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魅力城市

 茶香飘万里 2013-11-21

    九省通衢-武汉    湖北省省会,全市辖江岸、江汉、礄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蔡甸、江夏、黄陂、新洲、东西湖、汉南13个城区及郊区,面积8647平方千米,人口978.5万,是湖北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华中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

  武汉历史悠久。自商周、春秋以来,武汉即是重要古城镇。市郊黄陂区境内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也是迄今中国发现及保存最完整的商城。自汉以后经南北朝至元、明,武汉成为水陆交通枢纽,货物山积,居民填溢,商贾辐辏。明末清初,汉口镇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成为“楚中第一繁盛”。清末洋务运动,刺激了武汉近代工业兴起和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经济地位成为中国内陆重要的经济中心而蜚声中外。武汉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及抗日战争初期,几度成为全国政治中心。

  武汉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园林城市。市区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素有“九省通衢”、“江城”、“白云黄鹤之乡”的美称。上百座山峦遍布三镇,近两百个湖泊座落其间,水域面积占到全市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近年来,为了将武汉建成“水中江城”,再现人与自然和谐相伴的景观,武汉江湖连通工程呼之已出。该项目包括“大东湖”水网生态构建工程、新区“六湖连通”及生态修复工程。届时,武汉城区将呈现一片梦里水乡的美景。

  武汉工业门类齐全。基本形成了以神龙汽车、东风汽车、武钢等大型企业厂矿冶金为主的机械制造、汽车产业;光纤通信、生物工程、激光、微电子和新材料等领域优势明显,并形成了以光电子产业为龙头的武汉?中国光谷产业链;第三产业发展日益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以吉庆街、户部巷为特色的江城饮食文化、以东湖、黄鹤楼、归元寺、武汉江滩为主的旅游景点,以汉正街为主体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等。

  武汉交通发达,陆水空运输成网状立体结构辐射全国。武汉港是长江内陆最大的货客运中转站。京广、汉渝、京九三条铁路线,京珠、沪蓉两条高速公路线均在此交汇。武汉天河机场是国家一类航空口岸。武汉城市圈已于2007年列入第四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著名的旅游景点有:黄鹤楼、东湖、湖北省博物馆、辛亥革命纪念馆、归元寺、长春观、宝通寺、晴川阁、古琴台、武汉江滩、琴台大剧院、中山舰博物馆、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龟山风景区、张公寨、木兰山、木兰天池、龙泉山、新洲道观河等。

  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冶炼之都—黄石    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称号。全市辖黄石港、西塞山、下陆、铁山4城区和大冶市、阳新县。全市面积4630平方千米,人口242.9万。

  早在北魏时期,郦道元《水经注》载:“江之右岸有黄石山,水迳其北,即黄石矶也,一名石茨圻,有西陵县也。”这段文字中的黄石山、黄石矶、石茨圻,西陵县、据《大冶县志》载即黄石港。之所以称黄石山、黄石矶,《湖北通志》明确注释:因其“石色皆黄”,故名。黄石还有一个名称曰:石灰窑,它直接与黄石市名称的由来相关。史料记载,石灰窑自古因有瑶山而得名,又因居民以烧石灰为生,故历来以石灰窑名之。清《一统志》说:“瑶山,在县东四十里,俗名石灰窑山”。清代,石灰窑和黄石港分别为大冶县的两个镇(市、堡)。民国时期, 中国最早、最大的钢铁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大冶钢铁厂建在石灰窑。1946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华钢筹备处在呈送行政院的《黄石市市政建筑纲要》中提出:拟将黄石港及石灰窑连成一气,合称黄石市。这是首次提出将黄石港、石灰窑联合设市。1949年,中国临时人民政府决定将石黄镇和铁麓、长乐、申五、下章四个乡从大冶县划出,成立石灰窑工业特区。1950年,中南军政委员会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改石灰窑工业特区为湖北省辖市,定名黄石市。

  黄石市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已发现各种矿藏多达4类56种,约占全国已发现矿藏品类的28%,其中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占湖北省的90%,尤以铜、铁、煤、金等储量丰富。位于大冶市周代至汉代的采铜冶铜遗址—铜绿山古矿冶遗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石市区呈“入”字形,三面环山,一面临江,风光绮丽,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另外,大治铜绿山古铜矿遗址、鄂王城遗址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旅游景点有:东方山、西塞山、飞云洞、磁湖、阳新仙岛湖、龙港革命旧址群、网湖湿地等。

