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译文: 宋国有个养猴的人,爱猴,成群地养。他能理解猴子的心意,猴子也能取得他的欢心。所以它减少全家的食用,去满足猴子的要求。不久,穷困了,想要限制猴子的食物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于是先骗他们说:“给你们的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吃不?”那群猴子都站立起来,发怒了。过一会又说:“给你们的橡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够吃了吧?”这群猴子都趴下了,很高兴。
释义: “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名”是变了,而“实”却完全一样。但是这名称一变却能使猴子由“起而怒”改为“伏而喜”。看来,只有猴子才是只听其“名”而不察其“实”的。正因为猴子只求“名”而不察“实”,所以狙公才能用“以名乱实”的方法,去欺骗猴子,使他们高兴起来。 可见,名实不辨者,像猴子一样愚蠢可笑;“以名乱实”者,也只能去骗一群猴子,去当“狙公”。 |
|
来自: 昵称14385615 > 《书馆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