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疆老手艺:铜匠世家

 梦泽赤子 2013-12-02

 

 
 
 
 
 
 
 

乌鲁木齐在线讯(记者 王素芬)午后,阳光蜿蜒照进这条朴素的小巷。铜锅、铜茶壶、铜阿不都壶(一种长嘴儿洗手壶)、铜抓饭铲、铜笊篱、铜火锅,安闲陈列在一个手推车上,经柔和的金辉照耀,犹如被施了魔法,获得了生命般,鲜活欲动。

这是位于叶城县加满清真寺旁的小巷,51岁的维吾尔族人阿不力米提﹒吾买尔便是这些铜制品的主人。阿不力米提守着一间四五平米的小作坊,“叮叮当当”地做了三十多年铜匠,也延续了爷爷和父亲传下来的家族技艺。

阿不力米提在打造铜壶。

阿不力米提的铜器摊子。

老乡们正在挑选手工铜器。

传承

拿起爷爷留下的“乃山丁”

小巷狭窄拐弯多,外地人很少能注意到它。巷口外主街上,更好的铺面被一排铁匠铺占据着。因为需求量大,买家多,生意颇旺。而巷子深处,阿不力米提的铜器生意,相对清淡许多。

阿不力米提的爷爷和父亲都曾是当地知名的铜匠。在过去,较之铁匠,铜匠需要掌握的技艺更高,产品高档,收入稳定,是份不错的职业。因此,铜匠手艺一般是在家族内部流传,想学艺拜师十分困难。

13岁时,阿不力米提跟随父亲学习技艺。首要环节是熔化铜,再用锤子砸成均匀薄片,继而加工成各种铜器。历经寒暑,到了17岁,阿不力米提终于做出了第一把铜壶。此后,他一直跟父亲一起干,直到而立之年才独立撑起了这间作坊。他说,现在做铜活儿其实比以前省事多了,喀什有卖铜皮、铜板的,拿来便能用,省了费时的炼铜工序。

作坊前,竖着一根造型奇特的铁棍,两端各有一个扁圆弧度。阿不力米提称它“乃山丁”(一种类似撬杠的工具),是从他爷爷那里传下来的。从磨得白亮的两端可以看出,乃山丁的使用频率很高。

为了演示,阿不力米提将一个“A”字形木器用腿固定,再将乃山丁从中穿过,形成稳定的三角力支撑。他取来一把几乎成型的茶壶套进乃山丁,壶肚子从里面恰好顶在扁圆一端。经过铁锤一番旋转敲打,壶的曲线达到了完美。原来,这乃山丁还是神奇的弧度矫正器。

铜具有导热快的物理特性,这也造就了铜器皿的优越性:省燃料、水易沸。不仅实用,它们还是家中赏心悦目的装饰品。阿不力米提介绍,二十年前,叶城家家用铜器,家庭环境稍微殷实一点的,都喜欢买几件上好铜器用,也是摆设,来客时为主人长足面子。

阿不力米提家有个家族传统,所做物件一年内保修,顾客拿来用旧的铜器可换底或重新熔铸,一律只收成本。他从店里取出一个有近百年历史的阿不都铜壶,其表面暗淡,底子已坏,这是阿不力米提爷爷做的,壶主人用了几代,舍不得丢弃,几天前拿来让他帮着换个新底子。

过去,一把铜壶会在几代人手中接力使用。生活中,人们离不开铜器,逢到过节、结婚,人们喜欢用闪亮的铜器烘托喜气。那时,阿不力米提的父亲和爷爷忙到几乎没有休息日。说到那段铜匠的美好时光,阿不力米提一脸神往,手中正在敲击的铁锤也顿住了。
 坚守

从顾客的赞美中获得欣慰

阿不力米提从父亲那里学会了制作20多种铜器。制作铜器要眼明手快,工序大致相同,要先将铜片熔化锻造成粗坯,接着依据所要制作的器具形状用榔头敲成生坯,再经过雕花、抛光、镀锡等辅助工艺,一件光可鉴人的铜器就算完成了。

其中,“打型”是最难的工序,做铜器没有任何模具,用料多少、弧度大小,全靠匠人的感觉。可阿不力米提做出来的铜器,无论是造型复杂的阿不都壶,还是十多厘米的铜勺,都像用模具倒出来似的,令人不可思议。