  东吴故都—鄂州    位于湖北省的东部,长江中游南岸,素有“江南古镇”之称。全市辖鄂城、华容、梁子湖3个县级区,面积1505平方千米,人口104.8万。

  鄂州有5000年文明史。帝尧时为樊国,夏为鄂都,商时为鄂国,湖北省简称 “鄂”即源于此。春秋时楚王熊渠之次子鄂王红封地于此,改称鄂邑。秦朝置鄂县,汉代沿用。三国时吴王孙权在此建都,改称武昌,是著名的东吴都城。此后,鄂州或为郡治,或为州府,始终是长江中游的政治、经济、军事重镇。在此地发掘出土的青铜镜集中反映了长江中游地区的铸造技术和文化发展面貌,是著名的中国古铜镜之乡、武昌鱼之乡。

  鄂州自然风光秀丽。以西山、白雉山森林公园、莲花山旅游区、梁子湖、洋澜湖、红莲湖为主体的山水自然景观,以怡亭铭摩崖、吴王城、观音阁、庾亮楼、元明塔、莲花山碑林为重点的古迹景观,以孙权、元结、苏轼等历史名人遗迹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以及以佛教“净土宗”发祥地古灵泉寺为标志的佛教景观,共同构成了鄂州旅游资源。

  1993年,被湖北省政府公布为湖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地杰人灵—黄冈    位于湖北东部,长江中游北岸。全市辖红安、浠水、蕲春、黄梅、罗田、英山、团风7县,麻城、武穴2市,黄州区(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和一个县级龙感湖农场。面积17344平方千米,人口616.2万。

  黄冈历史悠久。战国属楚地,秦置邾邑建禹王城,晋代咸和初立西阳郡,隋开皇中建黄州府。今天的黄州城建于北宋,明洪武元年迁筑今址,迄今未变,为历代郡、府、州、县治所,已有1600余年历史。

  黄冈地灵人杰,名家辈出。唐代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近代文学评论家胡风、经济学家王亚南、方志学家王葆心、爱国诗人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哲学家熊十力,地质学泰斗李四光等一大批科学文化巨匠,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冈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建党活动的重要驻地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组建了红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革命武装力量,发生了“黄麻起义”、新四军中原突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等重大革命史事件。为缔造共和国,先后有44万黄冈儿女英勇捐躯,其中5.3万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三名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林彪、王树声、韩先楚、陈再道、陈锡联、秦基伟等200多名开国将帅,红安被誉为中国的“将军县”。

  黄冈旅游资源丰富。著名景点有:东坡赤壁、堵城螺狮山古遗迹、禹王城、安国寺、明代青云塔,黄梅四祖寺、五祖寺、高塔寺塔,罗田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红安烈士陵园,浠水三角山旅游风景区、闻一多纪念馆,英山桃花冲生态旅游区、南武当道教文化景区、英山县革命烈士陵园,蕲春李时珍陵园,麻城龟峰山等。

  香城泉都—咸宁    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全市辖咸安区、赤壁市和通山、通城、崇阳、嘉鱼4县,总面积9852平方千米,人口246.2万。

  咸宁地处扬子台地带咸宁—大冶凹褶断裂构造带上,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多,品质高,主要分布于咸安、崇阳、通山、赤壁、嘉鱼等县市。据统计,咸宁市有地热井约60口,平均日开采量约30000立方米,是中国矿业联合会命名的“中国温泉之乡”。另外,咸安以盛产桂花而闻名全国,其桂花栽种面积达5万亩,拥有桂花品种32个(金桂类23个、银桂类2个、丹桂类3个、四季桂4个),有桂花树120万株(100年以上古桂树1402株),年产桂花50万公斤,是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正式命名的“中国桂花之乡”。

  咸宁林特产品极负盛名,盛产楠竹、松杉木、茶叶、芝麻等。赵李桥的“砖茶”、羊楼洞的“松峰茶”、咸宁的“剑峰茶”以及竹木工艺,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

  咸宁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景点有:通山九宫山、王明璠府第芋园、隐水洞,赤壁古赤壁遗址、陆水湖、羊楼洞古民居,咸安区星星竹海、太乙洞、刘家桥古民居、澄水洞、北伐战争汀泗桥战役遗址,通城黄龙山,崇阳青山水库、金沙景区等。

  孝文化故里—孝感    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南临汉水,与武汉市涉水相连。全市辖孝南区和孝昌、大悟、云梦3县,汉川、应城、安陆3县级市,面积8789平方千米,总人口481.4万。

