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沧桑千年城阴城

 诸城郭氏图书馆 2013-11-26

城阴城,坐落在潍河中游的东岸,地处胶潍平原南端,位于今高密市井沟镇西北约四公里处。是一座方城,西南东北的长度均约为2公里,周长约8公里。城的东南是薛家老庄;西边是田庄,城北是一溜城后十几个小村庄。

城阴城的南部由于受巴山山脉的影响,属于丘陵地带,这片古老的土地早在2亿3千万年前左右的中生代三叠纪中期已经存在着,南四十公里诸城的龙骨涧就是很好的佐证。北部是胶河和潍河冲积而成的胶潍平原,也已经有着8000-10000年的历史。这里,气候良好,四季分明,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人类居住的理想地带。据考证早在5000年前这里就已经有人类居住。双羊的李家山东、柴沟的西刘家村所出土的文物,都证明这里到处是龙山文化的遗址。另,周边地区象:诸城的呈子遗址、都吉台遗址;日照的尧王城遗址;胶县三里河遗址;青岛城阳的城子遗址;安丘景芝镇墓等都属于龙山文化,并有少量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时期相当于我国古代尧舜禹的时代,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大汶口文化则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城阴城始建于何时,现已无史料可考,但应不晚于公元前600年。

商朝时代,东夷族在这里建立了莱国,是商朝的侯国,建国应该在公元前1000年前。历史学家王献堂《山东古国考》记载:“莱国为宗主国,是逢公伯陵之后裔,其属国有纪国(时在今江苏省赣榆县北部);州国(今安丘市杞城);维邑(今高密市);棠邑(今平度市棠乡)及今胶东半岛的莱州、莱阳、莱西等国。”疆域西起今临朐,东至胶东半岛,北至渤海,南至今诸城、胶州。那时城阴城属莱国,是莱国的方国,叫维邑。维是潍水的意思、邑是城的意思,合起来是潍水边上的城池。在潍水边筑城也符合先民们选择邻近水源聚族而居的原则。也可以作这样的推测:早在新石器时代末期,人们从游牧过度到农业社会后,东莱夷族有一个氏族定居在这里,并筑城发展成莱国的一个方国。杜在忠先生认为,莱国最早的政治中心应在安丘、高密、诸城交界处的潍水中游附近。(杜在忠:《莱国与莱夷古文化探略》,《东岳论丛》,1984年第1期。)也就是说,当时维邑是莱国的重要城池,是莱夷的腹地或重心。公元前1000年左右,姜太公被封于齐国,到营丘(昌乐地)就碰到莱国来争营丘。这说明莱国当时比较强大,作为腹地的维邑是不是早应该存在了呢?公元前567年,齐灵公派晏子的父亲晏弱,率领齐国大军攻下了莱国的最后一个城池棠邑(现平度境内),灭了莱国。维邑开始属于齐国。因为维邑是莱夷人建的,所以齐国人把它称为夷维,安邑也就称为夷安。东夷人以凤凰等鸟类为氏族图腾。夷维、夷安地处莱夷腹地,所以高密至今崇拜凤凰,高密又叫凤城。维邑的历史从莱国灭亡看应不晚于公元前600年,但如果从莱国的政治中心则可以追索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

城阴城又叫高密。东汉学者宋衷说:“高密,禹所封国”。有崇氏东迁,禹随东迁。《史记.五帝本纪》:“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是说禹的父亲鲧治水无功,被舜帝诛杀于羽山(《禹贡》注:“羽山在郯城县七十里”。)鲧的氏族有崇氏迁到了东夷人住的地方,禹也跟着东迁。大禹是否迁到高密?舜帝是否封高密为大禹的封国?高密是否因此命名?因无史料记载,不敢罔下断言。不过司马迁撰写的《史记》记载了大禹治水的踪迹。书中说,大禹先到冀州,然后经兖州来到青州。“海岱维青州:堣夷既略,潍、淄其道;”。大意是说:大禹看到居住在青州的莱夷、嵎夷等氏族都安居乐业,淄水、潍水已恢复故道,规规矩矩地流到大海里。这就是说大禹不仅到过青州并且治理过潍水。维邑是潍水边上的名城,大禹治理潍水必经此地。将维邑改为高密,以大禹的字“高密”命名此城,是大有可能的。

