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子患上“孤独症” 妈妈辞职给儿当7年“同学”

 tuzididie 2013-11-30
通讯员 刘其定 记者 葛学涛 文/图

高邮北海新村杨小琴的儿子明明(化名),5岁时患上了“孤独症”。为治好儿子的病,全家人东奔西走四处求医,使得本来就拮据的家庭欠下了数万元债务。为了让明明早日从“孤独症”阴影中走出来,坚强的杨小琴辞掉工作,走进校园与儿子一同“上学”,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二,如今,已经陪自闭儿读书7年。

5岁宝宝患上罕见孤独症

昨天,记者来到杨小琴家采访。刚走进房门,记者发现,低矮阴暗的房屋十分狭窄,只有50平方米左右。穿着校服的明明,见有陌生人进来,边吃着饭,边东张西望,嘴里则不停地嘀咕着毫不相关的话题。

当着记者,杨小琴翻出了明明两三岁时的照片,照片上的孩子阳光灿烂、活泼可爱,很难相信明明如今会是这种状态。据杨小琴介绍,明明5岁时,家人为了让孩子的调皮受到“约束”,特地给他选择了一家制度稍微严格些的幼儿园。然而,这孩子才上了10天,就不安分了,动不动就拿同学的东西,甚至老师讲课时,他竟没有征兆地跑出门外。这可把老师吓坏了,校方随即找到杨小琴,称愿意退回学费,请求家长带明明转学。也许被杨小琴的诚心所打动,学校老师才勉强同意把明明留下来。

在明明5岁那年的10月中旬,杨小琴与丈夫带着孩子来到了南京一家脑科医院检查,经过诊断得知,明明不安分的症状是一种难以及时治愈的“孤独症”。

坚强妈妈当了儿子7年“同班同学”

杨小琴告诉记者,“孤独症”十分难治,治疗时间长,家人照顾需要持久的耐心与毅力。明明进入小学后,好动现象变得更加明显,有时候未经同学批准,擅自拿别人的橡皮与文具盒。

自从知道儿子患有“孤独症”后,杨小琴夫妇不放弃任何的希望,开始为明明的病情四处奔波,先后辗转于南京、上海等多家知名医院,举债花费数万元医药费。

见到这种窘境,也有好心人建议她将明明送到特殊教育学校上学。但杨小琴听说后,舍不得丢下孩子。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儿子,从3年级开始,杨小琴便辞掉工作专职陪儿子。通过与学校协商,给学校写下了保证书,最终得到校方允许,可坐在课堂里陪儿子一起读书,除了上厕所,几乎是寸步不离。在课堂上,难免会遇到“突发”情况,而此时,杨小琴会把明明先带出教室沟通,不影响别的同学上课。

“妈妈学生”受欢迎 儿子症状已有好转

生活中,看管明明也是件很头疼的事情。有一次,杨小琴陪儿子逛商场,不经意间,儿子突然跑丢了,全家人及亲戚出动找了几个小时也没找到,后来是在车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才找到明明。明明自患上“孤独症”后,行为举止没有任何规律,完全凭自己的感觉行事。

经过杨小琴7年的陪读,明明的症状有所缓解,能写很多字,喜欢跟爸妈交流,每天都能坚持去上学。明明如今已是高邮城北中学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同学们不嫌弃他,主动与他交流,即便有“失礼”之处,也会原谅他,更欢迎杨妈妈这位“大同学”。杨小琴坦言,不管孩子将来如何,她会尽一个母亲的责任,将母爱进行到底。


中国江苏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