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浸染了烟柳色的古典诗词

 聽雨軒sjh 2013-11-27

浸染了烟柳色的古典诗词

据说,杨柳本不叫杨柳,因为隋炀帝想到江南观赏琼花,又不想忍受旅途的车马劳顿,先后征集民工数百万,开凿了一条千里大运河,从现在的北京始,穿越天津、河北、东、江苏、浙江,直抵杭州。运河凿成后,隋炀帝又调集各地的秀女来为他拉纤,称之为殿脚女。运河两岸烈日炎炎,晒得隋炀帝内心生出一丝隐隐的心痛,于是命令运河两岸的百姓在运河两边广种柳树,为殿脚女们遮挡烈日,并赐柳树杨姓,从此,柳树就成了杨柳。

    这个传说为杨柳的得名注入了传奇浪漫的色彩。其实,杨柳本身就是充满了浪漫色彩的,柳色青青,杨花漫漫,杨柳临水,枝条披拂,这种浪漫的色彩注定了杨柳和中国古典诗词先天而来的缠绵。你随手翻翻诗词,不管哪一朝哪一代的诗词,都可以随手拈来满手把的杨柳: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隋朝民歌)纤纤折杨柳, 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贵, 怜是故园春。(张九龄)江南春草初幂幂,愁杀江南独愁客。秦中杨柳也应新,转忆秦中相忆人。万里莺花不相见,登高一望泪沾巾。(贾至)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昆明大观楼长联)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是把杨柳的绿色带往长城内外播向大江南北。

    杨柳,在古典诗词中被使用的频率相当高,据说,唐诗中至少有两千多首,而宋词,比唐诗还多些。杨柳的绿色滋养了古典诗词的美丽,烟柳的迷蒙增加了古典诗词的风韵,中国的古典诗词就在柳色的笼罩下发育成长。

    杨柳是美丽的。杨柳初萌于春季,繁茂在夏天,枝条万千,柳叶葳蕤,勃发着无限生机。你看,春寒尚且未去,柳芽已经吐黄,渐渐地,抽芽成长,在吹面不寒的春风中柳枝飘荡,在四月的春天下柳絮翻飞,风情万种。大约,这就是古人喜欢杨柳的原因吧,所以古人常以杨柳入诗,把杨柳作为春天的象征或作为春景加以描写,把杨柳喻为春风,赋予杨柳以风流旖旎情态。有人说,以柳写春异常精彩的莫过于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论者认为这首诗好在两点:一是层次非常清楚,从柳干写到柳条,再写到柳叶。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歌咏的是绿柳,但实际上歌颂的是春风,因为春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正如清人江湜《彦冲画柳燕》题画诗所写:柳枝西出叶向东,此非画柳实画风。风无本质不上笔,巧借柳枝相形容。这首诗歌咏的是初春的绿柳,实际上歌颂的是春风,一切的美好,都是春风带来的。就以柳写春来说,这首诗是美的,但限于前两句:柳枝翠绿如同碧玉妆成,柳条万千垂拂在春水中地面上,春风中轻轻飘荡姿态万千。可惜后两句不好,诠释味太浓,有宋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味道,虽然想象很奇特,但意境全无,趣味阑珊。从诗歌的意趣上来说,觉得清代高鼎的《村居》更胜一筹: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初春二月,天气渐暖,大河两岸,和风丽日,春光明媚。春天的田野间,升腾起的水气如烟如雾,杨柳的纤纤枝条轻轻飘动,拂着堤岸,给浮荡在大地上的雾气染上淡淡的青绿色。散学后的儿童,沐浴着柔柔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欢笑着奔跑着追逐着放飞风筝比着高低比着漂亮比着谁的风筝飞得最远。那是多么美好的初春画图,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你的眼前浮动着迷蒙的绿烟,你的耳边回响着早莺的鸣叫,回响着儿童欢快的笑声,你能不醉春烟么?你能不兴奋地加入到放纸鸢的行列中去吗?高老先生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以动写静,通过视觉听觉写出了早春乡间特有的明媚迷人。

