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页 / 共2页 瑜伽怎么会改变你的身体对脂肪的需求的呢? 这样说,人可以分为:吸收能力强,吸收能力弱。强的人,如果他的身体反应出需要很多脂肪,他就一定胖。弱的人,一般是生病了。而吸收能力强的人,如果其他方面差,他的身体就会存储过多的脂肪。所以,瑜伽,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其他方面”,然后他的吸收能力会告诉身体,这些脂肪不要了。然后就会“排”出去。记住了,脂肪“排”出去,才对身体没有伤害。如果是“燃烧”脂肪,通过运动消耗卡路里,身体会产生过多的“氧化”(燃烧就是氧化)废气。这样,必须吃很多抗氧化物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而抗氧化物又会改身体带来其他物质(因为没有纯抗氧化物),这些物质又需要身体辨认和解决,又加重身体的负担。大家看看,过分运动的人,没有几个是健康的。 说说瑜伽的练习时间 有人说,瑜伽最好是早晨太阳刚刚出来的时候练。有人说印度是凌晨4点。有人说饭后两小时,饭前一小时。等等。请大家明白:说这些的人,是把瑜伽当作了一种运动。瑜伽不是运动。再说一次:瑜伽不是运动。什么时候都可以练瑜伽。那么瑜伽是什么?瑜伽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大庭广众之下,你安静的坐着,并控制自己的心,不让它随着环境的噪杂而烦躁,你就在练瑜伽。吃饭的时候,你慢慢的吃,默默的吃,并且拒绝由动物的生命换来的食物,你就在练瑜伽。睡觉的时候,你把所有的烦恼和对明天的不确定性的恐惧放到一边,无论你成功没有,你也是在练瑜伽。 瑜伽是真相是什么? 瑜伽是对生命的一种认识。瑜伽的动作,是让你控制自己的身体,体会自己的身体,感觉自己的身体。让一个清醒的身体,帮助你认识生命的真相。现在我们可以知道,比如,为什么印度人要凌晨4点练?他们也认为是阳气上升吗?不是,是因为印度太热。如果不早一点练,那太阳一晒,受不了。所以,很多印度瑜伽行者,到树林里练,到森林里练。 同样,为什么要穿宽松的衣服?大家看看印度人的服装就知道了。他们有不宽松的衣服吗?同样,为什么要安静的环境?瑜伽的修行,是一种个人行为,不需要配合,所以,以往的瑜伽行者,都选择偏僻的地方。那些地方当然比较安静了。还有很多同样同样。一句话,大家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要把瑜伽,这种在印度,好像太极拳在中国一样的东西,搞得神神秘秘。 每天在我上班的路上,都看得到70岁的阿婆,80岁的阿公,在打太极。天冷了,他戴手套,戴口罩,围毛巾。它那是太极吗?当然不是,但是,运动就有好处。我知道一个瑜伽“大师”,在印度,就一个我们中国人说的“混混”。但他确实会瑜伽的动作。他从小就练。好像巴西的小孩,从小就踢足球。但是,他们对瑜伽到底有多准确的认识?难说。等我们谈完了中国,印度,欧美,对健身的不同理解,然后再谈完了大名鼎鼎的“冥想”,我们就谈怎么练瑜伽。安住当下,是佛教的一种生活态度。而瑜伽的历史,比佛教要远。瑜伽教义,是说,控制我们自己的心。不要让它成为我们的主人。而要让我们成为心的旁观者。 说说瑜伽对身体作用的局限 瑜伽是一种静力练习,它有独特的动作,所以它有独特的健身效果。但是,绝对不要以为,也不要相信,瑜伽是最好的运动。首先,它不是运动。排除那些冥想不说,就是大家印象中的各种高难度的身体扭曲的动作,也不是运动。它是一种练习。如果不配合呼吸与意念,那它的效果就是让平时没有得到拉伸的身体部位得到了拉伸和挤压。