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外诗歌赏析专题训练及答案

 春风杨柳荷香 2013-11-27

课外诗歌赏析专题训练及答案
【考点分析】

中考诗词鉴赏题着眼于对诗歌的【情感体味、手法品析、内容探究】等方面,一般以主观题出现,具体涉及到【思想感情、艺术特色、整体风格、语言特点、意境揣摩以及对诗中名句的鉴赏】

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整体感知,把握全诗的情感基调及风格特点。局部探究,理解诗中关键词句的内涵和意蕴。

【命题规律】

     1命题通常涉及四个角度:形象类、情感类、技巧类、语言类。

     2常考题型:情感把握题、形象分析题、诗句赏析题、画面描绘题、阅读评价题。

【分值安排】(3-5分)

 

【资料补充】

1、两个概念

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赋予更多的主观色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融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即哪些景物 )分为自然意象和人事意象。前者如:月、流水、杜鹃、斜阳等。后者如:长亭、吹笛、折柳、捣衣等。

例:

菊花一高雅  莲花一高洁  杨柳一惜别  月光一思念  落叶一失意 

春风一得意  浮云一飘零  落日一惆怅  冬雪一冷峻  秋雨一忧愁 

鸿雁一思远  流水一叹婉  大漠一苍凉  旷野一凄清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2、体味诗歌的遣词(动词、色彩词、形容词)

                好处: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

3、熟悉风格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豪放派与婉约派

(清俊飘逸、清新淡雅、旷达豪放、激昂悲壮、慷慨纵横、沉郁顿挫、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题型一】

1.     赏析题:(1-2分)

     =赏析字、词、句

答题思路:  运用了-----写法 (或动词、形容词、色彩词)

   +写出了什么   +表现或突出了什么

 

写法技巧

修辞:   比喻、拟人、夸张、设问、反问、对比、借代、通感、互文、反复、

双关

感觉(官):视【俯视  仰视】觉(形、色)、  听觉 (声)、  嗅觉(味)、

触觉、   味觉

其他:动静结合(以动写静)、 虚实结合、  明暗结合、   对比

正面与侧面(衬托、烘托)、   白描、   渲染   点面结合、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直接抒情)、借古抒怀、铺垫、直抒胸臆、

远近高低、  以小见大、欲扬先抑、 借古讽今、用典故、 象征、

托物言志、   大处着墨细处勾勒、卒章显志

细节:语言、动作、神态、肖像、心理等

 

题型

1描绘了哪些景象或意象?(找有几种景物)

2怎样描写景的?(赏析方法上入手)

3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自己概括归纳)

(寂静、空旷、清冷、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析

4描写的景物有何作用?

            (渲染或烘托某种气氛、借景抒情表达作者某种情感)

 

5展开想象,描绘某句呈现出来的画面?

                     (抓景物描绘画面+总结画面展示的特点)

6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抓景物描绘画面+画面展示的特点)

 

7某句(整首诗)创造(展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抓景物描绘画面+总结画面特点+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8对诗中的某句赏析。

          (疏通某句+赏析方法上入手+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例如: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题型二】

2.作者的情感 、思想、心境、情怀(2-3分)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喜欢、愤怒、悲伤、热爱、厌恶等

思想: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人因思想而伟大,人因思想而崇高。思想是一系列的信息,输入人的大脑后,形成的一种可以用来指导人的行为的意识。

心境心境又叫心情,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心境的弥散性是指当人具有了某种心境时,这种心境表现出的态度体验会朝向周围的一切事物。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往往在一段长时间内影响人的言行和情绪。工作成败、生活条件、健康状况等等,会对心境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个在单位受到表彰的人,觉得心情愉快,回到家里同家人会谈笑风生,遇到邻居去笑脸相迎,走在路上也会觉得天高气爽;而当他心情郁闷时,在单位、在家里都会情绪低落,无精打采,甚至会对花落泪,对月伤情

情怀: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

 

情感类别

田园诗: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

边塞诗a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B思念家乡亲人的。

C渴望国家安宁,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爱国诗: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担忧不满。

送别诗:表达深情厚谊,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对友人的劝慰。

思乡诗: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对家乡、 亲人的思念之情。

写景(山水)诗:(借景抒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

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或渲染某种气氛)

怀古诗:凭吊古迹(人、事、物)产生联想、想象,发出感慨、抒发自己的怀

才不遇(壮志难酬),对------不满,对------寄予---------的愿望。

咏物诗:借歌咏自然景物来表达-------的志向、心愿,抒发-----愤慨、不满。

(托物言志)

咏史诗:写历史故事(人物),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

哲理诗: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阐明某种哲理。

   

四、试题借鉴:

【山水田园诗

《丰乐亭游春(其三)》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这首诗写了暮春怎样的特征?