  孝感历史源远流长。今孝感境内各县市区,夏商时代为古荆州之地;周为楚、郧、贰、轸等诸候国割据地,且贰国、轸国、郧国均建都于此;秦属南郡;汉以后属荆州江夏郡;南北朝以后属安陆郡;唐属安州;宋以后属德安府;清分属德安府、汉阳府;民国时期,分属湖北省第三、四、五行政督察区。1949年,孝感作为地市级建制行政区,1993年6月,撤销孝感地区,成立地级孝感市。

  孝感是著名的孝文化之乡,这里也是中国唯一一个以孝命名的城市。东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动天庭,黄梅戏《天仙配》让董永故里名扬天下。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孝行中之十六晋代孟宗哭竹生笋、之十三东汉黄香温床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孝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境内有古遗址460多处,古墓葬200多处,古建筑40多处,古塞堡180多处。出土的古文物中,国家一级品100余件,二、三级品1000余件。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代竹简,1000多枚,近4万字,内容涉及从战国晚期到秦始皇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史学界称之“具有划时代意义”。云梦县周田村出土的东汉陶楼,是一件陪葬冥器,仿死者生前“重楼高阁”式居室制作而成,为研究古代建筑学、社会学和民俗学提供了实物资料,被载入中学历史教科书。应城市城北门板湾遗址,距今5000多年, 是二十世纪中国文物考古重大发现之一,是研究长江流域城市建设和房屋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孝感农业资源丰富,是国家定点的商品粮棉和水产基地。这里生产的太子米、郧米、美人心等享有盛名;甲鱼、螃蟹、鳜鱼、鳊鱼及汈莲等名优水产品产量颇丰。

  孝感自然风光旖旎。著名的旅游景点有:碧公台、董永公园、广化寺,安陆白兆山、夏家寨、晒书台、钱冲银杏生态旅游区,云梦楚王城、睡虎地、泗洲寺,汉川郝城、南河、汈汊湖,应城门板湾、汤池温泉,孝昌双峰山、观山禅寺,大悟白果树湾新五师司令部旧址、宣化店、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等。

  明星之城—仙桃    位于湖北省中南部,东临武汉市蔡甸区和汉南区,西接潜江市。全市辖4个乡、21个镇、4个街道,面积2538平方千米,总人口117.5万。

  仙桃原名沔阳,因古城在沔水之北而得名,有 5000 多年的文明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开拓生息。夏、商、周时期沔阳处荆州地域,春秋、战国属楚,秦隶南郡,汉、晋为云杜、竟陵地。梁天监二年 (503年)始置沔阳郡、设沔阳县,唐、五代、宋为复州,元改沔阳府,明为沔阳州,民国为沔阳县。新中国立初期设沔阳专署。1951 年,沔境南部析出置洪湖县,沔阳专署撤销,沔阳县属荆州专署管辖。1986 年,撤销沔阳县,成立仙桃市。1994 年列为省直管市。

  仙桃是湖北省的明星城市。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纺织服装、无纺布卫材、医药化工、食品加工和机械电子等五大板块为主体的行业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形成了以水产、畜禽、蔬菜和优质粮棉油为主的现代特色农业。这里出产的醉鱼、莲米、沔城莲藕、鳝鱼、“褶纹冠”河蚌、沙湖盐蛋、经编毛毯等畅销全国。长期以来,仙桃坚持发展与保护环境并重,以小桥流水、田园风光、荷塘月色的和谐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客商,是武汉城市圈内有名的卫生城市、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文明城市。1991年,仙桃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1992年以来连续八年被评为湖北省综合实力十强县市之首。

  仙桃是国家体委授予的“中国体操之乡”。这里走出了李小双、李大双、杨威、郑李辉四位奥运冠军;仙桃还是湖北省政府授予的“湖北省皮影艺术之乡”、“湖北省戏剧艺术之乡”。

  仙桃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主要有:屈原流放时遇渔父的沧浪水和沧浪馆遗址,三国时期的普佛寺,隋朝沔阳郡和唐朝复州城遗址和古墓群,元末明初的陈友谅故居遗址,湖北丛林三大律院之一的明朝广长律院,湖北省唯一的区级回族镇沔城等。

  水乡园林—潜江    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北依汉水,南临长江,被旅游界誉为“水乡园林生态旅游城”。面积2010平方千米,人口94.6万。

  潜江之名源于潜水。夏商时期属荆州地域,西周时为郧国地,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地,汉以后这里分属江陵、竟陵两县,五代时定名远安镇,宋乾德三年(965年)升远安镇为潜江县,属江陵府;明初属荆州府,清顺冶二年(1645年)属安陆府,民国十五年潜江直隶湖北省政府,后属第四行政督察区;1949年后,潜江县属荆州地区;1988年,撤潜江县建潜江市。