关于高密的命名,一般人们都遵从东汉学者应劭之说:县有密水故有高密之名也。说密水就是潍水,又百尺河称密水。潍水称密水只有应劭一家之说,百尺河虽称密水,但百尺河由于受巴山山脉的影响,已于巴山南并于潍水,此地不属于古高密。应劭还说夷安古城是古维邑,此说也大缪。维邑因潍水而命名,这是众所周知的,而夷安古城离潍水50里,离胶水不足十里,何以不命名为胶邑?安邑应是晏婴的食邑,疑古为晏邑,晏、安古时相通,后来逐渐称为安邑。关于密水,曹梦九另有解释:古高密县内洋河、胶河、张奴河、胶莱河、潍河、渠河、浯河、荆河、五龙河、红绣河、柳沟河、风台河、洛溪河、拒城河、绣水河、小康河、五里桥河、鱼池河、高阳河、界河、墨水河、皂水河、商羊河和祝家庄河等干支星罗棋布,密不可分也,故称密水。

城阴城归莒国后曾称密邑。据《寰宇记》记载:“隐公二年(公元前721年),纪子帛、莒子盟于密。”其《注》曰:“密莒邑也,汉以为高密县”。但也有资料说密邑是指沂水县(因时密水曾称密)或昌邑(密乡)。不过五莲山光明寺东侧巨石上有题词,旁边的几个小字为“密邑张步云题”。张步云,诸城市凉台(古属高密)大双庙村人,解放前夕有名的土匪、汉奸首领。此人虽不是什么好鸟,但他的这个署名,可以说明高密古时也称为密邑。另砺埠山后王姓族谱载:“吾始祖自洪武二年,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底下,迁来密邑,迄今已有六百余载”;高密县志:“密邑诗社”等都说明高密曾称密邑。

高密,有文字可考的是见于战国时期。公元前284年,乐毅打败齐国后,其子孙为避秦祸“亡之齐高密”。可见,城阴城在战国时已经叫做高密。秦朝时在此正式设置高密县。西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置夷安县,城阴城被毁后于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改夷安为高密。这些都是史料凿凿的。可见,“高密”的名字近3000年没有变更。

城阴城的命名比较晚,因古城已毁,高密治所迁居夷安,旧城则相对于城阳城,民间称其为城阴城。城阳城即古平昌县城(治所在今诸城市石桥子镇都吉台村),至今那里还有东城阳村、西城阳村、中城阳村等村名。《史记·鲁周公世家》载: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大夫季孙意如(即季平子)与鲁大夫后恶(即都昭伯)在此斗鸡。(都吉台即斗鸡台)由此也说明两城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

城阴城的古城虽然不在了,但是古城的风貌还是有迹可寻的。

一座约四平方公里的方城,南门前有鹅鸭池,(城南有一片洼地)成群的鹅鸭自由自在的嬉戏。

向前约一公里处有一座军营(前营村和后营村),成队的着古装的军人,喊着雄壮而嘹亮的号子在操练。

城后门的城郭内有一个寨子(寨庄),设置了路障,两小军正在盘查进进出出的行人。

城北的郊外有一溜甸子(或店子。秦家甸子、鲁家甸子),保障着城北的安全(古时都城的郭外称郊,郊外称甸)。

在古城的西北角,是信息中心和商业中心(前,后舖)。南来北往的信息,通过快马或舟楫传到这里的驿站,(古时以河岸为道)再呈送到城里的统治者手中。这里店铺林立,熙熙的人群,进出各个店铺,购买着自己喜爱的物品。同时这里也是满足着城里统治者骄奢生活的物资供应地。(铺即店铺或驿站)

突然,有一天,战鼓咚咚,号角连连,喊杀阵阵,撕碎了田园诗般的历史画面,这里成了楚汉相争的古战场。

据蔡东蕃先生描述,公元前205年冬十一月(农历),韩信率30万灭赵后的得胜大军东下攻齐。时齐王田广已与汉王签约准备投降,毫无思想准备。汉军兵临城下,仓促迎战,大败亏输。一面急忙谴使去彭城向项羽求救;一面向东败逃到高密。项羽闻讯立刻派出自己手下的第一员猛将龙且,率二十万精兵,星夜驰援高密,离潍水三十里下寨。韩信军破临淄后,挥军东下。到密乡饮马(昌邑地名),稍事休息,即刻围攻高密。闻听龙且来救,马上在凉台(地名)召开军事会议,点将派兵,准备大战龙且。韩信先是派柴荣带兵一队,于潍水上游的后凉台,(韩信坝分上、中、下三坝,上坝位于巴山之北的小古县村,中坝位于上坝以北17里处的后凉台村东北角,下坝在尚家庄东南侧。如在古县则十几里看不见灯光,且汉时这里属平昌;如在尚家庄则离决战处太近易被敌军发现,所以坝应在凉台)用沙袋筑坝堵住潍水;继派人于潍河中央决战处立一高杆,上挂红灯。次日,两军夹河列阵,因此段潍水呈东南西北走向,所以龙且在河南(现河套一带),韩信在河北(前、后铺一带)。两军对垒,各鼓噪呐喊,一直磨蹭到傍晚,韩信才派兵渡河作战。战无数合,韩信佯装不敌,丢盔卸甲的逃向河北。龙且见状大喜,急忙挥军掩杀。赶到河边,一小军(韩信军装扮)来报,说韩信刚刚爬上河岸,离此不远。龙且看看河底,见汉军逃窜无事,只道楚军也能过得,忙指挥军队渡河,要抓拿韩信。行到河中央,天已入夜,见一高杆,上挂斗大红灯,杆上有一行字:“吊灯球下斩龙且”。龙且见状大怒,挥刀将灯杆砍断,上游汉军见灯灭,急忙将沙袋扒开,潍水波涛滚滚而下,将楚军大半淹于河中。龙且见水来,急策马越上北岸,忽听一声炮响,众汉军纷纷围上。龙且心慌意乱,一个措手不及,被曹参一刀斩于马下。田广在城中闻得龙且被杀,急与田横逃往城阳城。韩信乘胜追击,攻下城阳,抓了田广,逃了田横。至此,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另一说:斩龙且于现高密灯杆埠)人们敬龙且是一员猛将,将其葬在城西南,潍河东岸五里处,是谓龙且冢(一说在尚家庄)。其余死难楚军合葬于金宝山下。(此处曾出土数千人的合葬墓)。