 

 

2、游人对此怀着什么样的感情?

 

 

 江村即事     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诗题是“江村即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表现“江村”的?写出了“江村”

怎样的特点?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庭中栀子花。

1用自己的话写出前两句诗描绘的景象(限60字)

 

 

2诗中的“妇姑”是指                  

3最后一句用了                表现手法。简说此句描写的意义。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儿女各当家”是指

2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3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社日      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首诗描写社日农民的欢乐情景运用了细节描写,很具表现力。试举两例分析。

 

 

     宿甘露寺         宋·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1“枕中云气”与“床底松声”的描写,作用有二,它们是

 

2“银山”是比喻的说法,它是指

3全诗写景有什么特色?饱含作者怎样的情怀?

 

 

晚 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飞雪。

1、本诗运用拟人手法有何妙处?

 

 

2、本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赠友别离诗

《送 二》(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第二句中的“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诗题指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

 

2.说说诗中哪个词最富表现力,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这首诗在抒情方法上有何特点?

 

 

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第二句的“水急流”与上下句哪两处相关联?有何作用?

 

2古人写景常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请联系此诗作简要解说。三、四句的写法与宋代送别诗歌中哪一句极为相似。

 

 

武昌阻风        宋·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

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着飞花忘却愁。

这首诗由“无穷归思”写到“忘却愁”形成强烈反差,这样的手法叫什么?试分析诗人这样写的目的和意义。

 

 

 

思乡怀人诗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解: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1、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

 

 

2、《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秋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

 

 

2、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江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1、这两首诗在内容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2、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不同的思想感情?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中的“地白”,是在描写庭院中的地面在皎洁月光照耀下,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

B、第二句“冷”字既是描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独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C、第三句中的“人尽望”写明月当空,庭院中明如白昼,各种景物、人都可以清楚清楚地看到。

D、第四句的意思是,在这八月十五之夜,不知那深深的秋思落在谁那里,表达了诗人的怀乡之情。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

C、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愁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D、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像,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 诗题中“十五夜”应指什么时间?何以见得?

 

 

2 .世称此诗结句妙绝,请从内容与表现手法两方面解说其妙处。

 

 

夜雪    唐·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作于诗人在九江任职时

1.诗人的“知雪重”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这种写法在艺术上称之为

什么?

 

 

2 论家皆评此诗“看似写雪,实为写人。”说说你对此评是怎样理解的

 

 

旅次朔方     唐〃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一、二两句用了直接抒情的方法,它又是为三、四句抒

情作品铺垫的。

1从内容上推测,“朔方”比并州距咸阳更近不还是更远?

 

 

2从“却望并州是故乡”看,诗人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咏物感怀诗

《题红叶》唐?韩氏

流水何大急,深宫尽日闲。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行 宫》 唐?元稹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两诗各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进行抒情?请简要分析。

 

 

2、两诗中的主人公有相同的遭遇,而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是完全相同呢?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

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手法,结合诗句分析。

 

 

2、结合诗句内容,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北陂杏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1.第二句“各占春”显然指两种形象,它们分别是①            

          

2.第三句“纵被”一词表明,下面都是诗人由眼前景引发的联想,其作用是

 

 

3简要说说后两句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寄托着作者怎样感情?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用桃杏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蒸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第一句写白梅生长的环境,意在表现梅花                  

2第二句运用            手法,进一步写梅花                  

3三、四句是写的想象之景,诗人借梅写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江楼感旧     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第一诗诗题中的“感旧”在诗中怎样表现的?与《题都城南庄》比,两诗

有哪些共同之处?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笔下的墨梅有何特点?诗人的墨梅自况抒发了怎样

的情怀?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诗人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哲理诗

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乐游原,长安西南,地势高,可俯视长安城

1.诗人“驱车”是因为               ,“登古原”是为了          

2.说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句中包含着怎样的哲理?