“现在的娃娃不知怎么地,脑子里就是没有型,也缺乏耐性。”他的四个孩子中,大儿子起初对学习家族手艺很感兴趣,后来觉得“打型”太难了,认为几乎是办不到的。最后,大儿子成了一名铁皮匠,这令阿不力米提很是遗憾。

为了更美观,铜器外表一般要雕刻上精美花纹,如果做工精细,会令一件铜器获得高贵气质,既是生活用品,也是艺术作品。阿不力米提说,在过去,雕花工艺是用一种特质铁笔,做出的活儿比巴基斯坦铜器还漂亮。近十年来,他已很少使用铁笔雕了,因为太费时、出活少,用微型电钻一小时雕的花,用铁笔需雕一整天。

在阿不力米提制作的铜器中,有的按重量卖,如大件的铜锅、铜盆,一公斤130元左右;有的则按工艺卖,像雕花复杂的阿不都壶和茶壶。阿不力米提说,这种定价方式是前辈流传下来的。

三十多年来,从顾客无数的赞美中,阿不力米提获得了不少欣慰。阿不力米提透露,真正的好铜器,哪怕岁月令其暗淡无光,但稍一打磨,又会重新锃亮起来。
 忧心

第四代铜匠无传人

十年前,阿不力米提有个搭档,一人敲打雏形,一人精工雕花。时下,搭档已去世了,县里其他的铜匠,大多换了工种。原因是如今人们更喜欢轻巧价廉的不锈钢器皿,超市里售卖的多是工厂流水线里出来的铜壶。手工铜器的明显劣势就是价格高,一个手工铜茶壶要120元左右,而工厂出的铜壶只需20~30元。很多顾客要思前想后,咬咬牙才能买下来。

对于流水线生产的铜制品,阿不力米提有些不屑。“有的根本不是纯铜,就是在外面镀了一层颜色,用不了几天就掉色了。”尽管如此,在阿不力米提的摊位上,记者还是见到了工厂铜壶。“没办法,要的人多。”记者拿起工厂铜壶,与手工的对比,手工的铜较厚,花纹较深。最大差异在壶底,工厂的是一次成形,而手工的壶身和壶底是分别做的,做好再焊在一起,完全吻合不是易事。阿不力米提在衔接处做出波浪花纹,这样一来就达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工厂铜器即便是纯铜的,也不如手工打制的铜器结实。”阿不力米提拂拭着一把自做铜壶,脸上写满自豪。

在许多外地人来看,阿不力米提做的铜器称得上工艺品,具有收藏价值。这两年,但凡喀什有大的展销会,县里有关部门都会来阿不力米提的作坊,提前预定几件铜器。原本仅作为展示,结果因工艺精湛,全被客商买走了。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将阿不力米提的铜器当工艺品买走,售价在200~600元之间。记者采访时,正好有人来订货,还希望阿不力米提能用铁笔的传统工艺雕花。正当记者为阿不力米提高兴时,他却不希望手工铜器成为工艺品。他说,“只有在生活中常用,铜匠手艺才能代代传下去。”因此,他也在摸索着创新,想迎合人们的新需求。一天,阿不力米提发现在一些火锅店里用一种烧炭的铜火锅,因导热快,涮菜味道好,这种铜火锅很受欢迎。不久他便制作出手工铜火锅。

或许,追逐现代脚步并不是最好的办法。采访中,我依稀能感觉到,除了三十多年的铜匠生涯,家族血液令阿不力米提骨子中存有一份坚守。父亲和爷爷的生活轨迹,也是他的,但家族却没有了第四代铜匠,我看得出他眼神中的一丝隐隐哀伤。

编后

给驴马削蹄钉掌、为赶巴扎的老乡露天剃头、替办喜事的人家制作铜壶……如今,这些在大城市里几乎已经绝迹了的新疆传统民间老手艺,罕见于南疆一些比较偏远的县乡。这些老手艺,曾经也是红火一时,但随着城市化进程与时代的发展,手艺传承人们渐渐陷入两难的尴尬局面中:想要传承这门手艺,就只能靠微薄的利润勉强度日,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本期是“南疆老手艺”系列报道最后一期,铜壶匠人阿不力米提开始学着灵活变通,他在坚守的同时,也在与时俱进,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将这些老手艺完好地传承下去。但老手艺的纯粹性,无疑也受到了一定的损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