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的永恒主题——探索人的生命与死亡(上)(转)

 念佛念法念僧70 2013-11-21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等等传诵千古的诗句,引起多少人心弦的共振。在人类文明历史上,从僧侣修士、哲人智者、英雄领袖,到酒鬼淫棍、江洋大盗;从默默无闻的平头百姓、野老村夫到叱咤风云的英雄、辉煌一世的皇帝;当面对人生短暂、谁也不免一死的现实时,无不感叹嘘唏,形之于色,发之于声。

 

      人类文明历史上,对人的生命与死亡现象的探索是人类的永恒主题。

 

      肉身虽死 意识不灭

 

      华夏先民很早便用阴阳观念解释人的生命现象,认为人是阴阳物质的结合体,阳为“魂”,其作用是“神”——神是一种虽然无形却真实存在的物质;阴名“魄”,为人的肉体。《淮南子》有云“魂是灵,魄是尸。”《黄帝内经》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中国传统民族五千年文明文化传承下了许许多多的风俗、习惯和仪式。例如古代人死了,要把已穿好寿衣的尸体,装入棺材,摆在厅堂一段时日才下葬,让所有亲朋好友和邻里街坊送上最后一程。通常要等七七四十九天,常称为“守七”。这个风俗其实蕴含了人体生命和宇宙的深刻认识。

 

      现代科学如何理解死亡呢?通常医学上所定义的人的死亡,往往必需确定人的精神活动(意识)的永久消失(脑死亡),继而出现人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

 

      1963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澳大利亚神经生理学家埃克尔爵士(Sir John Carew Eccless,1903-1997)认为,大脑只是意识的物质工具而已。意识是在胚胎时期、或极年幼时,进入人的大脑,控制着大脑,在肉体大脑死亡之后,仍然存在并仍能有生命活动形态,可以永生不灭。

 

      荣获1981年诺贝尔医学奖的美国著名神经生物学家Roger Sperry博士,认为人的“自我”是一咱特殊的、独立存在的物质,操纵人的大脑和人的行为,在其寄居主体的肉体及大脑死亡之后,它仍然可以生存不灭。

 

      意识,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精微能量物质,在肉身死亡后仍然独立存在。医学定义的死亡,其实并非是人体所有物质完全消亡的概念,准确的说是意识与肉体的分离,或意识离开它在人间的肉身载体、通往下一个旅途的转折点、里程碑事件。

 

      20121030日俄罗斯《晨报》指出,医学家们找到了人在心跳停止以后意识依然存在的有力证据。研究指出,人的意识是较之常规神经元更为根本的某种物质。专家认为,意识很可能从宇宙大爆炸时开始就一直存在于宇宙中。当人心跳停止,人脑中的信息、意识不会随之消失,而是继续在宇宙中扩散。

 

      另外,现代科学认为物质有分子、原子、质子等等不同层次。肉身死亡后,也仅仅是我们肉眼所能见到的这个物质空间的物质分解了,相当于是分子这层物质存在形式消亡、分解、火化变成灰烬了而已,而分子以下的、更微观、能量更大的粒子(如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夸克)等物质还是存在的,那些微观能量物质怎么能随随便便消失呢?举例说,如果原子核真的发生分裂了,岂不是核爆炸吗?那将给地球带来大灾难。

 

      “守七”这个风俗,其实正是遵循以上生命科学的道理。因为它直接面对着人体生命和宇宙,理解到了人肉眼所看得见的、人的肉身虽然死了、没有意识活动,可是人肉眼看不见的、另外空间的物质、身体和意识之间可能还存在着联系,还需要等待一段时日方可达到二者完全分离、或者是等待着这个意识的下一个旅途所谓“送上最后一程”,是送这个人的“意识”或“灵魂”找到下一个归宿。

 

      专家们通过成百上千的濒死案例(Near-Death Experience)的分析统计,发现在具有濒死经历的人的不寻常的遭遇中,有许多关键过程几乎是完全相同的。事实上,如果有相当数量的人在经受死亡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同样的过程,根据科学公认的可重复性、可验证性的法则,其所代表的意义便不容忽视。一般过程总结如下:

 

      1、首先听到医生说自己死了,想极力表白我没有死;2、头脑里发出巨大的声响,后听到悦耳的音乐声,感到平静、详和、轻松,觉得自己被一股旋风吸入一个巨大的黑洞里飘游,感到舒适、平静;3、发现自己虽离开肉体,但仍有身躯,并可游离到天花板、半空中,其特性与原来很不同;4、看到光,见到已故的亲朋好友迎接自己去另一个世界,自己一生中的重大经历在眼前一幕幕飞逝而过;5、到达世界的边缘后,有一种力把自己往回拉,回归肉体而“复活”。

 

      以上事实说明,来自不同科学家、医学家的研究和濒死经验证明了人死后人的意识依然还存在。那么人死之后人的意识将向何方呢?(未完待续)

佛友日志 bnm.po博客 佛教网 佛缘网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