 

《水口行舟》(宋)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2、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涵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说你的看法。

 

 

边塞军旅诗】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闻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说说一、二两句对表现征人思乡之情的作用?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铁以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1.诗中哪些词语反映了眼前这场战事的严酷?

 

 

2.一个“碎”字和一个“独”字刻画出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咏史怀古诗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朱雀桥、乌衣巷是东晋贵族聚居游乐的地方,王谢即王导、谢安。

1.一、二句是从朱雀桥、乌衣巷的形象写起,它已是一幅               图景。

2三、四句没有直接抒写自己的感慨,而是用燕子寻不到旧巢这一典型变化来反映                                       

3本诗在表达技巧上两个显著特点是                            

 

参考答案:

《丰乐亭游春(其三)》

1、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一望无际、郁郁葱葱的美景(或:这首诗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2、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江村即事》

一是描绘恬美宁静的自然风光,表明江村是个富饶美丽的地方;二是通过夜晚“不系船”的细节暗示江村淳朴的民风。

《雨过山村》

1.一、二两句写雨中山村的优美景色:弯弯的小溪边是一片葱郁滴翠的竹林,沿着竹林旁的小路走过横在溪流上的木板桥,听到几声鸡叫,循声望去,朦朦细雨中的山崖间隐约露出几间农舍。2姑,婆婆(唐代习称)妇,儿媳妇3.反衬。用“闲”字反衬出农民劳动繁忙。又用香溢十里的栀子花映衬出山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欢乐的农村生活情趣,抒发了诗人恬淡而喜悦的心情。

《四时田园杂兴》

1村庄里的男男女女都各自主动担负起田间和家庭的农活。诗人写的是农村见闻,以白描的手法,描绘出春耕时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忙碌景象。2. 童学种瓜有两点意义,一是表明农家孩子从小便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二是用幼童的形象衬托出农民的辛苦和繁忙。很明显,作品中流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农村生活向往之情。

《社日》

这两个细节分别是:春社延续的时间很长,到傍晚才散;其二是农民们兴高采烈,开怀畅饮,大醉而归。

《宿甘露寺》

1.一是渲染了甘露寺的环境气氛,暗示有大风,为下句写浪作铺垫。二是点明自己投宿的地点在山顶。2.江中的层层巨浪,或“拍天浪”。3.先从视听角度,进行侧面渲染,再从正面描写窗外壮丽景象:大风中,江水汹涌澎湃,巨浪排空,惊天动地。画面壮阔,极富气势。诗人以豪放的笔法描绘了镇江甘露寺的恢弘壮丽的景色,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满怀激情。

《晚 春》

1、使无情的草树能知、能解还能斗,且彼此还有高下之分,使描绘的晚春景致生动而有奇趣。2、言之成理即可。如:同意,因为作者是以"百般红紫""斗芳菲"反衬"杨花榆荚"的百首无成;不同意,因为作者在诗中是在嘲笑杨榆荚没有红的花,不能为春天增光彩;不同意,本诗是在歌颂杨花榆荚尽管无才思还是敢于与红紫争鸣争放,为晚春增色。

《送 二》

1、“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2、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诗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1.元和十年白居易意外被贬为江州司马

.2“惊坐”垂死病人突然坐起,足见此惊非小,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闻讯后惊愕、激愤和感慨万千的形象,这饱含着诗人对朋友深切关注的诚挚深情,也表达诗人对世道不公的愤怒与谴责。

 《谢亭送别》

1)、“水急流”是应首句中的“解行舟”而来,又下句中“人已远”的缘由,这样写环环紧扣,结构紧凑。(2

)、古人写景常以“眼前景”为实,而以想象之景为虚。据此,本诗一、二句是写实,三、四句是写虚。后两句是想象之景,写得孤独凄凉,衬托出诗人与友人之情之间的真挚深情。这两句写法与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句极为相似

《武昌阻风》

叫反衬。“忘却愁”是因为“闲临水”“贪着飞花”,衬托出武昌春色的迷人,情随景移,表现出诗人在“临水”“看花”时的娱悦心情。点出了首句“春风留客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

1、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2、诗人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

《秋 

作者在诗中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疑惑和担心漏写了什么,故“又开封”。2. 游子客居洛阳,见到秋风秋景,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验证自己的疑惑和担心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

