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自己编排的完美版《四圣心源》2

 学中医书馆 2013-12-04
四圣心源卷二

内外感伤,百变不穷,溯委穷源,不过六气,六气了彻,百病莫逃,义至简而法至精也。仲景既没,此义遂晦,寒热错讹,燥湿乖谬,零素雪于寒泉,飘温风于阳谷,以水益水而愈深,以火益火而弥热。生灵夭札,念之疚心,作六气解。

六  气  解

1 六 气 名 目

厥阴风木        足厥阴肝        乙木
              手厥阴心包        相火

少阴君火        手少阴心        丁火
                足少阴肾        癸水

少阳相火      手少阳三焦        相火
                足少阳胆        甲木

太阴湿土        足太阴脾        己土
                手太阴肺        辛金

阳明燥金      手阳明大肠        庚金
                足阳明胃        戊土

太阳寒水      足太阳膀胱        壬水
              手太阳小肠        丙火

2 六 气 从 化

天有六气,地有五行,
六气者,风、热、暑、湿、燥、寒,
五行者,木、火、土、金、水。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六气乃五行之魂,
五行即六气之魄。
人为天地之中气,秉天气而生六腑,秉地气而生五脏。

六气五行,皆备于人身,
内伤者,病于人气之偏,
外感者,因天地之气偏,而人气感之。
内外感伤,总此六气。
其在天者,
初之气,厥阴风木也,在人则肝之经应之。
二之气,少阴君火也,在人则心之经应之。
三之气,少阳相火也,在人则三焦之经应之。
四之气,太阴湿土也,在人则脾之经应之。
五之气,阳明燥金也,在人则大肠之经应之。
六之气,太阳寒水也,在人则膀胱之经应之。   

天人同气也,经有十二,六气统焉。
足厥阴以风木主令,手厥阴火也,从母化气而为风。
手少阳以相火主令,足少阳木也,从子化气而为暑。
手少阴以君火主令,足少阴水也,从妻化气而为热。
足太阳以寒水主令,手太阳火也,从夫化气而为寒。
足太阴以湿土主令,手太阴金也,从母化气而为湿。
手阳明以燥金主令,足阳明土也,从子化气而为燥。

癸水上升,而化丁火,故手少阴以君火司气,而足少阴癸水在从化之例。
丙火下降,而化壬水,故足太阳以寒水当权,而手太阳丙火在奉令之条。

木之化火也,木气方盛,而火气初萌,母强子弱,故手厥阴以相火而化气于风木。
火气既旺,而木气已虚,子壮母衰,故足少阳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

土之化金也,土气方盛,而金气初萌,母强子弱,故手太阴以辛金而化气于湿土。
金气方旺,而土气已虚,子壮母衰,故足阳明以戊土而化气于燥金。

母气用事,于弱未能司权,则子从母化,
子气用事,母虚不能当令,则母从子化。

所谓将来者进,成功者退,自然之理也。

3 六 气 偏 见  

人之六气,不病则不见,凡一经病则一经之气见。
平人六气调和,无风、无火、无湿、无燥、无热、无寒,故一气不至独见,
病则或风、或火,或湿、或燥、或寒、或热,六气不相交济,是以一气独见。

如厥阴病则风盛,
少阴病则热盛,
少阳病则暑盛.
太阴病则湿盛,
阳明病则燥盛,
太阳病则寒盛。

以此气之偏盛,定缘彼气之偏虚。
如厥阴风盛者,土金之虚也。
少阴热盛、少阳暑盛者,金水之虚也。
太阴湿盛者,水木之虚也。
阳明燥盛者,木火之虚也。
太阳寒盛者,火土之虚也。

以六气之性,
实则克其所胜而侮所不胜,
虚则已所不胜者乘之,而已所能胜者亦来侮之也。

究之一气之偏盛,亦缘于虚。
厥阴能生,则阳气左升而木荣,其风盛者,生意之不遂也。
少阴能长,则君火显达而上清,其热盛者,长气之不旺也。
阳明能收,则阴气右降而金肃,其燥盛者,收令之失政也。
太阳能藏,则相火闭蛰而下暖,其寒盛者,藏气之不行也。
土为四维之中气,
木火之能生长者,太阴己土之阳升也,
金水之能收藏者,阳明戊土之阴降也。   