    杨柳不仅美丽,而且好种易活,生命力极强。所以古人好种柳,房前屋后,柳枝批垂。陶令有诗云:桃李罗堂前,榆柳阴后檐。正是这种情形真实写照。唐代著名的《折杨柳歌》里说巫山巫峡长,垂柳更垂杨。同心亦同折,故人怀故乡 杨柳袅娜的风姿,迷人的意态,一丝柳,一寸柔情,被赋予缠绵悱恻,哀怨无尽的情怀,这种情怀与思乡、与离别的凄婉悲伤不谋而合。所以,杨柳从此就成了思乡的意象。所以,杨柳是杨柳,杨柳又不是杨柳,在古人的思维中,在古人的诗词里,杨柳已经幻化为家乡,幻化为游子心中魂牵梦绕的物象,幻化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离情哀伤不绝的愁绪。

    开元二十三年(735)春天的一个晚上,李白客东都(洛阳),夜深人静,暗中一阵不知来自何处的笛声,悠远轻细飘渺虚无,演奏者旁若无人地只管吹奏,把无限的离愁散向城中,飘入夜空。诗人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四句诗。有人用散文化的语言阐释了这首诗歌的意境:

满城的灯火,潜伏在喧嚣的背后,渐渐熄灭。月亮是天空留下的唯一灯盏,千里之外的火把,照亮道路,照亮一些沉淀经年的往事。

一阵幽悠的笛声,从谁的指尖偷偷溜出?在春风的牵引下,飞过了一条又一条街道,一家又一家屋檐,飞过了季节,停留在心的窗台。梦中的洛阳,被一种浓浓的乡愁唤醒,每一位游子,都辗转难眠,泪水打湿了思念。

倚窗独立的诗人,孤寂的背影,比黑夜更深沉。

记忆的画卷慢慢打开,依稀可以看到一条小河,小河边的垂柳,垂柳下依依惜别的身影;那声清脆的折柳,就是心碎的声音啊!比此夜的曲子更清晰,依然响在耳边,不曾散去。

月光是一些流浪的羽毛,还是来自故园的花朵?谁会在今夜拾起,谁会一生收藏?诗人似乎听到了老家屋后的鸟语,闻到了屋前的花香。

    这样伤感的夜间,这样缠绵的《折杨柳》,这样伤感思念的笛音,有谁听了能不激荡起浓浓的乡情?

晚唐诗人许浑有诗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秋宫。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许浑,字用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大和六年 832)进士后历任当涂、太平县令,直到大中三年(849),被朝廷任命监察御史,但许浑抱疾不任朝谒,坚乞东归(《乌丝阑诗自序》)。这首诗就是诗人远仕长安晚登咸阳城东楼时所作。生在江南,长在江南,仕宦江南又是一十七年,江南乡间迷离的柳烟养育了许浑心中的江南情结,江南水乡氤氲的雾霭滋润了许浑心中的江南情结,这样的人,一旦被命运所驱,为朝廷所召唤,不得不远离江南,是多么的不情愿,而一旦远离江南,客居北方,仕宦长安,漫漫长夜,那江南的雾霭江南的柳烟江南的蒹葭肯定夜夜来入诗人的梦乡。所以,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町洲。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独自登上咸阳那高高的城楼,南眺江南所在的远方,城外依稀的杨柳堆烟,护城河水在晚风中泛着涟漪,居然颇似江南,于是抑制不住的思乡之情涌上心头。一上高楼万里愁啊,这丝丝愁化作点点相思泪,洒向千山万水,渗入千年历史。

    白居易《江楼闻砧》诗一夕高楼月,万里故园心也正是这个意思。乔吉的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更是借柳花抒写出浪迹天涯的诗人在旅途上盘缠郁结的愁思多愁善感。这是一种无边的忧愁,是敏感的才情独有的,是一种渗透到诗人词家血肉里骨子里的思乡之情。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刘禹锡)杨柳的依依,杨柳的缠绵,杨柳浓浓的绿烟,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水乳交融地吻合在一起。因此,惜别也就成了杨柳的主要意蕴之一。古代环境和条件等因素,在古人的生活中,生离或者就意味着死别,就意味着后会无期,所以杜甫有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的诗句,所以古语里有悲莫悲兮生别离的说法,所以柳永有多情自古伤离别的唱叹,所以江淹《别赋》劈首一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引得古今无数心灵为之震动,这是生活在交通发达的二十一世纪的人们不可能体验也体验不到的心灵之痛。这一切,都使别离蒙上一层悲切忧伤痛苦迷茫的情调,尽管春光无限,人们也会黯然伤神。于是,美丽的杨柳岸成了凄苦离愁的处所,烟柳断肠道出了离别的凄婉哀怨。

