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你注册的公共微信账号“儿童阅读”,第一篇文章推荐英国的是幽默科幻小说大师亚当斯的《宇宙尽头的餐馆》,为什么会选择科幻小说,为什么会选这一篇? 叶开:科幻小说本身是欧美的一种非常流行的作品,有些作品写到了极高水平。亚当斯的幽默科幻小说属于软科幻,不受物理学定律等的约束,所以作家可以天马行空,充分发挥。这部小说非常精彩,想象力丰富,那些怪异、谐趣的细节和语言,读来令人捧腹。我觉得推荐给小读者和父母,让他们更容易产生共鸣,更容易进入科幻小说的丰富世界。这部小说和此前一部《银河系搭车客指南》都值得推荐。亚当斯的这套小说也已经被改编成幽默有趣的电影。
叶开:科幻小说是跟现代科学的诞生密切相关的,而且也可以找到鼻祖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科幻文学的本质是想象力丰富的文学作品,而且故事常常比较曲折,以探险、战争等类型为主,很容易吸引读者。科幻小说的特点是是跟现代科技思想、观念和进步紧密结合,如科幻小说大师C·克拉克的很多科幻小说所做的预测,后来都成为科技现实。我个人很喜欢他的《漫游太空四部曲》。
叶开:我一直喜欢科幻小说。前年看《星际漫步》时忽然想起来,我在初中时曾看过一本连环画,是《星际漫步》第一部的内容,那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情,我到现在都记得很清楚。中国科幻小说在“文革”刚刚结束时,曾在短短几年内达到了一个“黄金时期”,那时候的著名作品,如郑文光的《飞向人马座》、童恩正的《珊瑚岛上的死光》等,都是我少年时期很喜欢的科幻作品。
叶开:现在的科幻小说被称为‘新生代“时期,总体来说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上远不能跟三十年前的”黄金时期“相比,但质量上有人认为提升很大,我个人觉得代表性作家中,能拿得出来、走得出去的作品寥寥无几。我的阅读感受其实跟很多科幻迷一样,就是除了写了《三体》的刘慈欣等少数几个人外,中国科幻小说整体上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叶开:大刘的《三体》三部曲拖得比较长,其中有些章节确实拖沓,尤其是《三体》第一部写”文革“,第三部写宇宙的毁灭,都略有些问题。这套小说的想象力比较宏大,应该代表了中国科幻小说的最高水平。但中国科幻小说总体来说,文学水平有极大的提高空间,很多作家文字水平太普通,引不起我的阅读兴趣。而在想象力上,则有更大的差距。
叶开:我想为中国科幻小说做一些事情,当能不能在”当代文学史“上”补白“,还要以作品的质量和影响来说话。但我希望和其他朋友的推动,会让更多人从排斥到了解,并且切实阅读起来。而做一个简明扼要的介绍,是普及的最好方法。我的《一个人的教材》”小说卷“后来只选了郑文光的《太平洋人》和刘慈欣的《诗云》,柳文扬的《一日囚》在推敲了不下十遍之后,觉得有无法解决的漏洞,最后我还是放弃了。
叶开:为了更好地宣传中国作家,目前我只选中国科幻小说。另外还选了旅美作家张辛欣的玄幻小说《龙的食谱》。这部小说不能说是真正的科幻,但是想象力很有趣,我觉得推荐给小读者和家长,也很合适。
叶开:在中国,人们对科幻不仅有偏见,还施加不公正的压力。我在《中国科幻小说简史》里就说过,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发生的”清污运动“,就把正在蓬勃向上的中国科幻小说棒杀了。我对”严肃文学批评“一直不以为然,这里很多人都”很不严肃“,只是貌似严肃而已。今日的文学批评家大多沦落为研讨会过客,红包批评家,他们中很多人都不值一提。但是也有一些很努力地为科幻小说推广作出重要贡献的人在默默工作着,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吴岩教授、复旦大学的严峰教授等,还有《科幻世界》杂志的一批专业编辑。我算是帮忙加一根柴火,但那篇《简史》还是花了很大工夫的。至今,中国科幻小说都在努力复原中,而像刘慈欣这样的优秀科幻小说家实在太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