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安阳灵泉寺双石塔(唐)

 安东老王 2013-11-29

2013-11-27 19:40:01|  分类: 老中华·古塔 |  标签:唐塔  密檐式石塔  |字号 订阅

中华古塔通览·河南卷>>>

安阳灵泉寺双石塔

 安东老王编录


年代:唐开元元年至貞元二十一年(713--805);

形制、特点:方形九级密檐式石塔;现状:塔刹已毁坏,国保

河南安阳灵泉寺双石塔(唐)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河南安阳灵泉寺双石塔(唐)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灵泉寺西石塔(上)与东石塔(下)

 

         灵泉寺,在安阳市区西南二十五公里的宝山之麓,位于安阳县善应镇南坪村南。灵泉寺原名宝山寺,东魏高僧道凭法师于武定四年(546)创建。隋开皇十一年(591)隋文帝诏寺僧灵裕法师(道凭的弟子)到长安,封为国统僧官,管理全国寺院僧尼;又将宝山寺改为灵泉寺,赐绫锦衣物、绢三百段助营山寺。从此寺名大振。唐时,这里高僧云集,著疏佛经,兴盛之极,为北方佛教圣地,规模宏大,称“河朔第一古刹”。

        灵泉寺遗存的基址座北朝南,中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玉皇阁、大佛殿、菩萨殿、千手千眼佛殿。僧房、寮舍连成一片。

         灵泉寺中有唐代九级方石塔一对,石塔建于唐开元元年至貞元二十一年(713--805)。两塔东西相距八点六米,坐北朝南,系九层叠涩密檐式方形石塔,由基台、基座、塔身、塔檐、塔顶组成。塔身南壁开拱券门,塔身镌佛祖、弟子及神王。东塔通高五点二二米,西塔通高五点五六米。塔身四角呈抛物线形,很是优美。两塔基座上方形束腰须弥座,四壁雕刻不同姿势乐妓,各持笛、笙、鼓、琵琶、箜篌等乐器,正在动情地演奏姿态,是研究古代音乐史的珍贵资料。两塔塔刹及东塔第一层塔檐被毁。西塔塔身东壁有题记。塔基座上建有四面拱形双阶级踏道,室内拱有佛和菩萨像,室外两侧刻有护法天王、力士。是供人参拜的佛塔。

         1963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泉寺双石塔老照片

河南安阳灵泉寺双石塔(唐)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河南安阳灵泉寺双石塔(唐)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东石塔

 

河南安阳灵泉寺双石塔(唐)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西石塔

 

河南安阳灵泉寺双石塔(唐)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1983年清理双石塔老照片

 

宝山地区长期遭受山洪泥石流侵袭,诸多丛林建筑长期不为人所知,1936年人们已经知道此地有唐塔两座,只是当时两塔的塔基都掩埋于土石之中,直到1983年,考古人员才清理了废墟,使原先湮没部分露出地面。

 

关于双石塔的唐代律诗

         双石塔建成之后,唐太历六年夏四月,有四位文人到此游览,诗兴大发,是诗于东塔曰《题灵泉寺》:

 

          竹园无外事,秘殿夕阳生。云起灵峰隐,风来宝铎鸣。焚香流玉户,听鸟度金楹。静心归正法,方此谢尘缨。 高平徐源字太初

 
         梵宇栖真所,寥寥世事稀。老僧披面衲,童子学三归。宝刹临香地,星宫隐翠微。谁怜漂泊者,于此遂忘机。 东海徐淮字黄河


          烟景尽寞寞,楼台隐翠屏。猿攀太子树,鸟听法王经。悟理心无著,求缘塔有灵。迴本犹未远,日暮数峰青。 广平程序字土伦


          物外经行处,远峰断复连。散花飞讲席,轻翠淡炉烟。稽首求真偈,观空息众缘。有时闻法鼓,应是会诸天。 高平徐泳字太和


            四首律诗,语意玄妙,生动描绘出唐代灵泉寺雄伟壮丽之蓝图,也为古石塔增添深奥文学色彩。西塔刻有唐咸通年间安阳县令郑儅及丞尉禹璜等人数次游览灵泉寺的题记,具有很高史料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