  潜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一座有着鲜明历史人文特色的文化之城。早在2500多年前,这时就建成了号称“天下第一台”的东周楚灵王离宫章华台。现代史上,这里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之一,孕育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汉俊,辛亥革命元老、新中国首任农业部部长李书诚,文坛泰斗曹禺等众多英才。“花鼓戏”、“江汉平原皮影戏”、“潜江民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潜江农业资源丰富,工业发展良好。这里富藏油气盐,盛产粮棉油。目前,潜江已成为国家商品粮、优质棉、特种水产、速生丰产林、瘦肉型生猪、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创汇七大基地,已形成油气开采、冶金机械、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拥有潜江制药、江钻股份、幸福实业等三家上市公司。其中,石油钻头的生产占亚洲市场份额的 50% 以上,潜江制药是国家唯一一个眼科用药生产基地,永安药业则是中国牛磺酸的重要生产基地,其销量额占国际市场份额的 60% 。

  潜江旅游资源独具水乡园林特色。这里湖泊星罗棋布,河网纵横交织,林木葱郁茂盛,是有着“活化石”之称的水杉的第二故乡。 20 世纪70年代初,一部反映潜江风貌的纪录片《水乡园林》在联合国公映,引起了强烈反响,著名作家碧野盛赞:“这是一座绿色的城!”自然旅游资源有:森林公园、水杉公园、返湾湖、借粮湖、田关河、汉江等“二园、二湖、一河、一江”。另外,潜江龙虾享誉海内外,农家乐旅游项目已成为旅游新的亮点。2010年11月1日,潜江从宜昌、随州、武汉东西湖三地争夺世博园湖北馆回迁复建接收方中脱颖而出,成为世博园湖北馆永久性所在地。

  茶圣故里—天门    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腹地。现辖1个乡、21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及国营蒋湖农场,天门工业园,沉湖生态林业科技示范区,白茅湖棉花原种场。面积2622平方千米,人口141.8万。

  天门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的新时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块沃土上创造了灿烂的石江河文化;夏商时期属荆州地域;春秋时期属郧国;公元前278年,秦昭王在此首置竟陵县;后晋时期改竟陵为景陵县;清雍正四年(1726年),为避康熙陵墓名讳,依境内天门山而改称天门县;民国时期,天门属湖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1987年8月撤县建市,1994年10月实行省辖直管。

  天门资源丰富。石油储量占江汉油田总储量的三分之一,岩盐储量184亿吨,大量的无水芒硝和天燃气等矿藏极富开采价值。天门是中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其总产长期居全国县(市)之首,已为国家贡献200余万吨,全国差不多每100人中就有一人穿着天门棉花生产的布料。

  天门文教昌盛,学业发达,是久负盛名的文化之乡。楚国令尹子文,“茶圣”陆羽,明代竟陵派文学创始人钟惺、谭元春,清朝状元蒋立镛等均出自天门。史志记载,仅明、清两代,天门就有468人荣中进士举人。特别东乡蒋立镛一门,五代进士,三朝翰林,可谓科举史上一大奇迹。1978年后,天门共为国家输送大学生近10万人,其中清华、北大194人,时人称之为“江汉才子出天门”。天门还是中国内陆最大的侨乡,有内陆侨都之称。旅居国外的天门籍华侨、华人共28万人,分布于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以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斯里兰卡、菲律宾、俄罗斯、美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为多。

  “处处路旁千顷稻,家家门外一渠莲”、“十里玻璃绕县城,竟陵烟月胜吴天”、“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从这些古人的描写中,天门自然之美溢于诗词。著名旅游景观有:罗家北岭遗址、、石家河遗址、土城遗址、白龙寺、陆羽纪念馆、竟陵派遗迹、文学泉、天门陆羽纪念馆、西塔寺等。

  楚文化发祥地—荆州    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全市辖荆州、沙市2区和石首、洪湖、松滋3个县级市以及江陵、公安、监利3县。面积14100平方千米,人口569.1万。

