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常生活纳入“大旅游”--走近苏州城市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苏迷 2013-11-22
寻常生活纳入“大旅游”
——走近苏州城市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平江老街留个影
游人参观王小慧艺术馆
老街古井成风景
  城市与旅游的互动融合,被视作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根据相关实施方案,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拙政园历史街区年内要建成城市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具体范围为东、北至护城河,西至临顿路,南至干将路,面积约2.8平方公里。目标是要着力构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旅游环境与生活环境相得益彰、文化旅游与业态融合互助共生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百姓生活场景亦是游客眼中风景

  苏州市旅游局规划统计处处长徐征解释,城市旅游融合发展,是指在“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发展理念下,将旅游产业培育成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和支柱产业,将城市建成富有地方特色的优秀旅游目的地,实现城市与旅游的资源共享、产品共通、环境共进、服务共精和品牌共优。
  从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来看,观光、休闲、度假三类产品已进入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阶段,旅游产业的发展将完全突破原有的以旅行社为龙头,以景区为核心,以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为主要盈利点的发展方式,逐步形成以个性化消费为特征,以产业融合为大方向,以开放式的生活化旅游区为活动空间的“大旅游”模式。
  具体来看,首先是旅游功能与城市功能的融合。饮食,居住、出行、游玩、购物,娱乐,不仅是旅游六要素,也是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这些年来,国内外城市旅游的发展历程显示,越是发达的城市,城市功能与旅游功能的融合就越是明显。
  其次为旅游产业与城市产业的融合。旅游业因其涉及面广,带动性强,有能力作为龙头产业和粘合剂,与其他三产服务业相互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复合型服务产业。除了本身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数十个子行业,还可以与农业、制造业、手工业、商贸服务业、文化、创意、科技、教育、体育、会展等很多行业相融合,一方面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形成新的旅游热点和附加值,提升综合效益;另一方面可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完善城市产业体系。
  还有就是旅游体验与城市生活的融合叠加。现代游客越来越不满足于进入固定的景区走马观花,更多地希望体验当地生动鲜活的市井民生,特定层面来说,一地居民的生活空间也是景区。其次,游客进入城市后,也会给当地带来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同时也成为当地居民生活的新场景。此外,城市居民对外来旅游者的友善度和好客度,直接影响城市形象和美誉度。

  2.8平方公里启动开放式旅游区建设

  古城是苏州历史文化资源最为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此次创建国家“城市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以苏州古城东北部为启动区,这2.8平方公里区域既是吴文化的集萃之地,拥有众多史迹名园和非遗宝藏,同时也是体验“苏式生活”的休闲所在,是古城内最具价值的传统生活区和特色旅游区。
  市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启动区的年游客量在400万人次以上,区域内有火车站、汽车北站,公共交通体系和游船码头齐备,交通便利。启动区也是苏州古城的历史文化地标,拥有平江路和拙政园2个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其中平江路位列首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内,拙政园、狮子林、耦园等古典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区内还有昆曲、评弹和民间手工艺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苏州博物馆、中国昆曲博物馆、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苏州民俗博物馆、苏州评弹博物馆皆聚集于此。
  此区域的城市肌理也保存完好,拥有十余条水巷、几十处古建老宅和众多控保建筑,河街相邻的城市格局保存完好,粉墙黛瓦的传统建筑形态基本未变。近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对古城发展高度重视,每年投入大量经费,设立文化、旅游、教育等扶持资金,投向古城内的相关服务业项目。同时,各级政府通过地块出让、退二进三、古街更新、老宅改造等具体项目推动旅游项目和相关产业在古城区的不断发展,启动区内目前已有不少特色餐厅、创意园区、主题酒店、民居客栈和休闲娱乐场所,休闲雅居氛围浓厚,作为开放式城市旅游区已初具规模。

