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恩师宋树德先生

 农家乐爱爱小屋 2013-11-24

我的恩师宋树德先生

(2009-06-05 18:36:14)

伏枥老骥志千里

                 ——我的恩师宋树德先生

刚认识先生时我还是个上学的孩子,而今已是孩子的父亲了。与先生相识相交到现在感情特别深厚已十多年了,期间在其左右聆听教诲,受益匪浅。可真要动笔写关于先生印象的文章,着实不易,如坠云雾般不知从何入手,大概就是古人常说的“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吧。

先生长我三十三岁。四二年生于山东峄县(现枣庄市)的一户书香门第,年幼时父母便亡故,哥哥把他带大,年少就尝尽了人间的悲苦。62年先生江苏淮阴师专毕业,后参加工作,从三年灾害到十年动乱,岁月蹉跎,人生坎坷,历尽风雨,然而其愈挫愈坚,造就了他坚忍不拔,面对困难从不低头和对艺术执着、不懈追求的性格。先生常告诫我多经历些磨难对一个人不是件坏事,反而能磨练一个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力量精神都是从刺激中迸发出来的,平静舒适的日子是堕落的根源,所谓不激不励,不愤不发也。特意为我书房起名“自胜堂”,鼓励我克服困难战胜自我,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每当我松懈时看到先生手迹,常自汗颜,惶恐不已。

先生有一书房,是在自家院里盖的平房,2003年秋雨连绵,外面大下,里头小下,然先生不以为苦,反倒觉的诗意盎然。随赋诗“漏室添诗意,寒窗散墨香。雨滴来助兴,不觉砚池光。并随起堂号“漏雨堂”自嘲以戏之。书屋虽然狭小,而他却说“窗小能留月”,我着实佩服先生的达观。漏雨堂前有一梨树,高过房顶,春天花开一片雪白。一天先生临池正兴,忽然一阵轻风袭来,梨花满地,先生随即兴书之“小院梨花舞雪,漏室翰墨飞烟”。先生虽说生活清贫但也自有天趣。

漏雨堂又名穿锥轩,穿锥,其义出自北齐书《库狄干传》:“干不知书,署名为‘干’字,逆上画之,时人谓之穿锥,先生说自己属于笨人,学习全凭下苦功夫。

先生青年学书时深受朱焰先生指点,受益良多。工作之余酷爱读书,夜吟苦读,燃膏继晷,孜孜不倦,没有书桌便把被子卷起,以床为桌,临池挥毫不辍。先生四体皆精,初由鲁公入手,慕其忠正刚烈有凛威不可犯之态,后上溯三代钟鼎文字,于西周散氏盘用功尤勤,其刊周秦古玺多得益于此。于两汉隶书中,“石门颂”“张迁”下的工夫最深,可谓遗貌取神,尽得汉家风骨,并参以草书用笔用墨之法,形成其隶书端庄而不失活泼,古朴厚重的风格。

先生被人熟知源于他的书法。而一个艺术家被社会认可首先在于人品,其次才是作品,人品高,作品才能高。程远说:“言心声,书心画”“寄兴高远者多秀笔,襟度豪放者多雄笔,其人俗而不韵,则所谓流露亦如之”。书者如也,如其人,如其学,而先生的书法,正是其人格、学问修养的外化,先生总结历史与现在书家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经过多年的砺练,深有体会的告戒我们:“书法在传统的历史长河中缺少那一个环节,都是一件憾事。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奇葩,反映的是我们民族勤劳勇敢,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博大精神。不是简单的,拾人牙慧,抄古人诗词而已。书法写的是人格、写的是学养、写的是情怀、总之一句话,写的是人生。先生为人正直,心胸开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先生常说:“我名树德,乃树不争之德也”。

 

先生这样说也是这样的做的,从三代钟鼎,两汉魏晋,无不涉猎。故其在书法创作上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形成他集多种书体,多样风格于一身,不择纸笔,兴来即书的境地。每观他的书作,总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基于先生对传统的广泛吸收和对明清王铎、傅山的潜心研究,在草书创作上达到了心手双畅,融喜怒哀乐于笔端,任情挥洒的自由之境,观其作书,笔一落纸,缠绵不断,一字或数字一挥而就,一气呵成,生动活泼,全以神行,放笔直书,不事安排也。急时如雷电之骤然响臻,不及掩耳;缓时若处子之从容,姗姗而来者,娟然而袭人也,其用笔质直处若瀑布倒悬,气力无限,屈曲处如怪蟒翻身,龙舞长天,活泼多姿,蓄力无尽。先生草书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然先生淡泊名利,不徒虚名。每日间寄情于笔墨,遣兴于诗词,临池摹印,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也。近五十年的临池不辍,读书不懈,形成其博大,厚重、古拙、雄强的书风。可谓与其人格互为表里。