  荆州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五、六千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生息繁衍,创造了大溪文化和屈家岭等原始文化。荆州古城被考古界、旅游界称为 “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壁”;沙市,古称江津、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的都城外港,1895年,这里便被辟为通商口岸,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四大内河港口之一。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这里作为楚国都城长达411年,史书上用“朝衣鲜而暮衣敝”来描述郢都的繁华。境内文化遗址遍布,名胜古迹甚多。据文物部门初步探测,仅楚城遗址就有5座,楚文化遗址73处,大型古墓葬800多座,18代楚王的墓葬位列其中。1992年发掘的鸡公山文化遗址,经考古界鉴定为“中国第一,世界罕见”,被列为当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荆州出土的许多珍贵文物,如西汉古尸、战国丝绸、越王勾践剑等堪称国宝。三国时期,这里作为兵家必争之地成为三国文化的富集地。诸葛亮著名的《隆中对》中对荆州有这样的陈述:“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后世更是以“得荆州则得天下,失荆州则失天下”来说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秦汉以后,荆州是历代封王置府的重镇,先后有西汉临江国,南朝晋安帝、齐和帝、梁元帝,后梁国,五代荆南国据此称帝建都,历时515年。唐为江陵府,明清为荆州府治所,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城重镇。

  荆州物华天宝、素有“富甲天下、名倾九州”的美誉。这里是两湖平原的腹地,农业生产发达,拥有粮油、棉花、水产、生猪、森工、禽蛋、果蔬及种子繁育八大主导产业,是国家重要的农业综合商品基地。荆州科技、教育资源位居全国地级市榜首,是湖北省第二大人才密集地,拥有省部级综合性重点大学7所,省部级重点学科12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7个。目前,初步形成以纺织、轻工、化学、机械、食品、建材、家电、冶金为主体,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景区有:荆州古城、荆州博物馆、楚纪南古城遗址、八岭山古墓群、熊家冢楚墓、鸡公山新石器时代古遗址、关庙、开元观、玄妙观、太晖观、文庙、荆江分洪闸、长湖,洪湖蓝田生态旅游风景区、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松滋洈水国家森林公园,公安鸡鸣城城址、红四、六军会师旧址,监利周老嘴镇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等。

  1982年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三国源头—襄阳    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秦岭大巴山余脉。全市辖南漳、谷城、保康3县,老河口、枣阳、宜城3市,襄城、樊城、襄州3区。面积19700平方千米,人口550万。

  襄阳自古即为交通要塞,素有“南襄隘道”、“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说,是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城区被汉水分为南北两城,南为襄城,北为樊城。远在60万年前,人类已在此繁衍生息。史载,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樊,是为樊国,至今已有2800多年历史。襄阳古称襄国,因处襄水(今南渠)之阳得名。襄阳筑城于汉初,自东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荆州牧刘表徒治襄阳始,襄阳历来为府、道、州、路、县治所。

  襄阳农业资源丰富,既是全国20个优良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十大夏粮高产区之一和三大芝麻产区之一、又是全国“一优两高”农业示范区、全国商品肉牛生产基地、湖北省重要农产品加工基地和湖北省猪禽蛋的集中产区,粮、棉、油、制种等单产居全国前列。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工业体系齐全,拥有汽车、轻纺、机械、化工、建材、电子等40多个工业门类,重点策划和建设了国家级的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汽车产业园及深圳工业园。全市第二产业比重达到了50%以上,尤其是汽车工业,建有亚洲最大、功能最完备的东风汽车公司试验场试车场,是东风公司轻型商用车、中高档乘用车等整车和关键零部件总成的主要生产基地。

  襄阳境内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富集。著名景点有:古隆中、襄阳古城、米公祠、檀溪、鹿门寺、襄阳王府绿影壁、多宝佛塔、杜甫墓、习家池、水镜庄、米公祠、孟浩然墓,保康五道峡、汤池峡温泉、野生腊梅自然保护区、官山森林公园,枣阳雕龙碑、白水寺,谷城薤山、南河小三峡、城关明清古建筑群、承恩寺,南漳香水河、鱼泉河、金牛洞、龙王峡,宜城张自忠纪念馆、楚皇城,老河口国民政府第五战区李宗仁司令部旧址等。

  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炎帝故里—随州    位于湖北省北部,江汉平原与中原之间的过渡丘陵带。全市下辖曾都区、随县、随州经济开发区、大洪山风景名胜区,代管广水市。面积9630平方千米,人口216.2万。

  随州历史悠久,文化古老。据《礼记》、《左传》等史书记载:华夏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出生于烈山,五千年前在此创耕耘、植五谷、尝百草,开启了史前农耕文明。夏、商为厉国,西周封为姬姓随国。《左传》记述“汉东之国随为大”,是“西通宛洛,南达吴越,地当荆豫要冲,扼阻襄汉咽喉”的鄂北重镇。战国末楚灭随设置随县,秦汉因袭,隶属南阳郡;随州曾是隋文帝杨坚封地,隋朝因随州而命名;唐、宋、元,明、清均置州,中华民国废州为县。

