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老行业之十八】铜匠

 芳华亭 2020-06-08

铜匠,顾名思义,是指用青来铜、紫铜、黄铜作为原材料,铸造和修理铜质用品的手工业者。使用的工具有风箱、火炉、钢锉和小钳等。

铜匠作业之所以称之为打制或打,是因为铜匠并不炼铜,只是以铜板或铜片为原材料,用锤子之类的工具,敲打出诸如铜壶、铜锅、铜瓢、铜铲、铜锣、铜茶盘、铜锁之类的度器皿来,而与冶炼浇注之类的工艺无关。因为铜制品不宜生锈,且容易打理,匠人打制的铜器向装饰性物件儿延伸,许多精巧的饰件小巧玲珑,深受人们的欢迎。

铜匠有“生铜匠”、“熟铜匠”两类。所谓“生铜匠”,就是以浇铸铜器为主,比如铜壶、铜炉、铜钟、铜面盆铜香炉、铜脚炉、铜烛台、铜勺铲子、铜灯台之类的浇铸铜器,当匠人挑担来到街巷,四下找块空地,支起风箱,生起炭火,一字摆开模具,化铜浇铸,边加工边销售。“熟铜匠”则是以加工小型铜件和维修器皿为主。在漫长的农耕时期,铜匠师傅四海为家,漂泊流离,流动经营。有些匠人住在镇子上,他们有固定的小门面,匠人不铸铜或很少浇铸,主要从事小件器物的制作和维修加工,比如箱柜上的铜角铜花,抽屉上的铜拉手,马桶上的铜箍、铜环,都是他们信手拈来的小技巧。

乡间的铜匠师傅系专业匠人,他们大多有自己的生意铺面,被称为“铜铺作坊”。匠人设铜匠作坊,营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作坊内打制客户预订的铜器物件儿,承揽各种铜器生意,雇主或上门索取,或由匠人送货上门;另一种铜匠师傅没有营业店铺,就靠一副挑担,箱柜里装盛着一应工具,天刚放亮,匠人便挑担上路,游街串巷,手持一串铜片,不停地摇晃,弄出一片声响。那一串铜片便是匠人招揽生意的道具,街巷里的老主顾们听到铜片的响声,开了门,探出一颗脑袋,问一声:“铜壶的嘴儿断了,换个嘴儿吧!”铁匠师傅见来了生意,放下肩上的挑担,立马铺展开工具箱柜,接过主顾递过来的铜壶,细细打量一番,心里有了主意,便埋头修理铜壶。

铜匠不同于铁匠,铁匠打铁的活儿累,铜匠是手工活儿,敲敲打打,磨磨蹭蹭,没有太大的体力活儿。与铁匠相比,铜匠没有大锤、大錾子,铜匠师傅的工具一般较精巧,无非是敲敲打打,从来没有抡起膀子耍大锤的机会。铜匠师傅焊接、修补、打磨之类的技术活儿较多,他的箱柜里多的是铜条和锡焊条。

铜匠是在众多老行当中技术含量较高,铁匠师傅做的是粗活儿,炉火里求财,拼的是体力,但他们不太讲究工作场面的整洁,而铜匠师傅则不然。铜匠师傅个个手勤,常常把自己做出的器物擦拭得干干净净,光鉴照人。一件新的铜器皿经过匠人的擦拭,便有了几分灵气,几分可爱。

其实,乡村间的铜匠师傅大多还是修理小件铜器居多,缝缝补补,敲敲打打,无非挣一份辛苦钱,绝无一夜暴富的可能。一些手艺精道的铜匠师傅活路较宽,啥样的器皿,啥样的物件儿都能做。但是,铜匠师傅从来不接手制作铜制乐器,因为各行各业都有行规,铜乐器是铜乐器匠人的看家本领,铜匠师傅从来不染指铜制乐器的制作,按行业规矩和分工来说,祖师爷对后世徒弟有分工,跨行做活儿,便是抢了别人的饭碗,会被同行耻笑的。

有些铜匠师傅开炉铸铜,主要用于修补器皿上不易缝补的裂缝或不规则的漏洞;有些铜制物件儿长期搁置不用,便铜锈斑斑,甚至出现腐蚀洞,铜匠师傅便先行敲打腐蚀斑痕,细心缝补。经过铜匠师傅的一番打理,一件铜器就会修旧如新,再经过匠人的擦拭,光洁的铜面就会呈现出一层亮光。

据铜匠师傅讲,各地铜匠敬奉的祖师爷不同,有敬“太上老君”的,有敬“胡顶真人”的,这与铜匠师傅的传承渊源有关。铜匠师傅游走江湖,从行业分类上,此行业与小炉匠有诸多相近之处,但铜匠师傅却对小炉匠颇多鄙视,认为小炉匠属于杂役匠人,根本不入流,即便小炉匠敬奉的祖师爷是“胡顶真人”,也是小炉匠挤进来的,在祖师爷面前,根本瞧不起小炉匠的手艺,更瞧不起小炉匠的身份。

如今,乡村的街巷已经湮灭了铜匠师傅的身影,那叮叮当当的敲击声,那串铜片晃动的清脆声响已经寂静无声,惟有学校里的那个铜铃依然悠悠地响彻在乡村的上空,呼唤着逝去的远古岁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