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官仔骨骨与食髓滋味

 啸海楼 2013-11-23

官仔骨骨与食髓滋味

茉莉 昨天 09:27

中国人向来崇尚血统论,评价一个人的时候,顺道还得把他们的家族一并携带,于是后辈们总是免不了顶着前人的光环,“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的名称,让人感觉着晚辈们在享受着祖荫,只不过,这是甘之如饴,还是适得其反呢?那只能是因人而异了。

世事也难料,“拼爹”到了极致的时候,“拼娃”也能给父辈带来好处。

(牛骨筒髓瓤蜗牛配蒜蓉牛油汁,图片由作者提供)

广府俚语中有一句“官仔骨骨”,主要是用来形容气度不凡的男性青少年,“官仔”在这里是指孩子,从男孩过渡到男人的成长阶段,他们刚开始接触社会,学习待人接物之道,礼数尽至,外型整洁俊俏。

虽然并不一定是指非富则贵的世家子弟,只不过要符合这样的条件的孩子,也必须是受过良好的教育,神色是见过世面的淡定,穿戴得体的服饰,外形则是五官端正,体格健康。大多数人喜欢听到外人称赞自家的孩子懂礼数,因为有教养的后代,意味着家长们颜面有光,对于列祖列宗,心理上能有个好交待。

(家常萝卜煲猪筒骨汤,图片由作者提供)

在实际语言的运用上,“官仔骨骨”往往是表达赞许孩子的意思,但往更深一层去思考,也就是对孩子抱有成人的标准去评判,必须是有“大人样”,符合成人审美规则中的儒雅,至于在这个年纪中应该有的天真烂漫本性,也可以被忽略掉。

香港有几位男影星刚出道时,被人盛赞“官仔骨骨”,比如郑少秋就有“秋官”的昵称,最初讲出这评语的是位女士,大抵是母性使然,看到文质彬彬、一表人才的年轻艺人,生出怜爱之情,恨不得他们一直这样青涩鲜嫩下去。

摸骨术是相学中的一种,摸骨骼知命格,颇具虚玄的神秘感。

汉语中有“骨子里”一词,指人的内心或是灵魂深处,广府常用口语还有“骨子”一说,这是一个形容词,多指袖珍而雅致的事物,比如说一个人善于收拾家居,将空间不大的房间装饰得考究温馨,家具摆设得井井有条,窗明几净,那么可以用“骨子企理”(精致整洁)来形容。在周星驰电影《鹿鼎记》里,有句对白:“好骨子”,是韦小宝看到公公收藏的阉割宝贝时,说的调侃的话,懂得的人听到,自然会掩嘴偷笑。

装在动物骨头里的是骨髓,骨髓是造血组织,一旦骨髓出问题,生命也危殆。古语有“食髓知味”一说,这里的“髓”除了骨髓还指脑髓,那变态的吃猴脑的陋习不提也罢,骨髓倒是经常可见于餐桌的平民食品。

(食髓知味,葵花鸡骨拼盘,图片由作者提供)

通常用来食用的动物骨头,除了“三牲”猪牛羊之外,还有家禽类,这些动物中的筒骨也即是腿骨,都拥有丰富的骨髓。对于那些想敬而远之的人,只须告诉她们,骨中的骨髓含有丰富的骨胶元,还有养颜美容的作用,说不定这啃骨的意境,也能让更多人受落。

有感于肉鸡速生导致的“冇鸡味”,广州南沙百万葵园推出限量版的“食髓知味”,用好几只白切鸡的鸡翼和腿骨做成的拼盘,以吮吸鸡骨髓为乐,从而标榜精心饲养的鸡只,是可以达到好味到连骨都入味的感觉。

牛骨髓是西餐菜式,骨髓被烹制后的口感软糯丰腴。

猪筒骨汤在各地都可见,广东人在秋冬季节最喜欢吃胡椒猪筒骨汤进补,还可以变化成火锅的随意吃法。

将猪筒骨放到精心熬制的汤底中煲熟,这汤底也考究得很,要放入多种药材和其它骨料、海味,预先煲好汤底,再跟猪筒骨和玉米、胡萝卜同煮。其实得道的食家都明白,猪筒骨较细,除了骨髓之外,很难品出其他的味来,所以才要在汤底的材料上落足本钱。

食客们反倒更注重的是食趣,一大锅的猪骨汤上桌,先用吸管吸食筒骨内的骨髓,过足嘴瘾后再喝汤,剩余的汤还可以再用来涮食其他的食材,之所以风味独特,还在于煲猪骨里要加入胡椒粒,这样汤中有浓郁的胡椒芳芬,但辣味轻微,有驱寒袪湿的滋补作用,所以备受欢迎。

家常煲猪骨汤一般会用白萝卜或者莲藕来配搭,担心太过油腻,或是害怕引致湿滞的,可加醋或陈皮同煲。

“敲骨吸髓”,若剔除了阶级批判的因素,单纯从饮食角度出发,是不是也算生活富足了的标志?大口吃肉是饥饿过度后的狂吃,骨髓滋味,试过知味。懂得花点时间和精力,去细细品尝骨头里的骨髓,好比对一个人的理解,能更深入骨子里多一点,也算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责任编辑:代金凤)

阅读(2.2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