中气旺则戊己转运而土和,
中气衰则脾胃湿盛而不运。

土生于火而火灭于水,土燥则克水,土湿则水气泛滥,侮土而灭火。
水泛土湿,木气不达,则生意盘塞,但能贼土,不能生火以培土,此土气所以困败也。

血藏于肝而化于脾,太阴土燥,则肝血枯而胆火炎,未尝不病。但足太阴脾以湿土主令,足阳明胃从燥金化气,湿为本气而燥为化气,是以燥气不敌湿气之旺。

阴易盛而阳易衰,土燥为病者,除阳明伤寒承气证外不多见,一切内外感伤杂病,尽缘土湿也。

4 本 气 衰 旺  

经有十二,司化者六经,从化者六经。
从化者不司气化,总以司化者为主,故十二经统于六气。
病则或见司化者之本气,或见从化者之本气,或司化者而见从化之气,或从化者而见司化之气,全视乎本气之衰旺焉。  

手少阴以君火司化,足少阴之水从令而化热者,常也。
而足少阴之病寒,是从化者自见其本气,以水性原寒,
手少阴之病寒,是司化者而见从化之气,以君火原从水化也。

足太阳以寒水司化,手太阳之火从令而化寒者,常也。
而手太阳之病热,是从化者自见其本气,以火性原热,
足太阳之病热,是司化者而见从化之气,以寒水原从火化也。

足厥阴以风木司化,手厥阴之火从令而化风,
手少阳以相火司化,足少阳之木从令而化暑者,常也。
而手厥阴之病暑,足少阳之病风,是从化者自见其本气,以火性生暑而木性生风也。

足太阴以湿土司化,手太阴之金从令而化湿,
手阳明以燥金司化,足阳明之土从令而化燥者,常也。
而手太阴之病燥,足阳明之病湿,是从化者自见其本气,以金性本燥而土性本湿也。

大抵足太阳虽以寒化,而最易病热。
手少阴虽以热化,而最易病寒。
厥阴原以风化,而风盛者固多。
少阳虽以火化,而火败者非少。
金性本燥,而手太阴从土化湿者,常有七八。
土性本湿,而足阳明从金化燥者,未必二三也。

5 厥 阴 风 木   

风者,厥阴木气之所化也。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为肝。

足厥阴以风木主令,手厥阴心包以相火而化气于风木,缘木实生火,风木方盛。子气初胎,而火令未旺也。

冬水闭藏,一得春风鼓动,阳从地起,生意乃萌。
然土气不升,固赖木气以升之,
而木气不达,实赖土气以达焉。
盖厥阴肝木,生于肾水而长于脾土,水土温和,则肝木发荣,木静而风恬。
水寒土湿,不能生长木气,则木郁而风生。   

木以发达为性,己土湿陷,抑遏乙木发达之气,生意不遂。故郁怒而克脾土,风动而生疏泄。
凡腹痛下利,亡汗失血之证,皆风木之疏泄也。
肝藏血而华色,主筋而荣爪,风动则血耗而色枯,爪脆而筋急。凡眦黑唇青,爪断筋缩之证,皆风木之枯燥也。
及其传化乘除,千变不穷,故风木者,五脏之贼,百病之长。
凡病之起,无不因予木气之郁,以肝木主生,而人之生气不足者,十常八九,木气抑郁而不生,是以病也。

木为水火之中气,病则土木郁迫,水火不变,外燥而内湿,下寒而上热。
手厥阴,火也,木气畅遂,则厥阴心包从令而化风,
木气抑郁,则厥阴心包自现其本气。

是以厥阴之病,下之则寒湿俱盛,上之则风热兼作,其气然也。

6 少 阳 相 火  

暑者,少阳相火之所化也。在天为暑,在地为火,在人为三焦。

手少阳以相火主令,足少阳胆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缘火生于木,相火既旺,母气传子,而木令已衰也。  

三焦之火,随太阳膀胱之经下行,以温水脏,出腘中,贯月耑肠,而入外踝。
君火升于足而降于手,相火升于手而降于足,
少阳之火降,水得此火,而后通调,故三焦独主水道。
《素问?灵兰秘典》: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盖水性闭蛰而火性疏泄,闭蛰则善藏,疏泄则善出。
《灵枢?本输》:三焦者,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相火下蛰,水脏温暖而水腑清利,则出不至于遗溺,藏不至于闭癃,而水道调矣。
水之所以善藏者,三焦之火秘于肾脏也,此火一泄,陷于膀胱,实则下热而闭癃,虚则下寒而遗溺耳。   