  经过多年发展,随州已形成了以汽车机械、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电子信息等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其中,汽车机械目前已经拥有一百七十多家汽车及零部件生产销售企业,可生产六十二个类别三百多个产品,是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的“中国专用汽车之都”。

  随州是编钟古乐之乡。1978年在城西擂鼓墩出土的2400多年前曾侯乙编钟,是迄今为止出土数量最多、规模最大、音域最宽、音律最准、音色最美的编钟,其发现改写了世界音乐史,堪称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随州山川秀丽,大洪山、桐柏山、封江等风景名胜旅游区享誉省内外。名胜古迹众多,有文峰塔、岁公桥(李公桥)、烈山神农洞遗址、烈山神农碑、陕西会馆铁旗杆等。古城保存有一段土筑城垣、汉东楼和护城河遗迹。城郊保存了大批古墓葬和古文化遗迹,其中城西擂鼓墩出土的曾侯乙编钟震惊世界,被誉为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迹。唐代李白、北宋欧阳修曾游居于此,李白更以“彼美汉东国,川藏明月辉”的不朽诗篇赞美随州。

  199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荆楚门户—荆门    位于湖北中部,地处江汉平原西部,东眺武汉,西临三峡,南望潇湘,北通川陕,素有“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之说。现辖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宝区、掇刀区、屈家岭管理区和荆门经济开发区(高新区)。面积12072平方千米,人口287.3万。

  荆门古称“荆楚门户”。据考证,公元前12世纪,商武丁后裔建立权国,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县—权县就建立于此,其后封给姬姓;东周时属楚,相传老莱子隐居于此。战国时,秦国大将白起发兵灭楚后归南郡;秦汉以后置当阳县;唐贞观元年间,“立荆门县,属江陵府”,荆门县名从此始;宋置荆门郡,元设荆门府,明复荆门县,清为荆门直隶州,民国降州为县,1949年后续为荆门县。1979年分设荆门县、荆门市;1983年荆门县并入荆门市,直属湖北省人民政府。

  荆门自然资源丰富,作为全国重要的优质粮、棉、油生产基地,水稻、棉花、油料、水果、生猪和水产品产量均居湖北省前列。其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23种主要矿产具有广阔的开发价值和经济价值,主要矿产累托石储量居全国之首,石膏、磷块岩、白云岩、石灰岩储量居全省第一位。

  荆门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工业城市,现已形成以石油化工、机械电子、食品、建材为支柱的跨越32个行业门类的工业体系。主导产品有成品油、水泥、啤酒、化肥、包装机械、聚丙烯、布洛芬、电子元器件等,拥有以中石化荆门分公司、荆门热电厂、葛洲坝水泥厂为代表的中央、省属企业,以金龙泉啤酒集团、京山轻机、洋丰集团、宝源木业为代表的地方大中型骨干企业。

  荆门作为新石器时代文化起源地和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出土文物异彩纷呈。被誉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重大发现郭店楚简和稀世国宝战国女尸均出土于此,世界文化遗产、全国最大的单体帝陵—明显陵和被誉为“楚文化地下宝库”的楚汉古墓群、屈家岭文化遗址等亦分布于此。这里还养育了道教创始人之一老莱子、一代楚辞文学家宋玉、南宋理学家陆九渊、楚国歌舞艺术家莫愁女等著名历史人物,留下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千古传颂的历史典故。

  荆门山川秀美,旅游资源富集。中国第八大人工湖―漳河水库景色迷人、水质清冽;南薰门、凤呜门等古迹古朴厚重;黄庭坚、陆九渊等为蒙、龙、惠、顺象山四泉题刻的系列碑石源远流长;隋代东山宝塔翘首云天;讲经台、状元读书台、仰止亭、孝隐亭等纪念建筑意境高远;城区南郊的掇刀石相传是三国名将关羽驻兵之地。另外,境内的钟祥是中国长寿之乡,有明显陵、兴王府、元佑宫、黄仙洞等景观,京山空山洞、鸳鸯溪亦远近闻名。

  1991年,被湖北省政府公布为湖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世界硒都—恩施    位于清江中游,东瞰江汉,西接渝蜀,南控潇湘,北通豫陕,因拥有举世罕见的硒资源而被誉为“世界硒都”。全州辖恩施(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利川2市和咸丰、来凤、宣恩、建始、巴东、鹤峰6县。面积23900平方千米,人口329万,是中国最年轻的自治州。

