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几乎所有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都将工作的权重放在了债券型基金,但近日债券市场“一塌糊涂”的糟糕表现、债券基金的“跳水”让他们不得不重新思考,债券基金在今年大踏步的发展也遭遇了渠道和操作上的困境。

  今年以来,有249只债券型基金(包括分级,下同)成立,目前中国公募基金中债券型基金总量达到611只。同时,证监会网站披露的截至11月15日的基金募集申请表显示,共计121只申请募集基金中,债券型基金占到了49只,照此计算,今年可谓不折不扣的债基发行的大年。

  然而,债券型基金发行的火爆对应的则是债券市场的低迷表现,《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各大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债券拟任基金经理们不约而同地认为债券牛市还将继续。

  “今年以来债券型基金的发行特别多,64%以上新发基金都是债券型基金。”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对记者表示,“这表明,很多基金公司都错误地研判了今年的债券市场行情。”

  一位公募基金固定收益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债券型基金的收益十分可观,今年以来不少行业内公司都将新发行基金集中在债券型基金身上。“这种固定收益主导的方向定下来之后,市场却并未给予很好的配合,最终导致今年的债券型基金密集发行,但是收益却难以让投资者满意。”

  但在那些拟成立或者刚刚成立不久的债券型基金经理眼中,“债券市场的牛市还将继续!”记者梳理了今年以来新发行债券型基金的基金经理们当时的观点,几乎超过八成以上的(拟任)基金经理对债券市场表示乐观。

  而债基收益的“跳水”无疑给了对今年债券市场乐观的基金经理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新基金发行的时候不少基金经理都会表示对于自己所要管理的基金所投向市场的看好态度,并列举出诸多看好理由。”一位基金投资者对记者表示,“基金经理作为一个专业理财人士,他们的说法很容易引起投资者的信任。”

  对于此种现象,王群航在其微博中明确表示并不认同,“最不负责任就是为了发行而极有可能误导投资者的行为。”

  债券市场的牛市行情继续幻影似乎正是在这些公募基金拟任基金经理的一再强化描述中得以形成。但是目前的债券型基金所面临的似乎不仅仅是管理者的“忽悠”,营销渠道的专业能力、投资者的理财素养同样需要再度提升。

  “基金销售渠道的过度宣传,选择性宣传所引发的投资者投诉事件已然成为目前公募基金行业的顽疾之一。”上海一位公募基金市场部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银行合作之后,银行的管理层会给下面的销售人员派分任务,销售人员则为了完成销售任务经常会出现种种引起投资者误解的言行。”

有分析人士则对记者表示,很多事情都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公募基金自身在发行基金之时基金经理对于市场的看法是否分析恰当,是否有简单地为了完成基金募集帮忙的嫌疑,营销渠道的基金常识培训工作是否到位?该人士称:“更何况投资者教育工作同样是各大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需要去认真思考并执行的。”

2013年11月25日 第一财经日报 程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