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郭国-聊城市名由来新考

 诸城郭氏图书馆 2013-12-03
  聊城市史志办  张静

     商朝时,聊城一带有微子城,是微子启封地,《续山东考古录》云:“摄城在博平之南三十里,亦名微子城,又名郭城。”,聊城地区是商朝元老重臣的根据地。周武王伐纣后,纣王之子武庚谋逆,纠结大批商朝贵族与东夷部族造反企图恢复商朝,周公与武庚苦战三年后才血洗聊城等地平灭了叛乱。由于聊城一带是最重要的反叛地区,为了震慑聊城一带的东夷人,于是割耳成山(割耳是西周的习俗),鼎以煮之,并一怒之下把微子城更名为聂,由齐国接管(史载:“齐国丁公分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为齐国附庸,称聂国改聂地为聂国”)。与此同时,由于微子启曾帮周武王策反商贵族,朝歌之战使周全胜商完败,系灭商功臣,但微子启旧有封地已尸横遍野,不宜居住,周王把微子启的封地改封到了宋国。然,在聊城境内被杀者众,被割耳者成山,愤怨情绪极重,齐国国都又距聂国甚远,有商朝后裔再次谋逆,叛杀齐军,并割下齐军军将之耳,另建二城,一曰聊城,一曰摄城,是对齐国的报复行为,“聊”有割耳震慑之意、“摄”有提耳震慑天下之意,这次所割之耳,系割的齐人之耳,“聊”、“摄”二字系聊摄国国君创造的。此国称之为聊摄国。后齐国强大,聊崮庙中记载“齐国灭聊国后,始称聊城,为齐国西部的重要城邑。”据此推断,聊崮庙的记述基本符合事实,如果聊城一带一直归齐管理,为什么会废了齐国的聂国都城。综合判断,聊城因古有聊摄国而得名,是正确的说法。由于,聊摄国系叛变齐国而创建的国家,当然不会载入齐国分封国家之列,然而,聊摄国的存在是真实的历史,齐国固然不承认,我们岂能不承认?又思,聊摄国又是聂国的延续,而聂国又是微子城的延续,故认为聊城最早的文化层面的城是商朝的微子城。由于聂、摄已亡,仅存之聊城的“聊”在文化上传承了“聂”的内涵,故而最早的聊城实是微子城,应以它的创建时间为准,故此,认为聊城最晚起于商朝。就算聊城原址,也有颛顼莅临之地之说,说明远古的聊城旧地已小有声望。又由于聊城一带是商族重地,武庚之乱时已被血洗,聊崮庙的文物不足以证明聊城深厚的历史文化,聊城的历史不可推测,或者甲骨卜辞中的某个美丽的名字就是聊城……然已不可考,后世无法知晓,故不赞成限定聊城建成时间的“齐之西鄙聊邑”之说。需要说明的是,聊城的“聊”右面的“卯”在甲骨文里是“杀”的意思,这是它最早的本义。甲骨文中常有卯几人、卯几羌、卯几牛、卯几羊的文字,显然,它可以译为杀人,也可以译为杀牛。春秋时有祭祀会盟,也不能排除杀牲祭祀,割牛耳(聊)、执牛耳(摄)的可能,但联系“聂国”及“聊摄国”的源起,基本可以排除杀牛之说。虽然“聊”字杀气极重,是反复造反的产物,然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渊源,聊城因古有聊摄国之市名由来并无不妥。最初使用这个说法的系原史志办主任傅哲清,但他从没说清楚他为什么要采用这个说法,现根据史实及部分推断还原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以证实此由来的合理性,供聊城史学界方家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