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太原城始建于宋朝。那时,太原城东到文瀛湖畔,南起迎泽大街靠北一点,西至水西门,北至后小河巷。直至明朝,才扩建为东西、南北各长6里的城郭,这一风貌一直保持到新中国成立后。明代太原城共有八座城门,分别是迎晖门、宜春门、承恩门、迎泽门、振武门、阜城门、镇远门、拱极门。
大南门
明太原城南西门。初名朝天,后改迎泽,俗称大南门。大南门内旧有大南门街,有清真寺、弥陀寺。1955年大南门街并入解放路,大南关中街并入解放南路。
新南门
明太原城南东门。初名太平,后改承恩,俗称新南门。辛亥革命太原起义军从此门入城,此后新南门改为首义门。首义门街旧有基督教青年会、关帝庙等。首义关外有正太铁路、铁路警察局以及众多汽车合作社。1951年五一劳动节前,残破城垣首义门被拆除,辟为五一广场。
大北门
明太原城北西门。初名镇朔,后改镇远,俗称大北门。旧日大北门街有天主教堂、明原学校及平民工厂。大北门外有西北机车厂、西北电化厂、西北修造厂、西北化学厂以及牧羊场等。
镇远门(大北门)
小北门
明太原城东北门。名拱极,俗称小北门。小北门街旧有观音堂一座,民国年间又建起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和一些军营操场。小北门外旧有太白铁路管理所、西北木材厂等。
拱极门(小北门)
大东门
明太原城东南门。初名来春,后改宜春,俗称大东门。大东门在太原城八座城门中军事位置尤显重要,戒备森严,著称“军门”。旧日大东门街有陆军医院,大东门外有三教圣道会。
宜春门(大东门)
小东门
明太原城东北门。名迎晖,俗称小东门。旧日小东门里有中华实业协会、中华实业季刊杂志社、山西省政府汽车管理股及大校场,小东门外有同蒲车站、铁路管理局等。
迎晖门(小东门)
水西门
初为宋太原城西金肃门,明初扩建太原城沿用作西南门。初名阅武,后改振武,俗称水西门。清代水西门街南为旧满洲城,后来又有方山县会馆、第五实验小学及镔铁祠;水西门外真武庙后有镇河楼,相传有两头铁牛,还有旧教场、演武厅,后增模范畜牧场。
振武门(水西门)
旱西门
明太原城西北门。初名通汾,后改阜城,俗称旱西门。旱西门低洼潮湿,城西北一带的雨水、污水大多退积于此。街南有饮马河,街北有西泽园、黑龙池、黄河套等积水湖。所谓“旱”,只是与地势更低的水西门相对而言。旱西门外即宋代柳溪遗址,明清时堙为荒滩野坟,民国年间曾置牧牛场。
(资料来源:太原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