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山深处的古城堡.湘西黄丝桥古城

 陌上居士 2013-11-27
   黄丝桥古城位于湖南凤凰县城正西24公里处,是湘黔交界逶迤大山深处 一座毫不起眼的小的不能再小的山城。然而就是这么一座小山城却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正是出于对这座屹立历史长河中千年之久而还保留原汁原味的小山城的好奇,我们在游览了著名的凤凰古城之余驱车来到了这里。
    下车咋一看,这确实是一座国内贫瘠山区中的极平凡的小城。它是由几百米长青石块砌起的、约五、六高厚实城墙围绕而成。 近百余户人家居住期间,他们中有苗人,汉人,还有土家族人。 经过千年历史风雨的洗涤:城楼已是满目疮痍,城墙上杂草丛生,狭窄的青石板铺就小道高低不平,一片片民居低矮杂乱,。。。难免许多来旅游人们满怀希望而来,看了以后失望而归。然而正是这个如今难得一见未经人工太多粉饰的小小旅游景点,却承载着厚重的湘西苗族历史文化,其蕴藏着大量古今故事、美丽传说、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如一盅醇厚佳酿、一锅百年老汤,细细品尝令人回味无穷。而我又多了一份熟悉的亲切感觉,似乎又回到孩提时的故里。。。
     据《凤凰县志》所载,黄丝桥古城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 ,唐朝时在这里设置了一个渭阳县(古称渭阳城), 它就是凤凰县最早的县府所在地。这里的城墙原是土墙,清康熙帝为强化对苗疆的统治,把山城的土墙改成了石墙。 现在的古城系青石结构建筑,城墙周长686米,东西长153米,南北长190米,总面积29070平方米,城墙高5.6米,厚2.9米,城墙上走道宽2.4米可以跑马,大小箭垛300个,开东、西、北三门。每门上皆有城楼。古城雄伟壮观,气势不凡。筑城所用石料皆石灰岩的青光石,砌筑时以糯米稀饭拌合石灰为砌浆灌缝,使数百米城墙,浑然一体,坚固牢实。 黄丝桥古城1983年10月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正申报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
黄丝桥古城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大山里的古城堡——湘西黄丝桥古城【原创图文】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黄丝桥古城开有东、西、北三个城门,分别为“和育门”、“实成门”、“日光门”,均建有十余米高的清式建筑格局的高大城楼,三个城楼为典型明清建筑风格,其屋顶均为歇山式,下层覆盖以腰檐,上布小青瓦,飞檐翘角。尽管已经残旧,想必当年在这穷乡僻壤山区一定分外雄伟壮观。
        古城与其他城池不同的是,它只有东西北三个城门而没有南门,其缘由还有个传说,说是刚建好城的时候,城中常常失火,后来找了个风水先生一算,说是必须要封闭南门才能防止火灾一再发生,于是四个城门实际只有三个实际使用的。而封掉这个“火门”。实际上因为建城时缺水,从建筑风水上说南方方位为朱雀属火,开南门容易引火入城,所以为了吉利就没有修南门,改成了一个瞭望台。这就形成了古城至今只有东、西、北三个城门,而单单少了南门的原因。西门是平日出入最多的一个门,东门主要用于“官家”和嫁娶的花轿出入,北门是丧葬队伍出城用的。
 
黄丝桥古城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黄丝桥古城属南方长城的一部分,清代成为苗汉相争的前沿阵地。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朝廷为了安抚和镇压少数民族,这里设立了凤凰直隶厅和沅永靖兵备道。乾隆十八年,朝廷又将原设在凤凰山落潮井的兵营撤至古城,称为新凤凰营,又叫威武点兵营,在这里屯下重兵,黄丝桥古城自此便成了凤凰苗疆上的最大屯兵城堡和战略要地。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这里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苗民起义,也就是历史学家称这次起义是清朝中之战,从此清朝走向没落。嘉庆元年腊月,苗民领袖吴天半率领一千多苗民义军,曾将此城围攻七天七夜,却终因城墙坚固而没有攻克。乾嘉苗民起义平息之后,凤凰苗疆再未燃起过大的战火,但清朝廷在黄丝桥的驻兵仍未撤走。
大山里的古城堡——湘西黄丝桥古城【原创图文】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走进城中,偶尔可以看到一些石头砌筑的老旧屋子散落在城内各处,但可以看出新近建成的房屋也多了起来。城内有位名叫滕树保的老人最爱跟人们讲古(“讲古”是当地话,即说以前的老故事)。中央电视台来此采访时,县里曾指定他为向导,为记者们讲解古城的历史。

从老人口中,道出古城与武则天一段传说。据说古城中有本古书上记载,古城原名渭阳村,这里是去贵州、四川的必经之路。因附近有一条小渭阳河而得名。而建此城者竟是中国第一个女皇武则天。武则天的外婆住在贵州省松桃县,这位美人进宫时从其外婆家出发,途经此地,入住在渭阳村胡氏人家,并认胡氏之妻武氏为姑妈。胡氏颇懂天文地理,暗示了武则天的未来,并预言武则天今后还会派人来此地。

果然,由于此地地处西南边陲,而且在武则天眼中又是难得的风水宝地,为防少数民族起义反抗朝廷,为占宝地为己有,唐垂拱二年(686年),武派其内弟来此修城,因砌城之材是从山上运来的石块,大小不一,厚薄不一,没有经过规范,故时称此城为“土城”。当时城开四门,占地面积也要比现在大得多。



