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下水道:50年一遇的标准|香港排水系统|北京暴雨|7.21暴雨

 zdfzxmy 2013-12-03

台风“韦森特”过港,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香港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本次“韦森特”台风来袭事件中,香港发展局收到1宗山泥倾泻报告、7宗水浸报告、580宗塌树报告。香港路政署及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亦分别收到446宗塌树和7宗水浸报告。

然而,香港没有在这场13年一遇的台风中造成任何人员死亡,没有遍地因浸水而废弃的汽车。

一个不得不提的功臣是,下水道。可以说,它是这座城市“地下的脸面”。

两套排水系统

香港平均年降水量高达2300毫米以上。“上世纪80至90年代,香港曾发生多次严重水浸事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香港理工大学土木结构工程系教授韦永康告诉本报记者,目前,香港的下水道分成污水下水道和雨水下水道。这是两个独立而不互相干预的系统。

韦永康介绍,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准确估量每次降雨的排水量,并严格按照标准设计下水道的排水量。目前,香港所采用的下水道规格设计是按照50年一遇的方式设计的。

韦永康强调,下水道工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过去几十年,和内陆城市发展一样,香港城市也发展迅速,大量土地被水泥覆盖,地表径流面积增加。同时,山顶居住的人口也越来越密集。一方面,水泥覆盖造成城市“消化”雨水能力降低。山顶人口增加亦对山顶防洪带来更大压力。

因此,香港的下水道需要根据气候和降雨量变化,以及生活形态的改变,进行不断的调整。

事实上,自1989年9月成立以来,香港渠务署就已经开始全力解决香港水浸问题的计划。当时香港新界北和西北的低洼地区经常受到严重的水浸影响。

渠务署一份关于防洪的文件显示,1995年,水浸黑点数目和容易受50年一遇水浸影响地区的面积分别是90个和3000公顷。到2008年时,上述数字已经分别降低到32个和356公顷。

同时,上述文件还显示,目前,渠务署正通过进行全香港排水系统监察,对未完善的排水系统进行改善。2008年,渠务署开始实施一系列总造价达96亿港元的雨水排放系统改善工程。

以香港荔枝角及荃湾兴建雨水排放隧道为例,该隧道全长3.7公里、直径4.9米,造价为17亿港元。通过截取高地的雨水直接排入海港,避免雨水进入市区排污管道。这些隧道将带走市区上游的径流,以减低洪水对人口密集地区构成的水浸威胁。

新界北一直是香港水浸的重灾区。目前渠务署也正在此主要排水道的上游进行改善工程,以提升排水系统的整体排洪能力。

5年一个排查周期

都市防洪的策略基本上可分为工程和非工程手段。除了上述工程手段,日常维护也非常重要。

公开资料显示,渠务署将平时对城市排水系统的维护分为监察、清理与维修三部分。渠务署工作人员会定期检查下水道,并通过摄像设备定期检查未能到达的地方是否出现裂痕,并及时进行修复。

一般香港渠道排查工作一个周期耗时5年。目前,渠务署已开始推行“雨水排放系统资料储存和管理电脑化”,将所有渠道资源信息、曾发生过的水浸情况、做过何种维修改善工程等内容输入电脑,以便随时掌握情况,作为日后跟进、改善工程的参考。

香港渠务署网站详细列举了几十年来,香港面对台风暴雨等天灾时,水浸、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等的情况。

最近一份报告是对1998年全世界范围内爆发的台风和暴雨详情及其后果进行的统计。香港气象台方面官员告诉本报,“由于这些数据都是香港气象台从各地搜集而来,因此会有滞后性。”

该份报告显示,1998年,香港一共遭遇了高达8次暴雨及台风,其中一次较为严重的暴雨发生在6月9日至10日,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2人无家可归,14人受影响,14座房子或楼房被摧毁,5座被毁坏,10座受影响,238吨蔬菜受摧毁,22吨池鱼遭殃,6759户家庭曾出现电力中断……直接经济损失32万美元。

除了每次暴雨台风详细的事后报告,香港渠务署还会用事实告诉香港市民,目前的下水道存在什么问题,渠务署做了什么,以后会怎样改正。

除了公务人员的努力,对下水道来说,市民的维护同样重要。渠务署号召市民,“不在下水道口乱扔垃圾,以减少对排水系统功能的干扰。” 暴雨倾城 解读地表下的中国城市

点击进入“暴雨倾城 解读地表下的中国城市”专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