两汉时,是城阴城最为辉煌的时期。

公元前164年西汉设胶西国,治所在高密。胶西王传至刘端(公元前153年)在位47年。刘端为人残暴凶狠,屡次触犯天子法令,汉武帝因为他是兄弟的缘故不忍心诛杀,于是削夺了他的大半封地,并在刘端(公元前165-106)死后,于公元前108年废国改高密郡。公元前125年,汉武帝夺刘端封地并封齐孝王子刘定为稻夷侯,治稻城,侯国,属琅琊郡。稻城在现高密城西25公里,(即今城子村南),长2.5公里,宽0.75公里,面积1.875平方公里。《齐乘》云:“稻城,高密西南潍水堰侧……即稻城遗址,春秋称琅琊之稻。”刘定在此立堰造塘,溉稻田千顷。《齐地记》:“高密郡有古断水处,因造鱼梁,岁收意数,故号曰万疋梁。”是说刘定于此灌田种稻养鱼,又于城子北设立大、小圈发展养殖业,每年收入粮万担、钱上亿。可见,这里早已有种水稻的历史,并且其稻很有名气,连《齐民要术》也有记载。公元前114年,刘都阳(稻夷侯刘定之子)袭稻侯。以后,无历史记载,稻城毁于何时也不得而知。

公元前73年重置高密国,属青州刺史部,国治高密,下辖5县, 即高密(治所在今高密县城西南城阴城)、昌安( 治所在今安丘县城东南)、石泉(治所在今高密县(注沟)李家埠村西侧今古县)、夷安(治所在今高密县城)、成乡(治所应在今山东安丘县东北)。时刘宏为高密王,公元前65年其子刘章(或为刘长)被封高密顷王,死后葬在方市后,是为顷王冢;其妹葬在南刘戈庄,叫做小妹冢。

东汉初,邓禹封高密侯,永平元年卒。皇帝瓜分邓禹封地为三国,(长子震为高密侯,袭为昌发侯,珍为夷安侯。)邓震治高密国,于高密古城南十里,蓄水以为塘,方二十馀里,溉田一顷许,并建造水城,作为高密的南都。(即现在井沟镇之水城村,其塘当为五个大浒)。其废水经红绣河,店子河入五龙河进胶莱河北泻入渤海。因元世祖为南粮北调接济京师,于公元1285年才凿通胶莱河,所以有“陂水散流,下注夷安泽”之说。

关于塘中之水,主要来自商羊河。商羊,一种大鸟。《孔子家语?辩政》:“齐国有一只一只足的鸟,飞到齐国朝廷翩翩起舞,展翅而跳。齐侯很奇怪,派人到鲁国问孔子。孔子说:“这种鸟叫商羊,是大水将要来的预兆。以前有小孩子弯起一只脚,抖动两肩,边跳边唱歌谣‘天降大雨商羊起舞’,现在齐国出现这种鸟,大雨也将要到来了,应当告诉民众,赶快修理沟渠,修筑堤坝,因为将要有大水到来为灾了。”后来很快就有大雨到来了,大水泛滥,淹没了很多地方,各国的老百姓深受其害,只有齐国提前做好了准备,没有受到破坏。据说古时这里曾降落过商羊鸟而叫商羊河。西汉时,商羊河上游发源于巴山东狼埠岭。经东西张戈庄、西沟西、逄戈庄(刘墉老家)东、水西东,直下五个大浒。某年巴山雨水特大,经这条河流进塘的水横溢,淹了城阴城南都,水城废。由此,人们将其演绎为韩信听了张良之计,借百尺河的水淹了城阴城。原城阴城南高戈庄岭即薛家老庄西岭,是目前井沟镇海拔最高的地方。南边来水,越过此岭进入古城,则其他地方早就成为一片汪洋了。所以,所淹之城是水城。果真如此,那末这条河也应该是人们传说的张良沟或韩信沟。由于水灾淤积,现在这条河已经不存在了。红绣河的源头为方市岭,其原因是西汉顷王冢的修造,使水流域面积增大,水从马戈庄西、于家庄东、郭家庄西,直下水城南,汇于红绣河。原商羊河的水大部分经水西东、于家庄汇于红绣河上游。