大山里的古城堡——湘西黄丝桥古城【原创图文】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走进古城,游人会发现古城几乎没有经过刻意的修缮,少了人为破坏的痕迹,透露出原汁原味的旧时旧模样。据称,这里是国内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古石城,看来此言不虚。踏着凸凹不齐的青石板和高低不平石阶置身于城墙之上,锯齿状的箭垛提醒着人们这里曾是刀戟林立、搏杀呼号之地;消失了青衣大炮的古炮台上,似仍可闻当年的隆隆炮声,唱和着远处山头上的滚滚狼烟。而今,登上古城楼,极目四望,但见良田千顷,一派田园风光,已是变幻了时空。斑斑剥剥的石头城墙,是凤凰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记录了凤凰千年历史,也记载了苗族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历程。
    古城座西朝东是一座青石结构的石头城,城墙所用石料皆采用石灰岩的青光巨石,最大的约重2000斤,小的也有1000余斤,石面平整,工艺讲究。 黄丝桥城墙因为外观保存得较为完好,经常被一些影视剧组用于拍外景。现在当地人还会津津有味地给游人指点:《乌龙山剿匪记》里“钻山豹”是从哪条小路走上来,在何处站立等等 。。。
 
 
黄丝桥古城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大山深处的古城堡——湘西黄丝桥古城【原创图文】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黄丝桥古城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黄丝桥古城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最开始是建造这个城堡是作为军屯镇守驿道,到了垂拱三年,黄丝桥军屯从麻阳分出设为渭阳县。一直到元代蒙人掌权后,汉人被贬为下等民族,元代开始实施土司政权管理,由少数民族首领执政,五寨司设在现在的沱江边上的凤凰城,也就是现在我们去的凤凰在古时候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只能称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寨子”,当时叫做“镇竿”,为什么我们现在去凤凰街头经常可以看到“镇竿”这个名称就是这么来的。到了明朝,军屯制度被发挥到极致!明代服兵役是强制家属跟从的,黄丝桥古城作为重要的战略位置经过整修,明隆庆三年设为凤凰营军屯。直到清朝苗族同化后,凤凰营才设于而今的沱江边,到民国时期才正式定为凤凰县。

    所谓“镇竿”,又叫作“镇筸”,在曾国藩领导的湘军之前,“镇筸兵”号称是“天下第一兵”,当时打太平天国镇守长沙的就是“镇筸兵”。“镇筸兵”当属最早的雇佣兵,彪悍骁勇善战。自明代就闻名一时,在满清绿营里一枝独秀,这和湘西边境一直战乱纷争、凤凰自古屯兵有关系。凤凰“竿子”兵历来彪悍,1937年11月由湘西凤凰竿兵组成的国民革命军第128师在浙江嘉善阻击日军第六、第八两个军团,是役喋血苦战七昼夜,以劣势装备的地方部队抗击装备精良的日军机械化部队,打到最后128师伤亡四分之三,凤凰城内外家家挂白幡。以后对日战场上,每次凤凰出兵当地父老都打出“竿军出征,中国不亡”旗号,何等悲壮!抗战前夕的凤凰,大约不到一万户人家,却拥有三千左右连排下级军官,加上周边地区,有近五个师的兵力储备。经过八年殊死征战,到了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的1945年,凤凰二十五岁以下的男丁死伤数目惊人,至少有三千位少妇守了寡,上万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老无所依,这段历史不能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黄丝桥古城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据传黄丝桥地名还有个名叫“王氏桥”:清康熙四十四年(1765年),时村中有一满姓大族,族人满荐朝中进士后在朝中任官,康熙帝派其回乡按原有规模重修此城。但满荐朝之孙私自动用修城之银去云南经营鸦片,结果导致修城经费不足,只能缩小规模,便成了今天这般大小。满荐朝的孙熄王氏见自己丈夫如此不争气,只能自己行善,将积蓄捐出,把小渭阳河上的木板桥改建为一座三拱的石桥,村人为纪念王氏,将此桥定名为王氏桥。据说解放后,一外地陈姓连长被派来此地管理工作,因方言语音的问题,“王氏”便被音变为“黄丝”,于是,村名也由此改为黄丝桥。  


黄丝桥古城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黄丝桥古城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大山里的古城堡——湘西黄丝桥古城【原创图文】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如今,这座城堡里居住着近百余户人家,他们中有汉人,有苗人,还有土家族人。在那些或木或石或土砖砌筑的古老民房之间,更多的是一栋栋新旧参杂低矮的砖石房替代了当年的营房。行走在古城中,一些老人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他们之中有的祖上是清朝时从江西调遣过来的绿营兵,驻军撤走后,祖上留下来了,就在从前的营房里娶妻生子。如今由于古城要进行旅游开发,这些老人们很快就要随着家人一起搬出古城,住进政府修建的新房里了,他们经常会凝视着自家的老房子,或是门前的一棵老树发呆,毕竟这里是他们出生和生活了几乎一辈子的地方。一切都会改变、一切即将改变,盼望着有美好的明天,但心中却是眷念伴随了千年的这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开发以后将剩下什么呢?
 
黄丝桥古城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黄丝桥古城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踯躅在这条泥路上,我才恍然,为是么会有故乡熟悉的影子的感觉?作为半个多世纪前,一群光着脚丫,流着鼻涕的农村小子的一员,不也正是在这样的泥路是开心地追逐,奔跑;时而钻进草丛捉蚂蚱、时而上树捉知了。。。生活是贫穷的,但精神是那么快乐的。逝者如斯夫,贫穷或远离而去,但天真纯朴也会远离而去吗?
 黄丝桥古城 - 一泓秋水 - 一泓秋水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