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认识三类口服降糖药

 cglai图书馆 2013-11-26

科学认识三类口服降糖药


  石勇铨教授介绍,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种类有很多种,新药物也有很多,目前上市的口服药主要分为五大类三个类型,认识这些药的特点很重要。

  

促泌剂容易引发低血糖

  口服降糖药的第一大类型叫做促胰岛素分泌剂。促泌剂目前又分为两大类,一个叫做磺脲类,一个叫格列奈类。

  石勇铨教授介绍说:“磺脲类药物的降糖速度比较快,但是它有缺点,会增加体重、会低血糖,尤其当你进食不及时的时候,或者忘记吃饭的时候,这两个药物都会产生低血糖。”

  石勇铨教授提醒糖尿病患者,如果吃了促泌剂,一定要规律进餐,如果不想吃饭就会出问题,“有个病人吃药以后感冒不舒服,一睡睡到下午,他儿子叫不醒他,发现已经因低血糖导致昏迷。”

  

二甲双胍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

  第二大类型叫做非促胰岛素促泌剂。糖尿病除了胰岛素不够以外,还有一个因素是胰岛素作用减弱。譬如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还有一些影响肠道吸收的药物。

  “二甲双胍是目前世界上用得最多的一类降糖药物。因为这类药物目前公认比较安全,效果也非常好。当然,这类药物也有一些副作用,譬如有些病人会有胃肠道副作用,恶心难受等。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药物一定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如果有肾功能不好的患者,或者1型糖尿病一般不建议服用。”

  “糖苷酶抑制剂在中国用得比较多,国外用得比较少。这类药物比较针对米饭、面条之类的主食。糖苷酶抑制剂一般不会出现低血糖。但是注意一点,如果这类药物跟其他药物合用的时候出现低血糖,一定要喝糖水,吃饼干和米饭都没有用。糖苷酶抑制剂的副作用是引起胃肠道反应,如果老年人有疝气、有肠梗阻的,这类药不能吃。”

  “胰岛素增敏剂的争议比较多,因为这类药物可能会使体重增加、引起水肿。老年人,尤其女性病人会引起骨折风险的增加。骨质疏松患者尽量不要吃,心衰病人也不要服用。”

  

新型DPP-4抑制剂延缓病程

  第三大类是最新研究的DPP-4抑制剂,一天一次,口服比较方便,未来还将会有每周口服一次的药品。它能增加肠促胰岛激素活性,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这类新药帮助患者强效降糖,并且保护β细胞功能,可能延缓2型糖尿病疾病病程,较大程度提高糖尿病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这也是目前专家比较认可的一类药物。它能够有效降糖,不增加体重,更重要的是,低血糖反应非常少,临床应用就比较放心。因为在降糖治疗中,最怕低血糖。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会出现出汗、心慌、乏力、饥饿等症状,严重者会直接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发生昏迷,以致危及生命。老年人对低血糖往往不敏感,又伴有程度不等的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独居老人,一旦发生低血糖可诱发脑血管意外和心肌梗死,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后果不堪设想。”

  这类药物的低血糖反应非常少,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和二甲双胍药物合用,一般不会出现低血糖,为老年人降糖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帮助。  本报记者  金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