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痘发搐、益黄散治病、伤风流涕

 学中医书馆 2013-12-03
出痘发搐
小儿若因出痘而生惊搐,不必治惊。若身热、耳冷、 冷,疑似未明,古方服升麻葛根汤;痘已出及出完,调理气血。只根据丹溪痘疮法,分气血虚实,看红紫淡白、稠密稀疏,及参时令用药。常以脾胃为主,虚寒用陈文秀温补法,实热用解毒法,全在活法通变。
愚按小儿痘疮,未出则补托之,已出及出完则调理之。更当察色、听声,辨其多寡、表里、虚实而治之,庶不有误。世皆宗丹溪、钱氏、陈氏三家之论,又必会而通之,与时宜之,不致胶柱而鼓瑟也。窃谓黑陷、耳冷、切牙、吐泻者,乃脾土虚败,寒水反来侮土归肾之恶候也。用百祥丸泻之,急以四君子、丁香、陈皮、木香、浓朴、炮姜,以温补脾土,身热饮水,黑陷复起,十救一二。盖此症因脾土虚败,寒水乘侮,故陈文秀先生云,若治寒水于既侮之后,何不保脾土于未败之先?此发前人之未发,救后世之误妄。况痘疮发出、成脓、收靥,即痈疽起发、腐溃、生肌,皆脾土元气使然。若黑陷、寒战、切牙、泄泻、喘嗽,即痈疽阳气脱陷、寒气内淫之阴症,急用异功散,倍参、、归、术、姜、附温补脾胃,不可泥其日期,而行解毒、托里等法。但见其虚弱,便宜滋补脾胃,以顾收靥。观丹溪先生治一叟,发热而昏倦,其脉大而似数,与参、 、归、术、陈皮大料,二十剂而痘出,又二十剂而脓泡成,身无全肤,又六十剂而安,其义可见。
 
益黄散治病
益黄散治脾胃虚冷,故用丁香暖胃,二皮理胃、消食化痰,诃子涩肠胃、止泄固气,甘草和中,仍加白术为当。若非虚冷,泄泻清白及无食积者,去青皮、丁香,加白术、茯苓可也。温胆汤除痰止吐,加白术、芍药、黄连,便是制肝补脾之药。
愚按益黄散乃温补脾胃之剂也。若呕吐。腹痛、泄痢清白,口鼻气冷者,乃寒水反来侮土也,宜用钱氏益黄散。若因热药巴豆之类,或因暑热、伤乳食,损其脾胃而成,吐泻口鼻气热者,乃胃中气虚风热也,宜用东垣安胃散。
 
伤风流涕
小儿八岁以下无伤寒,虽有感冒伤风,鼻塞、流涕、发热、咳嗽,以降痰为主,略加微解。凡散利败毒,非幼稚所宜。或冒轻者,不必用药,候二、三日,多有自愈。
愚按前症若手足冷,或腹胀,脾虚也,用六君子汤加升麻、柴胡;若腹胀,或气喘,肺虚也,用四君子汤加柴胡、升麻。经云肺主气而司皮毛,肺虚则腠理不密,外邪易感。凡发表之后,其邪既去,用补脾肺以实其表,庶风邪不能再入。往往表散之后,热嗽不退,复行发表,多变坏症。
吴江史玄年子,伤风,用表散化痰之药,痰盛咳嗽,肚腹膨大,面色 白。此脾土虚不能生肺金也。
余用六君子汤加桔梗,一剂顿愈。至三日前症仍作,鼻中流涕,此复伤风寒所致。用前药加桑皮、杏仁、桔梗而愈。
史少参季子,喘嗽,胸腹膨胀,泄泻不食,此饮食伤脾土,而不能生肺金也。用六君子汤,一剂,诸症悉愈。
史木川子,六岁,感冒咳嗽,发散过度,喘嗽,不食,用六君子汤加桔梗而愈。时四月,随其父巡视耕种,忽发寒战,仍复咳嗽,或用发表之剂,痰中有血。余曰∶此成肺痈也。次日吐痰兼脓,用桔梗汤而愈。后元气未复,大便似痢,或用五苓、黄连、枳实之类,痰喘、目札、四肢抽搐。余曰∶此脾气败而变慢脾风也。辞不治,果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