手之阳清,足之阳浊,清则升而浊则降。
手少阳病则不升,足少阳病则不降。

凡上热之证,皆甲木之不降,于三焦无关也。
相火本自下行,其不下行而逆升者,由于戊土之不降。戊土与辛金,同主降敛,土降而金敛之,相火所以下潜也。戊土不降,辛金逆行,收气失政,故相火上炎。

足少阳虽从三焦化火,而原属甲木,病则兼现其本气。
相火逆行,则克庚金,
甲木上侵,则贼戊土。
手足阳明,其气本燥,木火双刑,则燥热部发,故少阳之病,多传阳明。
然少阳之气,阴方长而阳方消,其火虽盛,而亦易衰。
阴消阳长则壮,阴长阳消则病。
病于相火之衰者,十之八九。内伤惊悸之证,皆相火之衰也。
病于相火之旺者,十之一二而已。伤寒少阳有之。

7 少 阴 君 火  

热者,少阴君火之所化也。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人为心。

少阴以君火主令,手少阴心,火也,足少阴肾,水也。水火异气,而以君火统之,缘火位于上而生于下。
坎中之阳,火之根也,坎阳升则上交离位而化火,火升于水,是以癸水化气于丁火。
水化而为火,则寒从热化,故少阴之气,水火并统,而独以君火名也。   

君火虽降于手而实升于足,
阳盛则手少阴主令于上而癸水亦成温泉,
阴盛则足少阴司气于下而丁火遂为寒灰。

以丁火虽司气化,而制胜之权,终在癸水,所恃者,生土以镇之。
但土虽克水,而百病之作,率由土湿。湿则不能克水而反被水侮。

土能克水者,惟伤寒阳明承气一证,其余则寒水侮土者,十九不止。
土溃则火败,故少阴一病,必寒水泛滥而火土俱负,其势然也。
至于上热者,此相火之逆也。火中有液,癸水之根,相火上逆,灾及宫城,心液消亡,是以热作。

凡少阴病热,乃受累于相火,实非心家之过。
而方其上热,必有下寒,以水火分离而不交也。见心家之热,当顾及肾家之寒。盖水火本交,彼此相交,则为一气,不交则离析分崩,逆为冰炭。究之火不胜水,则上热不敌下寒之剧,不问可知也。   

血根于心而藏于肝,
气根于肾而藏于肺。
心火上热,则清心家之血,
肾水下寒,则暖肾家之气。
故补肝之血则宜温,补心之血则宜清,
补肺之气则宜凉,补肾之气则宜暖,此定法也。

8 太 阴 湿 土  

湿者,太阴土气之所化也。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人为脾。

太阴以湿土主令,辛金从土而化湿,
阳明以燥金主令,戊土从金而化燥。
己土之湿为本气,
戊土之燥为子气,
故胃家之燥不敌脾家之湿,病则土燥者少而土湿者多也。   

太阴主升,己土升则癸水与乙木皆升。
土之所以升者,脾阳之发生也,阳虚则土湿而不升,己土不升,则水木陷矣。
火金在上,水术在下,
火金降于戊土,
水木升于己土。
戊土不降,则火金上逆,
己土不升,则水木下陷,
其原总由于湿盛也。   

《子华子》:阴阳交,则生湿。湿者,水火之中气。上湿则化火而为热,下湿则化水而为寒。然上亦有湿寒,下亦有湿热。
湿旺气郁,津液不行,火盛者,熏蒸而生热痰,火衰者,泛滥而生寒饮,此湿寒之在上者。
湿旺水郁,膀胱不利,火衰者,流溢而为白淫,火盛者,梗涩而为赤浊,此湿热之在下者。

便黄者,土色之下传,
便赤者,木气之下陷。
缘相火在水,一线阳根,温升而化乙木。木中温气,生火之母,升则上达而化火,陷则下郁而生热。木气不达,侵逼土位,以其郁热传于己土,己土受之,于是漫淫于膀胱。
五行之性,病则传其所胜,其势然也。

阴易盛而阳易衰,故湿气恒长而燥气恒消。
阴盛则病,阳绝则死,理之至浅,未尝难知。后世庸愚,补阴助湿,泻火伐阳,病家无不天枉于滋润,此古今之大祸也。

9 阳 明 燥 金

燥者,阳明金气之所化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人为大肠。

阳明以燥金主令,胃土从令而化燥。
太阴以湿土主令,肺金从令而化湿。
胃土之燥,子气而非本气,子气不敌本气之旺,故阴盛之家,胃土恒湿。
肺金之湿,母气而非本气,母气不敌本气之旺,故阳盛之家,肺金恒燥。   

