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春秋 曾参

 望涯斋 2013-11-24
         曾参(前505一前436年),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村)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著名弟子、儒家思想的重要传人。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曾参被朝廷尊为“宗圣”。
    曾参性情沉静,表面木讷、迟钝,但却谦虚好学,“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参以孝著称于世。他认为最大的孝顺是尊敬父母,其次是不使父母受到凌辱。他不仅“谨身节用以养父母”,而且达到“义不离家一夕宿于外”(《战国策·燕策》)的程度。西汉刘向《说苑·立节》记载:有一次“曾参耘瓜,误斩其根”,其父一怒之下用棍子把他打得昏倒在地。曾参苏醒后,马上去问候父亲是否因怒打自己而受累伤身。继而操琴唱歌,表示自己并未因挨打而伤害身体。为照料父母生活,他拒绝齐国国君请他去做官的要求。他主张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虔诚的追念祖先,认为父母在世时,应精心照料,人死后,不必厚葬和举行隆重的祭祀。他的孝行,被郭居敬列入《二十四孝》之一。
  曾参道德高尚,诚实讲信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有一次其妻要到集市上买东西,孩子哭着要去,她哄孩子说“如果你不去,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子方罢。曾妻回来后,曾子果然要杀猪,其妻大惊说:“我说的话不过是为了哄哄孩子,你何必当真呢?”曾子说:“孩子学父母言行,我们哄骗孩子,是在教孩子学骗人,这怎么能行呢?”于是把猪杀了。鲁国国君哀公听说曾子德行后,派使臣送给他一座城池以作食邑,曾参婉言谢绝。使臣说:“这是国君主动愿意馈赠于你,你为何不接受呢?”曾参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而送给别人东西的人,往往会对接受者显露骄色,尽管国君送我东西又不显露骄色,但我收下东西后能不怕他吗?”(《说苑·立节》实际上曾参家中很贫穷,经常“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见肘”,但却“声满天地,若出金石”。
  曾参师从孔子后,孔子认为曾参能够忠实地继承自己的思想,将“中庸”和“为孝”的道理传授给他,曾参得到了孔子思想的要旨,孔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后来曾参传业于孔子之孙子思,子思又传业于孟子,形成著名的“思孟学派”。
  曾子的很多修身名言至今广为流传,如“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即每天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帮助别人尽心了没有?和朋友交往是否都守信用了?老师传授的知识温习好了没有?如果发现存在不足之处,便马上加以改正。他的著作有《曾子》、《大学》、《孝经》。《汉书·艺文志》著录《曾子》18篇,已佚。西汉人戴德著《大戴礼记》中有《曾子》10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