也说不定的,但他还是为了孩子,把精力花在发展童诗上,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举办童诗年会是一届比一届好。当然,你说今年比去年办得更好也难讲,应该说各有特色,总的是向上的趋势,效果也是明显的。通过雪野的推动,带动了很多学校,把童诗教育搞起来了,而且搞得蛮出色的。凡是他去做过示范的学校,童诗教育都不错的。例如江苏海门平山小学搞得很出色,还有江苏常州市新桥小学也搞得很不错的。在浙江地区,宁海实验小学就更不用说了,还有永康市龙川学校等,在童诗教学上都搞得不错的。这两年,金师附小也跟上来了。应该说童诗年会对推动童诗教学,起了很大作用的。所以,我是非常赞赏他这种精神的。

 

    鲁守华:蒋风老师,去年12月11日,您前往日本接受国际格林奖,成为该奖项第13届获奖人,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国际格林奖与国际安徒生奖是当今世界儿童文学界两项最权威的奖项,您在获得这项荣誉后有什么感想?我曾听说,您想设立一个文学奖,现在的进展情况如何?

    蒋风:我和国际格林奖结缘是陈伯吹先生过世后,先前参与国际格林奖的中国人评委是陈伯吹先生。后来,我被推荐为国际格林奖评委。国际格林奖于1987年,也就是格林兄弟诞辰200周年之后创设。与安徒生奖一样,每两年评选一次。不同的是,安徒生奖着重奖励儿童文学作家和画家,而国际格林奖注重奖励那些在儿童文学理论研究与普及推广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奖项不颁给团体,并且每年只有一名获奖者。国际格林奖由日本大阪国际儿童文学馆主办。对于这个奖项,已两次与我擦肩而过。2005年、2007年连续两届奖项我都被提名为候选人,可惜在最后时刻没能成为获奖人。这次我能获奖,说明国际上不仅认可了我个人的儿童文学研究,更是认可了中国在这个领域所作出的贡献。

    我获得这个国际格林奖,不仅是代表我个人,也是代表中国人站上了国际儿童文学奖的最高领奖台,这表明中国在儿童文学研究领域有了发言权。获奖后我一直表态,而且和奖励人都说好,我说我得到的这一百万日元,打算捐出去。我觉得我做了自己的本分工作,我还是把这笔奖金返回给儿童,我也想设个儿童文学奖基金,以我这一百万元日元作为启动资金。但是我几乎一年跑下来,没有单位肯接受。为什么呢?原因都觉得接受下来很困难。周基亭帮我在上海也联系了,他分析下来,最主要的问题是坚持下去比较难,它不能评一届、两届就算了,要一直评下去,要有人来管这件事情,而且靠这一百万元日元是有限的,合计一下大约七万元人民币,大家都觉得数目太小,所以到现在还没有落实。

    最近,我们学校的党委书记是比较支持的。他说:“你假使真的没有人来承担的话,将来这件事还是让浙师大来做。但浙师大有个局限,就是地处太偏,人力问题是不大的,经费上再贴一点。为了影响大一点,最好杭州有什么单位肯接受,上海有什么单位肯接受,北京那就更好了。”我也曾经与中国作协联系了,他们很认真,马上给我回信,说已经有个儿童文学奖了,你再设个儿童文学奖,好像有一定的困难。他希望我最好与浙江作协联系联系,立足于浙江,面向全国。前一阶段,我给浙江作协写信了,但还没有给我答复。我从侧面了解,还是坚持下去难,我也理解。但我这个心愿还是想去完成它的,还在努力当中。

 

    鲁守华:您15日晚上8点多钟才赶到广州荔湾区,当看到您的身影出现时,大家非常高兴,都被您关心童诗发展的精神所感动。我想,当您与大家见面时,心里也一定很高兴吧?您能谈谈您来参加本届童诗年会的心情吗?