  恩施历史悠久。传为上古廪君国地,春秋为巴子国,战国属楚巫郡,秦属黔中郡,汉属南郡,三国属吴。晋置沙渠县,后周为施州清江郡,隋代义宁初改为施州清江县。唐属江南道,宋、元属清江县,元代始行土司制。明代设施州卫,清雍正七年改称恩施县。雍正十三年(1736年)“改土归流”废忠孝安抚司设置施南府。民国初年废府存县,直隶湖北省。后隶湖北荆南道、荆宜道、施鹤道和鄂西行政区。1985年设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恩施山川雄伟,巨壑深谷,森林覆盖率达65%,有“鄂西林海”、“天然植物园”、“华中药库”的美称。其出产的板党、窑归、紫油厚朴等名贵中药材世界独有,金丝桐油、坝漆、鹤峰容美茶、白胁烟饮誉海内外,

  恩施土苗风情浓郁,民俗奇特。土家婚俗哭嫁、陪十姊妹,丧俗跳撒叶尔嗬,苗族椎牛节,以及摆手舞、巴东堂戏、恩施社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神奇瑰丽。

  恩施风光独特。著名旅游景区有:恩施市沐抚大峡谷、恩施土司城、连珠塔、清江闯滩、梭布垭石林、龙麟宫、枫香坡侗寨、柳州军城遗址,宣恩七姊妹山、彭家寨、小茅坡营苗寨,鹤峰五里坪红军遗址、屏山爵府、娄水河漂流探险、木林子原始森林,建始朝阳观、景阳关峡谷、石柱观、“建始人”遗址,来凤舍米湖摆手堂、仙佛寺、酉水,咸丰坪坝营森林公园、二仙岩湿地、小南海、唐崖土司城遗址、黄金洞、星斗山,巴东神农溪、清江水布垭风景区、格子河石林,利川腾龙洞、鱼木寨、大水井古建筑群、齐岳山、福宝山、甘溪山、花梨岭天主教堂、水莲洞等。

  水电名城—宜昌    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宜昌西靠重庆,东临荆州,素有“渝鄂咽喉”、“三峡门户”之称,更因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和葛洲坝水电水利工程而有“三峡明珠”、“水电名城”的美誉。全市辖远安、秭归、兴山3县,长阳、五峰2自治县,当阳(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宜都、枝江3县级市,西陵、伍家岗、点军、猇亭、夷陵5市辖区。面积21000万平方千米,人口405.9万。

  宜昌历史悠久。距今约20万年前,宜昌境内就有“长阳人”活动;夏商时,宜昌为古“荆州之域”;春秋战国为楚地,建有城邑,史称“楚之西塞”;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夷陵之名始见于史;东晋分夷陵西境置宜昌县,宜昌之名始见于史;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清顺治六年因避忌讳改夷为“彝”)为宜昌府,宜昌之名沿袭至今。

  宜昌历史上曾使用过夷陵、西陵、峡州、宜州、拓州、东湖等名,其中使用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是夷陵和峡州二名。夷陵,取其“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这里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中国古代民族团结使者王昭君以及著名学者杨守敬等诸多先贤名流的故里。宜昌还以“三国故地”而著称,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三十六个故事发生在这里。“夷陵之战”火烧连营七百里,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张飞横矛“当阳桥”,关公败走“麦城”被擒“回马坡”等等故事和遗迹俯拾皆是。早在1876年,宜昌就被辟为通商口岸。1994年被批准为沿江开放城市。

  宜昌是世界水电之都。全市水能开发总量达3000万千瓦以上。在以宜昌城区为中心、半径40公里的范围内,已建成长江葛洲坝、清江隔河岩和高坝洲3座大中型水电站,世界最大的三峡水电站三峡工程建成后,水电装机总容量可达2900万千瓦,年发电总量可达1300亿千瓦时,宜昌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 

  悠久的历史文化,雄奇险秀的自然风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使宜昌成为中国热点旅游城市之一。著名景点有:宜昌三峡大坝、西陵峡口风景区、三峡人家、黄陵庙、三游洞、三国猇亭古战场、车溪、南津关大峡谷、中华鲟园,秭归屈原祠、九畹溪漂流,兴山昭君村、龙门河、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当阳玉泉山、长坂坡、关陵,五峰柴埠溪漂流、后河,长阳武落钟离山、天柱山、清江画廊,宜都奥陶纪石林、古潮音洞、宋山森林公园,远安鸣凤山、鹿苑寺、远安地质公园,枝江三峡万亩桃花园、仙女岛、白洋白鹭天堂,夷陵区南津关大峡谷、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中华鲟园等。

