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问答:总习惯讨好他人该怎么办?

 刘燕燕 2013-11-28

心理问答:总习惯讨好他人该怎么办?

核心提示:你尽可能的去帮助和满足他人或许只是想填补自己内心的“无能感”。这在心理学上,是一种防御机制,叫做“假性利他”,希望通过全能的幻觉来满足内在的无能。其归根结底是源于内心的不自信。

  来自网友泌润的提问:

  老师,你好!我是一个不够自信的人,也一直试图改变和了解自己的价值,让自己认可自己。我知道,在众多价值中一个人的社会价值很重要,应该多去帮助别人,但想想自己有没有帮过别人时,脑海里又好像找不到任何信息,其实,潜意识里感觉自己肯定是为别人做过什么的。

  以前,有过很多人质疑过我的价值,我也质疑过我自己。因此有一段时间,我试图努力的改变自己。那时,我尽可能的让自己去帮助和满足他人,即便自己饱受着压力和疲惫,也会努力的去做,以此证明我的价值。突然某一天,我感觉自己做得很难受,并开始质疑:这些全然不顾自己的去帮助他人(包括很多我不乐意做,甚至是违规的事情)到底应不应该?人的价值是不是不能用是否为别人做事来衡量?

  我很纠结,也很苦恼。本来前段时间,我没有再想这些,心情也比较平静,但最近,我似乎又陷入了这种纠结而低迷的情绪,走不出来了。请问,我该怎么办呢?

  本期主持人:刘松燕【刘松燕专栏

  刘松燕,资深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督导师【我要向专家提问

  当你不知道如何前进时,停下来也许就是进步。从你的描述来看,你去帮助别人更多是为了获得价值感。难道,一个人的价值只能通过满足迎合他人才能得到吗?这个问题需要你好好想想。

  其实,你尽可能的去帮助和满足他人或许只是想填补自己内心的“无能感”。这在心理学上,是一种防御机制,叫做“假性利他”,希望通过全能的幻觉来满足内在的无能。其归根结底是源于内心的不自信。

  通常,自信心缺乏的人的典型表现是害怕被拒绝。即便这类人做了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还是会害怕别人不高兴。因为我们的思维方式就是错位的,总认为当别人认为我们是有价值的人时,我们才是有价值的。所以,你现在要做的,不是去帮助别人,而是帮助自己,调整对自己的期待,过力所能及的生活。

  心理百科:

  生活中总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是众人眼里的大好人,对家人无微不至、对朋友有求必应,即便是对陌生人也慷慨相助,哪怕自己受苦受累受伤害也不对别人说“不”。

  过分取悦他人或是“病”

  不过,美国一名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对他人太友善的无私性格或是一种病态,名为“看管人性格紊乱”或“取悦病”。【心理IN词:取悦症】其实,极端无私是一种用来掩盖一系列心理和情感问题的性格特征。她们友善无私的背后通常是痛苦、孤立、空虚、罪恶感、羞耻感、愤怒和焦虑。

  心理学家表示,大多数习惯取悦于他人者,对拒绝和敌意有着根深蒂固的畏惧和焦虑,从小就学习如何尽力避免拒绝他人引起敌意,因此戴上友善的面具,只考虑他人而忽略自己,其实他们希望感到被人需要。

  如何进行心理调整?

  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呢?要改变这种长期以来的行为习惯需要“痛苦的努力”,需要更多了解自己的恐惧和担忧。另外建议“好人”努力学习为自己说话,尝试说“我想”、“我要”。

  要回应别人的需求,前提是不能为此违背自身意愿。换句话说,要像爱自己一样爱邻居,但首先要爱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