太阴性湿,阳明性燥,燥湿调停,在乎中气。
中气旺,则辛金化气于湿土而肺不伤燥,
戊土化气于燥金而胃不伤湿,
中气衰,则阴阳不交而燥湿偏见。

湿胜其燥,则饮少而食减,溺涩而便滑,
燥胜其湿,则疾饥而善渴,水利而便坚。

阴易进而阳易退,湿胜者常多,燥胜者常少。
辛金化湿者,十之八九,
戊土化燥者,百不二三。
阳明虽燥,病则太阴每胜而阳明每负,土燥而水亏者,伤寒阳明承气证外绝无而仅有。
是以仲景垂法,以少阴负趺阳者为顺。缘火胜则土燥,水胜则土湿,燥则克水,湿则反为水侮。水负则生,土负则死,故少阴宜负而趺阳宜胜。以土能胜水,则中气不败,未有中气不败而人死者。

燥为寒热之中气,上燥则化火而为热,
下燥则化水而为寒。
反胃噎膈之家,便若羊矢,其胃则湿而肠则燥。

湿为阴邪,阴性亲下,故根起于脾土而标见于膝踝,
燥为阳邪,阳性亲上,故根起于大肠而标见于肘腕。
所谓阴邪居下,阳邪居上,一定之位也。   

然上之燥,亦因于下之湿。中风之家,血枯筋缩,其膝踝是湿,而肘腕未尝非燥。使已土不湿,则木荣血畅,骨弱筋柔,风自何来!医家识燥湿之消长,则仲景堂奥可阶而升矣。

10 太 阳 寒 水   

寒者,太阳水气之所化也。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为膀胱。

太阳以寒水主令,足太阳膀胱,水也,手太阳小肠,火也。
火水异气而以寒水统之,缘水位于下而生于上。

离中之阴,水之根也,离阴降则下交坎位而化水,水降于火,是以丙火化气于壬水。火化而为水,则热从寒化,故太阳之气,水火并统,而独以寒水名也。

水性本寒,少阳三焦之火,随太阳而下行,水得此火,应当不寒。当知水之不寒者,癸水而非壬水也。盖水以蛰藏为性,火秘于内,水敛于外,是谓平人。

木火主里,自内而生长之,故里气常温,
金水主表,自外而收藏之,故表气常清。
血生于木火,故血温而内发,
气化于金水,故气清而外敛。

人之经脉,厥阴在里,春气之内生也,
次则少阴,夏气之内长也,
次则阳明,秋气之外收也,
太阳在表,冬气之外藏也。

阳藏则外清而内温,
阳泄则外热而内寒。
外易寒水而为热火,
内易温泉而为寒冰。
外愈热而内愈寒,生气绝根,是以死也。   

癸水温而壬水寒则治,
癸水寒而壬水热则病。
癸水病则必寒,
壬水病则多热。
以丁火化于癸水,故少阴之脏最易病寒,
壬水化于丙火,故太阳之腑最易病热。
是以病寒者,独责癸水而不责壬水,
病热者,独责壬水而不责癸水也。   

仲景《伤寒》,以六经立法,从六气也。六气之性情形状,明白昭揭,医必知此,而后知六经之证。六经之变化虽多,总不外乎六气,此义魏晋而后,绝无解者。先圣之法,一线莫传,凌夷至于今日,不堪问矣。

11 六 气 治 法

治 厥 阴 风 木 法
桂枝苓胶汤
甘草 桂枝 白芍 茯苓 当归 阿胶 生姜 大枣  
上热加黄芩。下寒加干姜、附子。   

治 少 阴 君 火 法  
黄连丹皮汤  
黄连 白芍 生地 丹皮  
少阴病,水胜火负,最易生寒。若有下寒当用椒、附。   

治 少 阳 相 火 法
柴胡芍药汤
柴胡 黄芩 甘草 半夏 人参 生姜 大枣 白芍   

治 太 阴 湿 土 法
术甘苓泽汤
甘草 茯苓 白术 泽泻   

治 阳 明 燥 金 法
百合五味汤
百合 石膏 麦冬 五味   

治 太 阳 寒 水 法  
苓甘姜附汤  
甘草 茯苓 干姜 附子  
太阳病,最易化生湿热,以化气于丙火,而受制于湿土也。若有湿热,当用栀、膏之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