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荒漠盐碱土可吸碳 破解世界“碳黑洞”难题

 洪东强 2013-11-28

荒漠盐碱土可吸碳 破解世界“碳黑洞”难题

来源:和讯网 上传人:王俭2013 发表时间:2013年11月28日

摘要: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生地所)专家在对准噶尔荒漠——绿洲土壤研究中首次发现,荒漠盐碱土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并在荒漠地下形成巨大无机碳库,从而破解了困扰世界科学界多年的“碳黑洞”难题。

荒漠盐碱土可吸收二氧化碳
荒漠盐碱土可吸收二氧化碳

    基于这一科学发现而立项的“干旱区盐碱土碳过程与全球变化”是首批国家973计划“重要科学前沿领域”的欧盟合作项目,日前该项目正式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也因此确立了我国在国际碳循环研究领域的前沿地位。
    全球碳平衡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科学家们在全球碳平衡研究和估算时发现,有近20%的二氧化碳排放去向不明,这就是全球变化与碳循环领域的“二氧化碳失汇”问题,也被科学家形象地称为“碳黑洞”。
    该项目首席科学家、新疆生地所所长陈曦研究员表示,新疆河流基本都是内陆河,无法流入海洋,多数消失在茫茫的荒漠中,沙漠和荒漠区的地下咸水层就相当于干旱区的海洋。而地球上海洋是最大的二氧化碳吸收器,项目研究发现,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下的咸水层中存在一个巨大无机碳库,新疆每年通过灌溉洗盐水、洪水以及地下水的上下波动,将吸收在盐碱土中的大量二氧化碳带入地下咸水中储藏或结晶。研究表明全球干旱区地下咸水中无机碳库总量约1万亿吨,是陆地上目前发现的土壤(1.5万—1.6万亿吨)和植物(6000—8000亿吨)外第三个巨大的活动碳库。该项目不但为解读全球大量二氧化碳去向不明即“碳黑洞”现象开辟新途径,而且对如何利用盐碱土,增加土壤碳库以换取工业二氧化碳减排提供了有效途径,为国家碳平衡战略和节能减排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碳排放国际谈判提供了新依据。
  新疆生地所的专家在准噶尔荒漠——绿洲土壤呼吸过程研究中发现,荒漠盐碱土全天24小时吸收二氧化碳。这一发现受到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美国《科学》杂志认为“中国荒漠研究者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二氧化碳通量的测量得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荒漠盐碱土正在默默地以无机方式大量吸收二氧化碳。”这一论断,为多年来学界一直未能解释的“碳黑洞”找到了解码。
    此外,科学家还揭示了荒漠植物高效光合过程、快速水分响应机制等,证实了1米至6米土层才是荒漠区地下有机碳库的主体;自主研发了干旱区生态系统模型,阐明了亚欧内陆干旱区碳动态及其与全球变化间的互馈效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