如果配合呼吸,那它可以让内脏得到类似按摩的作用。如果再配合意念,就可以调心,通过调心,达到改善身体由内向外的环境。 今天,瑜伽更像一种符号:小资的符号。时尚的符号。练习瑜伽的人,特别是女士,通过瑜伽,找到一种社会角色的认同。这就是一种心理需求。最有意思的是:瑜伽的练习,恰恰是要让人放弃对社会角色的寻找。人为什么会寻找社会角色呢?因为人需要社会的承认。而符合一种角色,就自然的获得了那种角色的所有承认。瑜伽告诉你:你就是你。你甚至不是你的心。 说说中国,欧美,印度对健康的理解 先说欧美,他们强调的是强壮。他们对人的身体的理解是物理性的。他们设计的锻炼方法,也是物理性的。他们认为:化学性的,比如药啊什么的,不是让人强壮。只有物理性的,通过科学的手段,才是锻炼的方法。再说中国,强调的是真正的健康。从身体,性格,精神,气质等等方面都有要求,并且认为这些方面是互相影响的。中国强调“人法自然”。锻炼的门类五花八门,及其繁杂。而且,都有很好的专项锻炼效果。印度,强调的是灵魂。今天的印度,在首都,还有很多人安于非常清贫的生活。他们不看重此生,而看重灵魂的归宿。所以,他们的身体活动的目的,最主要是为灵魂的觉醒与干净设计的。 于是,这三种文化下的锻炼与运动,路径就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减肥,欧美派:计算出你的标准体重,然后计算出你要去掉多少脂肪,然后设计每天的什么运动可以去掉多少卡路里。控制饮食。吃进去的比消耗的少,就是减了。 中国:通过奇经八脉,五腑六脏,阴阳五行,然后结合推拿按摩,导引意念,饮食锻炼,达到目的。印度:不鼓励人减肥。不鼓励人为了身体的欲望去行动。但是,因为瑜伽修行的人,性情寡淡,无欲无求,吃得极少,又吃得极简单,身体一般都清瘦清瘦的。当然,有人把瑜伽的动作单独拿出来锻炼,又大鱼大肉,那身体是会比较强壮。但他一般只是忽视灵魂的存在。 再举一例:登山。欧美:首先,它们会制定登山路线,准备登山装备,计算登山时间,评估登山风险。在登山队过程中,会考虑心跳的频率,用一个公式衡量自己是累了还是没有达到标准。会与地面保持一个固定的联系。会准时到补充生理盐水。在气喘吁吁和最后登顶的快感中,增加人生的幸福。 中国式的登山:目的是为了陶冶性情,了解自然的奥秘。所以中国式登山,准备上是这样的:选择合适的时间。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效果。冬天看雪,秋天看落叶,夏天看夕阳,春天看百花。早晨品宁静,中午品艰辛,晚上品寂寞。选择合适的山。这与文化紧密相关。还与生活环境紧密相关。选择合适的同伴。选家人,是体会天伦。选朋友,是交流兴趣。选师长,是悟其道德。总之,中国式登山,是通过登山的过程,让人的内在的性情得到修养,让生活中的各种不幸得到安慰,让各种心理疾病得到治疗。 这种重视内心健康的思维,是中国式锻炼法的内核。印度对登山的理解:他们要求,对外在的一切都不在意。什么时间啊,地点啊,山啊,人啊,你只需在意你的心理的活动,并且,注视心的活动,看看能不能从心的活动中明白生命的本质。他们是沉默的,安静的,但又是清醒的。他们的每一步都是对心的一次震荡,然后他们又借助自我的反省与沉思,让震荡复归平静。 一个小结 欧美式的锻炼,让人强壮。中国式的锻炼,让人健康。印度式的锻炼,让人平静。瑜伽,就是让你平静的一种方法。如何平静?控制自己。如何控制自己?一是提升自己的能量。二是开启智慧。能量从哪来?锻炼。智慧怎么开启?冥想。 << 上一页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