1、内容上相同之处:这两首诗都写到了故乡的菊花,都写了重阳佳节的思乡之情。2、不同的思想感情:第一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园的怀想和思归之情,流露出归隐田园的情怀。第二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园遭受战乱的痛苦之情,表现了渴望收复失地的心情。

《十五夜望月》

1.c“今夜月明人尽望,”,采取了忽然宕开的写法,从作者的一群人的望月联想到天下人的望月,又由赏月的活动升华到思人怀远,意境阔大,含蓄不露。2.d

2、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不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

《十五夜望月》

 1.即中秋夜。“地白”言月明,“桂花”暗指月宫,又是中秋时节花。第三句更寓怀人、团圆之意。.2.前两句以引无限怀人之意,而结句却不言己情,用疑问把诗意推向更广阔的境界:中秋夜思亲怀人乃天下离人的共同感受,而诗人又赋月光以人情,暗写自己。“落”字千钧,出意新奇,写尽心中思念之怀。

《夜雪

1.诗人从感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三方面来表现雪重(大),三处不着一个“雪”字,这是侧面描写的艺术方法。2.此评恰当。诗人从“已讶”到“复见”再到“时闻”已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这不仅是因为“衾枕冷”,更多的是借“夜雪”抒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暗示谪居浔阳(九江)居住环境的偏僻和孤寂惆怅的心情。

 《旅次朔方》

自己所处地离家乡更加远了,那“日夜忆咸阳”的心更加忧虑和焦急了,诗人的失望与痛苦之情谥于言表。

《题红叶》

1、韩氏诗运用了托物言情或寄情于物手法写宫女心事,显得委婉、含蓄,与韩愈诗中“还有小园桃李在,留花不发待郎归。”的写法相近;元稹诗则采用了乐景写哀(反衬)手法写宫女命运,和陆游诗中“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写法相似。2、诗中表达思想感情不相同,前者表达了人物不甘寂寞,借红叶传情,传达自己向往人间生活的愿望;后者主人公比较消极,不知反抗,寂寞生活,无聊消极。

《画眉鸟》

1、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  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2、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

《山陂杏花》

1树上的杏花倒映在水中的花影2把诗意推进一层

3运用比喻手法。从内容上看诗人的意思是,宁可象雪花那样凋零消失在水中,也不愿零落在尘埃里被玷污、被践踏,寄托着诗人心志高洁、不合流俗的情怀。

《白梅》

1不畏严寒、傲然不屈的性格2对比孤傲清高、不同尘俗的品质3为国家社会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江楼感旧》

用“独上”与“同来”对举,面对如同去年的“月光如水水如天”的风光,引发了对友人(恋人)的无限思念。相同点:①都是七绝诗;② 都表达了诗人由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引发对友人(恋人)的思念之情,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③都在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

《墨梅》

淡雅、高洁。墨梅长在洗砚池边,它的花浸渍了画家的情志,它虽然没有其他梅花的美艳,惹人喜爱,但它却是作者凛凛正气,高洁情怀的化身

《东栏梨花

作者所咏东栏梨花已成“一株”,暗示已是残花。时至暮春,柳色由绿而转“深青”,柳絮花飞。诗人观察极为细致,睹物感怀,感慨春光易逝,青春易老,人生短暂,这就是最后一句诗的含义。

 《乐游原》

1.“意不适”排遣内心的郁闷2.好景不长(难长)盛事难再

《水口行舟》

1、“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画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写出了诗人对昨夜狂风暴雨肆虐的疑惧:它会不会毁坏大自然的美丽?.美好的事物终究是不会为邪恶扼杀。困难和挫折阻挡不了事物的发展,真的生命只有经历严峻的考验才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夜上受降城》

这是边城秋夜的景色描绘。诗人通过悲凉景色的描写和凄婉笛声的渲染村托了征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从军行》

 1.“数重围”、“残兵千骑” “独(领)” 2.“碎”、“独” 两字刻画了-位身经百战、出生入死、骁勇无比的悲壮英雄形象。

 《征人怨

  柳中庸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2、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怒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从军行七首(其二)

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乌衣巷》

1).寂寞衰败(残破荒凉)(2).燕子寻不到旧巢随

着朝代更迭,煊赫一时的豪门贵族早已不复存在了(富贵不能永久)(3).今昔对比以小见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