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沃兴华--解析《蜀素帖》

 鸿墨轩3dec 2013-11-23

沃兴华--解析《蜀素帖》

 

临帖必先读帖,这是书法家的共识。要想临得形神兼备,必须胸有成竹,对法帖非常熟悉,熟悉到呼之欲出的地步,而这个功夫就是通过读帖实现的。读帖看共性,看法书的一般特征。下面从点画、结体和章法上进行分析。

一、点画

点画是基本笔形,在具体作品中,为了造型的丰富多彩,会做各种变形。《蜀素帖》点画的变形表现一下几方面:

1、起笔和收笔

米芾强调点画结束后要回收。目的是连接下一笔。下笔画起笔就有逆入动作。逆入回收就是强调点画书写的连续性、强调势感。只有在笔画连贯的基础上,“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才能成为真言。米芾的逆入回收表现在点画上有三种:一是露锋。起笔承上启下,连接上笔收笔,开启下笔的行笔。中间大角度转向,使笔画产生弧势,露出的笔锋偏向线条一边,又叫侧锋。起笔收笔的过程很长,尖锐发出。二是藏锋。表现时,起笔略带锋势,收笔带钩挑,端点变成三角形。《蜀素帖》露藏交替使用,以露为主。三是介于两者之间。横画竖起笔,竖画横起笔,运笔斩钉截铁。点画效果厚重。

2、一画三折

在连续书写过程中,毛笔有时按下去,走在纸上,成为笔画。有时提起来走在空中,成为笔势。收笔和起笔时反方向的笔势运动都会在纸上留下一较短墨线,楷书短,行书时从笔画中抽出,成为牵丝,狂草时,完全表现在纸上,和笔画一样,没有区别。起笔收笔都是两个方向墨线的组合,行笔是一个方向。汉字每个笔画都由三部分组成。要写好字,就得讲究笔法。起笔是弧线,收笔是弧线,一画三折是《蜀素帖》点画的一大特征。点画生结体,有什么样的点画就由什么样的结体,一画三折在点画结体上强调曲线造型,横不是几何的水平,可以做上下弯,经过中和后仍然是平的。竖不是垂直的,可以弯曲,经过中和后,仍然是垂直的。这种不平之平和不直之直的造型原则,有动感,节奏感。但是很难写。首先,弯折的程度不容易把握。如果处理不好,曲弧太大,会降低作品品味。其次是一画三折很难写,因为是双弧线。米芾有强大的笔势。

3、粗细变化

《蜀素帖》在用笔上,大起大落,使点画或粗或细,粗细对比悬殊。

4、避免雷同

点画的雷同会影响效果。如青字:一是笔画长短有区别,不能等齐。二是笔画有藏锋、露锋的区别。三是位置变化,不能平行。四是粗细区别。如舍人两字,舍字藏锋起笔,人字是露锋起笔。舍字捺是前粗后细,弧势上弯,收笔往下。人字捺是前细后粗,弧势最后下弯,收笔向上。目的是避免雷同。

5、以势造形

如:九、秋、天两横、黄字第一横笔势从上面来,都做上翘的弧势,但是长短、粗细和仰覆变化,绝不雷同。每一横画得起笔各有各的造形,这种不同就是因势而生。有两好处:一是点画形式千变万化,二是变化结果和谐统一。因势造形是名家的经验之谈。临习《蜀素帖》一定要在此处着力,仔细琢磨笔势映带所造成的这种点画变形。其实这些变形,都不是事先设计的,而是在连续书写过程中,与不同的上下字连接,由不同空间位置产生出不同的连接方式,或长、短,或正斜,或收放等,最后导致不同的造形。七个一字,各不相同。

6、形势合一和以势为先

即线条的边廓形状,粗细方圆,表现为一种空间造形。即线条的运动速度,轻重快慢,表现为一种时间节奏。形与势是一个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不可分割。

二、结体

1、形的变化

一件书法作品,必然有相同的造型元素,相同字、相同偏旁,这些相同元素,如果不加变化重复出现,就会降低作品视觉效果。《蜀素帖》中有不少相同字。如云、漫。三点水,也各有不同写法。

2、势的变化

结体上的势称体势。《蜀素帖》的体势主要表现以下四方面:

一是朝揖。朝揖是指左右结构的字互相配合。一部分斜了,另一部分也要倾斜相互补救,构成字的动态平衡,丰富结体造形的表现力。 

二是曲折。指上下结构字的相互配合。点画生结体,米芾的点画好做曲线、单弧甚至双弧。他的结体轴线一般不做直线,好做曲线。如姿字上面右倾,下面左倾。曲折法是将上下两部分处理成弯形,感觉仍然是直的,朝揖法是将左右两部分处理成上宽狭窄或上窄下宽,感觉仍然是正的。这样的结体方法首先是通过变化来制造对立,使局部不同方向不同大小的相互冲击力,然后通过组合,互相抵消,达到动态平衡。目的是让每一种造形里面充满力,洋溢势。

三是上紧下松。造形心理学例子: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叠在一起,感觉误以为上大下小。因此为了视觉平衡,经常上面处理小些,下面大些。这是原则。《蜀素帖》为了追求体势,反其道而行之,常常是上宽狭窄,如佳字。

四是斜画紧结。书法结体大致两种类型。平画宽结和斜画紧结。区别在于横画的写法不同。平画宽结横画比较平整,横平竖直,横竖相交成直角,造形宽博端庄。斜画紧结横画左低右高,感觉奇险,横竖相交成锐角。米芾强调体势变化,结体自然取斜画紧结。米芾在强调横画倾斜的同时,为保证结体的基本型,不得不改变各种点画的写法。

1、横画左低右高之后,竖画必须跟着右斜。竖画右斜带出钩趯问题。必须变形,省略钩趯,或者平推方法,增加钩趯与竖画的角度。如野字省略钩。旖、茱字钩用平推方法。

2、撇画变直。横画左低右高,竖画右斜,为避免过于尖锐,也要写的直些。

3、横画左低右高,斜钩为了与横画相交在90度,不得不右斜了,在右斜。不得不并紧夹角,如曳字,或者干脆原路折回。如载字。

4、横画明显左低右高,使捺画不能写成左高右低得常态,不得不写成平捺。如连、送字。因撇画变直,捺画为了保持与撇画相交90度,变形为上弯的反捺。

三、章法

章法是作品中所有元素的组合关系,包括笔墨和余白两大部分。米芾在《蜀素帖》中在组和行两方面都做了处理:

(一)     组的处理

一是穿插组合。穿插的方法是缩小字距,使字距余白等于或小于字内余白,上下两个字就会成为一个组。中字插入上面的皎字中。饵与位字。

二是阴阳组合。就是将上面字的下部形状与下面字的上部形状处理成凸凹的阴阳关系,成为一个组,有整体的感觉。安与得字。

三是俯仰倾侧。俯仰倾侧能使两个字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个组。

(二)     行的处理。

一是体势的变化。每个字的轴线都是倾侧的,这意味着每个字都不平衡,都需要配合,每个字轴线的上下端点连成一气。字字独立的每一行子,因为有体势的变化而浑然一体。这种轴线整体看是直的,仔细分析,每个字所代表的每段轴线都是不直的,不直之直,生动活泼,它与米芾书法的点画和结体都好曲动的特征是一致的。临米芾书法一定要注意这个特点。

二是造型变化。主要有正侧、大小、粗细、方圆、疏密等。米芾特别强调大小对比。前面行大字的地方,下面一行相应写小,前面一行写小字的地方,下面一行相应写大。

三是变化的和谐。无论体势变化还是造形变化,都强调对比关系。对比关系的本质是和而不同,首先制造对立,然后寻求统一,而这种统一必须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上。

四、临帖分析

1、刻意临摹。尽量接近原作,初学者求像。临摹要研究起笔和收笔的映带关系。米芾《蜀素帖》笔画重,笔势轻,笔画慢,笔势轻。笔画粗,笔势细。笔画浓,笔势枯。轻重快慢,相映成辉。

2、着意临摹。学习书法入门阶段,应该强调刻意临摹,等有了一定创作能力,就应当强调着意临摹。临摹《蜀素帖》不能盯着死写,临到七八成像时,应当将它放大到一个更大的传统范围中去比照着学习。

3、写意临摹。刻意临摹是以帖为主我为次,着意临摹是帖我并重,写意临摹就是我为主帖为次。写意临摹是以貌取神。沃兴华认为,写意临摹时,不必多看多想,要保持你感觉的第一印象,这个印象主观成分很重要,是对原作全部造型元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感悟,是对自己所有全部知识的激活、重组和创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