  多彩苏州可游可赏可体验

  目前,相关创建工作正全力推进。
  到目前,已经完成了《示范区规划》、相关《技术规范》和《创建行动计划》的编制,确定了《区内慢行交通系统的修建性规划》,提升了咨询中心、公共卫生、智慧旅游和区域导视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对各类社会资源和产业资源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整合设计,形成了东方水城风情游、街巷深度体验游、夜姑苏休闲游等3条精品线路,培育了数十个城旅融合示范点,产业融合和片区化发展逐步成型。
  除了以古典园林、博物馆群为主的文博产业、传统建筑业已成为区内产业融合的底色和基调外,还可以看到旅游业与多个产业的融合发展。以丝绸和刺绣为代表的手工艺制造业是其中之一,示范区内,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为游客打开了一扇扇欣赏传统技艺的窗口,不但有设计、加工、销售的场所,还提供学习、交流和体验的服务。
  文化休闲娱乐业也与旅游业紧密结合。以苏帮菜和苏式食俗展示、体验为特色的吴门人家与民俗博物馆比邻而居,古典园林半园与苏州本土酒店品牌“书香”携手建成书香平江府酒店,此外,还有“花间堂”唯美客栈、伏羲古琴馆、停云香馆、翰尔酒店评弹专场、兰芽昆曲团专业表演等。多姿多彩的休闲场所,尽显“苏式生活”的魅力。
  该区域在保护世界遗产、文化交流等方面也有着突出作用。创建于2011年的中法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每年吸引着上百名青少年志愿者前来学习古建修复技艺、接受遗产保护教育;老书虫、猫的天空之城、相思阁等处则已成为中外游客学习语言、交流思想文化的场所。
  加入融合发展大军的产业还有很多。如容·创意产业园,创意带来多彩的生活;中医养生馆,将古老的吴门医派智慧与现代休闲养生理念熔铸一炉;以婚纱摄影、水上婚典等为核心产品的婚庆产业,依托平江路的独特风光,正形成完整的婚庆旅游产业链;区域内的老年公寓和社区活动中心,则展示了老苏州的真实生活场景和本地居民的热情好客;还有苏州创新科技讲坛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中心,网罗了众多海归精英,使“苏州”这个词超越了地域的局限。
  据悉,未来三年苏州将以创建区域为样板,逐步拓展创建范围,西连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并延伸至山塘、虎丘历史文化街区,南接天赐庄片区,通过旅游交通体系整体建设,最终将苏州古城打造成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和城市旅游融合发展的示范区、样板区。

  链接创建城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六大工程

  据有关实施方案,苏州城市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中明确了六大工程,分别为:
  1、规划计划编制工程。编制具有苏州古城特色的“城市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规划和技术标准,制定创建任务大纲和三年行动计划,搜集整理文化旅游资源目录,提出创建工作具体计划,对古城和创建范围内的控制性规划、公共交通和慢行系统规划、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产品体系等进行重点研究,并深化优化现有相关规划。同时启动对区内各节点的地块进行专项策划。
  2、产品新建整合工程。对区内园林、文化、宗教、民俗、文艺表演等旅游资源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保护利用和开发经营策略,通过市场化手段进行整合串联,提升游客感受度;结合苏州的传统手工艺、地方美食、吴门医派、吴文化传承和古建老宅等特色文化,开发建设新的文化旅游资源,并通过市场化手段开发经营,丰富区内文化旅游体验。
  3、产业融合提升工程。改变目前区域内以古典园林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和产品体系,深入挖掘文化、曲艺、美食、手工艺、传统医疗、丝绸、宗教、民俗、古建等优势资源,并与时尚创意、休闲娱乐、信息科技、体育运动、旅游商品、保健养生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开发出兼具传统文化特色,适应当今休闲旅游市场需求的丰富多彩的组合性旅游产品。
  4、公共服务完善工程。对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进行升级改造,打通区内水系,恢复中张家河、整治平江路北段立面、开通平江路南入口等4个入口;优化标识标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公共自行车系统和三轮车、游船停靠点布点建设;对区域周边的对外交通和区内慢行交通进行全面建设,设计制作面向游客的实体解说和电子解说系统,实现官方网站、移动互联网终端等智慧旅游设施多种类、全覆盖、全天候服务,提升区域游览便捷度。
  5、环境秩序整治工程。整治区内市容环境卫生和水环境,制定城市重点区域旅游市场环境整治的长效管理办法,优化美化区内百姓生活环境。对声光污染、乱停乱放、违法占道经营、小广告等城市旅游环境秩序进行综合治理。在提升该区域环境秩序的同时,提供相关就业岗位,提高人民生活水准,从而改善区域旅游人文环境,展现苏州城市对来苏游客的友好度,提高苏州城市生活和谐度。
  6、区域品牌推广工程。对创建区域的旅游及城市形象进行提炼提升,突出苏州文化底蕴深厚、服务产业发达、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安定和谐的城市形象,并开展广泛的形象和品牌宣传。
  □记者 余 仁

  □苏报记者 徐蕴海/文 杭兴微/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