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牢记历史教训增强责任意识扎实推进我市防震减灾工作

 wyh1007 2013-11-27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顷刻间地裂山摇,强大的地震波撼动了半个中国,灾害惊动了整个世界。在这场灾害中,共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经济损失8451亿元。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同全国人民一起共同悼念在这次地震中罹难的亲人。
  今天,我们回忆汶川地震,是为了牢记汶川大地震的惨痛教训,使全社会提高防震减灾意识,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切实贯彻执行好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努力提高我市综合抗御地震自然灾害的能力。
  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就是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使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快,城市人口高度集中,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必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因此,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应引起各级政府部门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防震减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它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与社会稳定密切相关,与构建和谐社会密切相关。经济越发展、城市化建设水平越高,人口、财富在有限空间的高度集中,致使维系城市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建筑物等日益庞大和复杂,导致危险增加和危险管理复杂化。一旦地震灾害发生,无疑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毁灭性的灾难。因此,各级政府及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强化防震减灾意识,只有将城市地震安全规划与城市建设、灾前防御与灾后救助、预案建设与预案演练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在日常工作管理之中,才能在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中将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减少了损失就等于增加了财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人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时候,比过去任何时候都会更加热爱和珍惜生命。防震减灾工作做好了,人们就有安全感,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就不会出现恐慌和混乱现象,也才能够确保社会的安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和安全的生存空间,只有把防震减灾切实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常抓不懈,才能使防震减灾工作真正成为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千秋的社会公益事业。
  汶川地震再次证明了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宽领域、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相互支持,更需要全社会的真切理解和广泛协同。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修订进一步强化了政府职能、强化了部门职责、强化了社会参与、强化了条件保障、强化了科技支撑、强化了法律责任。应该说这个法律的修订施行,对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对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会起到更积极、更有效的作用。
  要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防震减灾知识。通过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公共宣传,使广大民众增加一些灾害防御、应急自救的知识,提高民众在地震突发时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由于地震灾害的破坏力强、随机性大,民众对防震减灾的宣传和报道具有一定敏感性,方法不恰当的宣传容易引起地震谣传的发生,所以各级政府及各部门必须正确处理好公共宣传与社会稳定的关系。在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中,要贯彻好“主动、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掌握好宣传的尺度,把握好宣传的时机,统一好宣传口径,坚持宣传工作连续性和持久性,努力提高广大群众的心理承受能力、鉴别谣传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避免引起负效应,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目前,我市正处在一个大建设,大发展的时期,要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和加强防震减灾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严格进行抗震设防管理,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优良环境和安全保障。要充分发挥我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和震时指挥的作用,努力把防震减灾工作落到实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