城阴城毁灭于何时,至今是个迷。有人说毁于北周,也有人说毁于北齐,但都没有史料根据。根据现有资料,城阴城应毁于西晋末年。

郦道元的《水经注》卷二十六有几个地方提到高密,但都用的是“故城”:潍水“又东北,水有故堰,旧凿石竖柱,断濰水,广六十许步,掘东岸,激通长渠,东北迳高密县故城南”。“濰水自堰北,迳高密县故城西”。“故城”二字说明城阴城当时已经不在了。郦道元遇难时才58岁(公元527年),《水经注》成书当在郦道元30岁左右(公元500年)所以城阴城公元500年前就已经被毁。北齐始于公元550年,北周始于公元557年。所以城阴城不是毁于北周、北齐。另外南朝宋(公元420-479)时,高密郡,郡治已经从城阴城移居桑犊(位于坊子区坊子镇泉河头村东南1000米),北齐则移治东武(诸城)。这些都说明城阴城早已被毁了,虽保留了高密郡,但治所只能迁移别处。

查史书,公元500年前与高密有关的历史事件有两件事,两件事都发生在西晋末年。

第一件事是“永嘉之乱”。晋惠帝时,朝廷腐败,发生八王之乱。永兴元年(304年),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今属山西),国号汉。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刘渊死,其子刘聪继立。次年聪遣石勒歼晋军十余万人于苦县宁平城(在今河南鹿邑),并俘杀太尉王衍等人。又遣刘曜破兵洛阳,俘虏怀帝,杀士兵百姓三万余。史称“永嘉之乱”。大量人口为避战乱从中原迁往长江中下游,史称“衣冠南渡”。时高密的望族也随之南迁,西晋统治者于扬州附近设南高密。史载:“太元四年(公元379年)五月,”“彭超陷盱眙,获晋建威将军、高密内史毛璪之。”这个高密内史毛璪之,就是南高密的太守,也说明南高密当在盱眙附近。高密望族南迁,无疑使高密开始走上下坡路。

与吧主商榷:城阴城的历史是不是带有广告性

历史上第二件事:“晋永嘉三年(公元309年)二月辛巳,东莱人王弥起兵反,寇青、徐二州。”这是指刘伯根起义。刘伯根(?——306),东莱(今莱州市)人,西晋末年北方农民、流民军首领。刘伯根曾任一县(今黄县西南)令,光熙元年(306)利用宗教作号召组织万余人起兵反晋,自称一公,王弥从之,被任命为长史。二人率部袭取临淄(今淄博东北),击退了青州都督、高密王司马略前来镇压的军队。不久,起义军被青州刺史、宁北将军王滹打败,刘伯根被杀。王弥率领残部退守长广山(今莱阳东),略事休整补员后,重整旗鼓,再度出山。王弥弓马娴熟,臂力过人,号称“飞豹”,有勇有谋,凡有行动,“必预图成败,举无遗策”。数距皆捷,杀长广太守宋罴、东牟太守庞伉,回师西南,连下青、徐二州、诛杀官吏,直逼兖州。后王弥投靠刘渊,被任命为征东大将军,封东莱公。永嘉五年(311)六月,王弥在克襄城之后,攻进洛阳京城,活捉了晋怀帝。但刘翟怨他不等自己攻进京城,石勒更忌他的骁勇。同年10月,王弥一小部分部属移军青州,被石勒派兵在途中偷袭杀害。

从这段史料来看,刘伯根、王弥寇青州的主战场在青州和莱州之间,高密王司马略领军镇压也会从高密出发。司马略兵败退守聊城,他的老巢高密受到报复性和毁灭性的打击是在情理之中的。所以古高密城应主要毁于这次农民起义,时间在公元306-310年之间。同时由于高密望族南迁,高密失去经济支撑,再加上南北朝宋、魏、汉、齐、周的连续更替,战火连年,无人问津,城阴城就彻底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