    于是人们在长亭栽柳,在城边栽柳,在灞上栽柳,在乐游原上栽柳,在所有送别的地方栽上杨柳,借柳枝寄托对亲人对友人的祝福和思念,期望柳枝留住亲人留住友人。载酒送春别,折柳系离情这一习俗到唐代就尤盛。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然而,如柳永如许浑,或因为生存的需要,或命运的驱使,或为了生命价值的实现,人们又不得不承受空间阻隔的痛苦,承受走向未知的恐惧,承受与亲朋好友故乡故土告别的感情折磨,千丝万絮惹春风,留下了一串串带泪的故事。

    说杨柳,就不能不说到柳永,不能不说到《雨霖铃》,不能不说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字耆卿,初名三变,今福建武夷山市人, 少有俊才,为人风雅,巧工词章。早年就来到京城,终日厮混在青楼妓院里。第一次开科考试落榜,第二次开科还是名落孙山,柳永激愤、狂傲,写了《鹤冲天》一首: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结果这首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词作惹恼了宋仁宗赵祯。宋仁宗容得了落魄酸秀才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的反动诗,也容得了大臣们对自己沉湎女色的尖锐指责,还容得了包拯不尊圣旨、唾沫溅到脸上的行为,却不知为何,偏偏对柳永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较起真来。他看到柳永的考试卷子,就想到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就不假思索,信手批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大笔一挥,就把柳永勾掉了。众人纷纷嘲笑柳永才子词人,白衣卿相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噎得柳永几天说不出话。从此,学子讥笑柳永,文人疏远柳永,官场排斥柳永,柳永只能奉旨填词”“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与青楼歌女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以致身后丧事也是众歌女凑资操办,且年年清明为他上坟祭奠。由于命运使然,柳永快意于浪迹风月,快意于直抒胸臆,将只供贵族士大夫歌筵舞席消遣的词平民化,使其深入下层文人和市井之间,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歌唱市民和让市民歌唱自己,这首《雨霖铃》是柳永离开汴京、前往浙江时留别所欢时写下的。词以冷落凄凉的晚秋为背景,衬托了情人间难以割舍的离情。上片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下片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悲绝伤绝惨绝痛绝的离别意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离别伤情,自古如此,可千不该万不该在这冷落清秋时节,这叫人怎能忍受?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照应首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清秋对应寒蝉,衬托出自己的离情比常人更多,比古人更甚。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酒醒遥接上片帐饮无绪,可见当时虽然情无绪,也还是沉醉了。夜色茫茫,月色如水,一叶扁舟载着愁醉迷蒙的词人,飘向不可知的江南楚天。忽然觉来,已是拂晓,惊起寻觅,所欢又在何方?四顾茫茫,唯有杨柳岸上晓风残月。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是冷的,而且前着字,更衬托了词人当时凄清悲凉冷落的心境。这两句,借谐音写难留的离情;以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用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这几句写景之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凄苦缠绵意境,终而成为送别词中的千古名句。

    泰戈尔说:我们有心灵;而心灵也要寻求它自己的食物。心灵同样有它必要的需求。它必须从事物中寻找出理性来。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也认为,人是在对象上面意识到他自己的:对象的意识就是人的自我意识。人的本质是在对象上面向你显现出来的:对象是人的显示出来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客观的。也就是说,人类的任何一种精神内容在大千世界中都有它的有着共同的特征或属性的对应物,我们总是通过对对象的高贵、纯洁的品性的感佩、敬重和赞赏而了解到自己的高贵、纯洁的品格的(《论人的双重本性与审美文化和娱乐文化的本质差异》)。在自然界里,唐宋诗人们找到了很多与他们的思想感情,与他们的喜怒哀乐相对应的本质显现,杨柳就是其中的一例。诗人词家从柳枝的旖旎缠绵,或柳条的袅娜迷人,或柳树浓浓的绿烟,或柳絮轻轻的飞扬中,找到了与他们感情思想相对应的本质显现,于是千百年来,杨柳逐渐积淀成为一个母题性意象,成了诗的化身,情的化身,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集体无意识在历史的驿道传承。

    就这样,杨柳的柔柔丝条缠上了唐诗宋词,唐诗宋词也深深地染上了杨柳的绿色。从此,诗词使得杨柳更增添了一丝罗曼蒂克的意味,杨柳也使得唐宋人的离别多了一份美丽缠绵的忧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