    蒋风:来参加年会,我心里很高兴。因为我刚刚讲了,雪野他花了那么大的力气,应该支持他。所以,他今年打电话叫我来,我说我来吧。尽管这些年,家里也不希望我社会活动太多。还有我觉得我的生死观处理得比较好。前两天,我刚好看了罗素的一个材料,法国哲学家罗素活到98岁,他健在的时候,有人问他长寿的秘诀,他提了三条,刚好与我符合。第一条,他说,一个人到晚年的时候,对生活、对工作应该保持进取的精神,不要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什么事情都要放一放了。要健康长寿,就是要保持这种进取精神,对生活,要保持乐观精神;对工作,要保持乐观精神。第二点,做人懂得放弃。懂得该做的就去做,该放弃的就放弃。这一点,我自己也掌握得比较好。第三点,对生死要看得淡,不要把生死看得太重。当然,讲讲容易,做起来是难的,很多人他讲我生死关能过,真正碰到头上就过不了了。但是在这一点上,我是把握得住的。

    我告诉你啊,我在学生时代因为投身进步运动,被国民党当局列入黑名单。解放后,在清理敌伪档案时,发现了4封国民党浙江省主席沈鸿烈与警保处调查室关于调查我的来往密电,现在浙江省档案馆还保留有关我的4封密电。我背一份给你听听:

   “查金华乱党分子蒋风,近在纠些余党组织大江通讯社,进行学生活动,请严密注意。”

    这是1948年的事了。我想1948年,我如果落到军统手上去了,早没有这条命了。所以从这几份密电发出那天起啊,我这条命就是捡来的,我多活一天,就是多捡一天。现在我还能活动,所以对生死观看得比较透了。

 

    鲁守华:那么,您作为一个长期从事儿童文学的前辈,对中国童诗的发展有什么希望?

    蒋风:我是研究儿童文学史的。应该说,我们儿童文学啊,从80年代开始,发展是很大的。但是,我不像有些年轻的儿童文学工作者,把老的全部否定掉,认为自己应该占什么位置。我觉得他们那些人比较偏激。应该说,任何事物的进步,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一点点发展起来的。所以,去年我领奖回来之后,浙江省选10个2011年度著名人物,我是被选进去的。但他说,中国儿童文学的研究,是因为有我的儿童文学研究,上了一个台阶。我马上写了一封信,我说:“你们这个评价是错的,我接受不了的。”因为任何一个事物的进步,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努力的结果,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比如,我们儿童文学发展,包括儿童文学理论的发展,是经过晚清到现代,多少人的努力啊。我说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发展到今天,也绝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努力的结果,应该看到这个发展。对于这一点,我头脑比较清楚,所以,我马上要他们更正,后来他们发了一个更正通知。因此,中国儿童文学理论的发展,绝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功劳,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

 

    鲁守华:听了您的这番话,给我们不少启示,就是我们要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继续发展。

    蒋风:是啊,是啊。就说翻译,我读了《月亮唱的歌》那本译作,觉得陈发根做了了不起的工作。因为你不翻译,大家对日本水上多世这个诗人不了解啊,我是看了陈发根的这本译作才知道的啊。水上平吉,我很早认识,但他爱人是个诗人,我倒是不了解啊。

    鲁守华:您对中国童诗今后的发展,有哪些建议?

    蒋风:关于童诗教育,我非常欣赏耀华小学,昨天,杨国平校长给我介绍之后啊,耀华的做法,非常符合我的童诗观点。因为一般小学推广童诗是精英教育,给孩子当中已经写得比较好的人开小灶,想把他造就为精英,希望学校培育出几个诗人来。这个做法,我是不同意的。因为,我们中国用不着培养那么多诗人。我们童诗教育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让孩子从小受到诗美的教育,在诗美教育的基础上健康成长,使他的人格、情感都有很好的发展,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不是说要培养一大批诗人,要使每个人从小受到诗歌的熏陶,在诗歌的熏陶下,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