  百里车城—十堰    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与河南、陕西、重庆毗邻。全市辖茅箭区、张湾区、丹江口市、郧县、郧西、竹山、竹溪、房县。面积23700平方千米,人口334万。

  十堰是我国古人类的发祥地之一。20世纪八十年代末,在郧县青曲的曲远河学堂梁子上发掘出了古人类颅骨化石,被国际古人类学者认定为直立人,并命名为“郧县人“,距今100多万年。五帝时期(距今约5000年左右),十堰地域初为三苗(亦称有苗族)的领地;尧舜时期,十堰地域为尧的儿子丹朱的流放地和封地,丹朱建房国,是我国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封国。夏代,分属梁州和豫州。商代,为古代部落方国的领地,先后有庸国、彭国、微国等封国和部落方国在此生存。周分封诸侯,郧县、郧西、丹江口属麋国,竹山、竹溪、房县属庸国;春秋时期属楚地;秦时属南阳、汉口两郡;汉继秦制,延续至元时,先后属山南东道、襄阳道;明初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襄阳府所辖,成化十二年(1476年)建郧阳府。清代仍为郧阳府,属湖北承宣布政使司所辖。1994年,撤销郧阳地区,与十堰市实行地市合并。

  十堰是一座因车而建、因车而兴、因车而发展的现代化工业城市,是驰名中外“东风车“的故乡,有“百里车城”之称。目前,全市拥有500多家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拥有近千亿元的制造业存量资产和年产50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是全国唯一的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可生产100多种车型、1000多种总成、4000多种零部件,可为重、中、轻、轿、微、农及专用车系列化配套。境内的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碧波万顷,库容达290亿立方米,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和取水处。这里设计年调水130亿立方米,供水直达京、津、冀、豫四省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将使十堰成为“世界水都,亚洲天池“。

  十堰历史底蕴浓厚,是房陵文化圈之流放文化、诗经文化,武当道教文化,女娲神话,七夕文化的重要组成区域。境内著名旅游景点有:道教圣地武当山,丹江口吕家河、丹江口水库,郧县龙骨洞、青龙山恐龙地质公园、唐王家族墓群,郧西白龙洞、五龙河,竹溪万河大鲵自然保护区,房县桃花源等。

  神农尝百草—神农架    位于湖北省西北部,长江与汉水间的渝鄂交界地带。北与十堰相连,东与襄阳接壤,南与宜昌、巴东毗邻。面积3250平方千米,林地占85%以上,森林覆盖率69.5%,且大多是原始森林处女地。区内居住着汉、土家、回等民族,人口7.6万。

  神农架历史悠久。相传远古时代炎帝神农氏在此搭架采药,遍尝百草,教民耕种。周昭王伐楚,汉张良隐居,唐薛刚屯兵反周,明李时珍编《本草纲目》,李自成抗清等都曾在这一带活动,并保存着川鄂古盐道遗迹。20世纪发现的民间唱本《黑暗传》,是汉民族神话叙事史诗,堪称“中国的荷马”。

  神农架处在大巴山脉和秦岭山脉交结的地方,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最低处海拔398米,平均海拔1700米。3000米以上山峰有6座,被誉为“华中屋脊”。是中国东部最大的原始森林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亦是中国南部亚热带向北部温带过渡的地带。凭借地理位置和环境的优势,神农架在第三、第四纪冰川期充当了生物界的避难所,至今尚较好地保存着原始森林特有的风貌。现知神农架林区有高等植物中苔藓植物237种,蕨类植物199种,种子植物244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种,二级保护植物16种,三级保护植物23种;低等植物中,菌类734种,地衣187种,堪称华中植被和物种荟萃之地和华中最大的“天然植物园”。神农架有570多种野生动物,鸟类285种,兽类77种,两栖动物34种,爬行动物27种,鱼类35种,蝴蝶235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67种。另外,这里还有少见的白化动物,如白熊、白蛇、白鹿、白猴等。神农架最富神秘色彩的莫过于“野人”传说。自20世纪以来,先后有300多人曾目睹“野人”在神农架出现,但至今为止,“野人”之说尚无定论。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神农架列为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1995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又将神农架定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点”。

  神农架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著名景点有:风景垭、金猴岭、板壁岩、大九湖、神农顶、植物园、炎帝祭坛、千年古杉、香溪源、天门垭、燕子垭、植物标本馆、红坪画廊、古犀牛洞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