诗、书、画、印为姐妹艺术,同源而异流,只是其表现方式方法不同罢了,但其追求的意境,表现的内容实质是相同的。书、画、印是有形的诗,诗是有形的书、画、印。先生以其渊博的知识,深厚的修养,触类旁通,集诗、书、画、印于一身,兼善众美于一体,实属难得,

先生不善言谈,不知者谓其清高,难以接近。其实他是一位仁厚长者,平易近人。对后辈学生的要求极为严格,批评多,夸赞少。在谈艺论书中,循循善诱,深入浅出,以至于现场示范,对后学的关心,可谓到了手把手的地步。不论是前山后山的书友,都是先生家的常客,常是疑惑不解至,豁然明朗返。他常常用玩魔术来隐隅书法,说:“玩魔术靠的是两样,一个是道具,一个是娴熟的技巧。多临帖就是多道具,熟练才能不露破绽,才能变化自如。先生多次告戒我们,要用脑子学书临帖,用脑子写字,反对死临傻写。为大家指出了一条捷。他常说学书要靠俩件,缺一不可,一是硬件,在技法层。一是软件,在学养层。硬件要靠软件来支撑,又技进乎道,才是书法的最高境界,光在技巧上玩花样终不能成大器

先生广交朋友,无论其水平高低,年龄长幼,总是谦逊尊重,更无门户之见,还善于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虚怀若谷,广览博收。对青少年关心尤佳。八十年代先生主持西山的书协工作,培养了一批批书法人才,从长者到少年无不倾注了他的心血,为西山的书法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虽说先生以近古稀之年,仍于书山墨海耕耘不缀,在艺术的道路上奋勇前进,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古人有见树不见林,见林不见树的说法。又黄宾虹《古画微》评“董、巨两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皆草草,近视之几不成物象,远观景物粲然”。其论人物何尝不然,与先生朝夕相处,在我印象中他只是一位慈祥的长者,和蔼、可亲,对我呵护备至,难免有“见树不见林”和“近视之几不成物象”的感觉,故欲识先生之景物粲然者,惟远观耳!

 

 

 

 

 

 

 学书诗十五首

宋树德

 


之一

气贯神完不见形

超然意趣写真情

挥毫泼墨疾风过

电闪雷鸣暴雨倾

 

 

之三

大家气度见恢宏

古拙沉雄去俗庸

兴逸挥毫风雨急

庸流扫尽现刚清

 

 

之五

浩气难消裂九霄

乾坤力挽冠群雄

狂来泼墨悬河势

一扫凡庸物我空

 

 

之二

治学纯真贯一生

诗书万卷路千程

急功近利凡夫辈

大器还须晚后成

 

 

之四

当成大雅露峥嵘

不与庸夫论雌雄

但作雄才经危难

岂论俗辈且偷生

 

 

之六

挥毫狼籍鬼神惊

满楮云烟已忘情

法理全无意犹在

墨空纸尽心未平

 

 

之七

书中藏妙理

字外悟玄机

金石随刀舞

诗情伴墨飞

 

之八

院小天高远

窗明气象新

风清开巧思

泼墨去庸尘


之九

小楼清静静

书屋乐融融

读帖形神悟

挥毫物我空

 

之十一

楮卷三江水

颖飞五彩云

情来心手忘

气势扫三军

 

之十三

阳台观万象

小院纳千秋

陋室添诗意

寒窗壮志酬

 

之十

书兴突来时

挥毫乱画之

管他形像否

笔墨共相知

 

之十二

有形岂有神

境从象处寻

写到飘摇处

无形更有神

 

之十四

情来难遏制

刀舞石屑飞

嘁哩喀嚓响,

开心在一挥

 

之十五

只要胸成就一刀

管他冲切由你操

刃融笔趣连成体

红白苍茫乃绝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