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诗外功夫”臆说

 水月清华 2013-11-27
陆游在《示子遹》一诗中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诗作于他去世的前一年(1208年),离现在已近800年了,至今读来,仍觉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有“诗外功夫”就必有“诗内功夫”,那么,何为“诗内功夫”、何为“诗外功夫”?
据笔者的理解:“诗内功夫”,就是可以“学而会之”的,就近体诗词来说,就是指格律和技巧;“诗外功夫”,包含两类:一是“生而有之”的,指天赋,二是“养而成之”的,指学养、品格、胸襟、气度等等。二者的关系是:“诗内功夫”是基础,“诗外功夫”是升华。对于初学者来说,前者重要,对于已可称为诗人者来说,则后者重要。此文是想请诗友们指正的,“诗内功夫”就免了。笔者仅就“诗外功夫”谈一谈自己的浅见:
一、“生而有之”的
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天赋的因素在里面。诸如歌唱家须天生一个好嗓子,舞蹈家须天生一副好身段。诗人的天赋是什么?笔者的理解:就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变化、变迁,有一种敏锐的感知力和较强的表达力。诗主情,诗人是情感型的人,有一个词语叫“多愁善感”,如果把“愁”仅理解为情感,那么,这个词语就很好地反映了诗人的个性、也是共性的特点。另外,联想和想象力也属于天赋的范畴。由此及彼叫联想,凭空迸发叫想象。联想和想象是诗人的双翼,最能反映诗人的天赋。能成为诗人的,都有一定的天赋。天赋的高低,决定成就的大小。
当然,有天赋还须辅以努力。不努力,再好的天赋也会“泯然众人矣”。
二、“养而成之”的
“生而有之”的,只占“诗外功夫”的一部分,更多的还是“养而成之”的。兹简述如下:
1、学养
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说:“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这话其实只对了一半。的确有学问不高而写出好诗者,也的确有饱读诗书而不长此道者。但古来大诗人、真诗人,没有不读书的。李白少年时代即“通诗书,观百家”,白居易读书至“口舌生疮,手肘成胝”。例子大概不必多举吧。不读书,就不可能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认知水平,也就涵养不成一定的胸襟和气度。所以,诗人的第一“诗外功夫”就是读书。
问:把读的书搬到诗里去,以示博雅高古,当否?答曰:不唯不当,简直不对。善读书善诗道者,把所读之书化在诗里,不善者把所读之书摆在诗面。比喻炒菜:善炒菜者把盐咸淡适度的化于菜中,不善者把菜炒了再撒盐于菜面。如是而已。
2、品格
要做诗必先做人。古来大诗人除诗歌成就高外,我们还敬慕他们的人品。如屈原的爱国精神,陶渊明的不同流合污;李白的傲视权贵,杜甫的忧国忧民,白居易的关心民间疾苦,苏轼的“奋励有当世之志”,陆游、辛弃疾更是鼓唱恢复的一对号角,这些都是令我们非常尊崇的被整个中华民族所认同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好品格。而另外一些人,如李林甫,很有才,作了十多年宰相;秦桧,没才能考上状元?严嵩,书法好、剧本也写得好。这些人由于品格的问题,最终成为被人们唾弃的一类,他们的作品也鲜为人知。
3、胸襟
我曾思考过古来许多诗人,他们的作品技巧的确很高,但遗憾的是,他们就是排不到一流大诗人的行列中去。所以然者何?胸襟小了的缘故。我也曾思考过那些我认为是一流大诗人的人,如上面所列诸人,他们大多有比较远大的抱负。屈原本有较高的地位,他想实现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使楚国再度强大;李白是想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杜甫是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白居易是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苏轼是想效东汉范滂“慨然有澄清之志”,陆游、辛弃疾的志向在他们的诗词中表露无遗,勿庸赘述。陶渊明是个例外,但他另辟蹊径,为后来失意的读书人提供了一个聊以自慰的精神家园。他的影响是巨大的,无异于在诗歌王国中另建一个宗教,叫“桃花源教”,而且他的另类“金刚怒目”的诗,也足见块垒。
当然,我们今天的所谓胸襟,和古人是有区别的。笔者认为:胸襟主要应包括这些内容,即:爱国、爱民、奋发向上、有所作为,等等等等。只有具备这样的胸襟,才能写出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好的诗歌来。否则,整日自命高雅,流连光景,脱离实际,无病呻吟,则很难写出好作品,诗词复兴也就毫无希望了。
4、气度
气度是一个很难下定义的词语。气质、气魄、气概、度量?都可以说。总之是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觉得到的从人身上闪射出来的一种东西。打比方来说吧,一个警察和一个小偷站在一起、一个将军和一个士兵站在一起、一个国王和一个平民站在一起,人们一眼就能分辨出来,这个能让人分辨的东西,就是气度。气度的大小决定于学养、品格、胸襟等。作者的气度大,作品就显得大气、健朗、豪迈,否则就琐碎、畏缩、卑下。近来网友们正在讨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并以另一首古人的同题词作比较,议论孰优孰劣,笔者正好拿来作例子:那首古词,好,但小气,只是一般文人词、才子词;毛词,大气、壮阔、睥睨千古。其实优劣自判,何用饶舌?毛之前,写黄鹤楼的诗词,车载斗量,毛的“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一出,不唯使前人失色,亦且关后来登临者之口。不信,你写一首比一比。何哉?毛的气度大。
问:你单举伟人来吓人耶?下面笔者再举两个凡人的例子:熊东遨和周燕婷的名字,是网友们都熟悉的吧?凡人,地地道道的和你我一样的凡人。有一年青年诗词研讨会在郑州开,写了很多黄河游览区的诗词发在《中州诗词》上,现在我只记得一句:“看我横鞭阅汉兵”。谁的?周燕婷的。何哉?有气度。看天南海北的诗词刊物,看一遍能记住的,恐怕不多。“何愁月淡分辉薄,只恐墙高出杏难”、“鱼龙伴我归江海,鹿马由人指庙堂”、“指挥蚁战斜阳里,似与萧曹伯仲间”。这都是让人过目不忘的好句子,谁的?熊东遨的,何哉?也是因为有气度。
总而言之,与生俱来的因素,我们也许无力改变它。但“养而成之”的东西,我们还可以努力。大家都是个中人,都是以“为往圣继绝学”,以复兴诗词为己任的,还是陆游那句话:“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们大家共勉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