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贫而不哀的深水埗(上)

 啸海楼 2013-12-05

贫而不哀的深水埗(上)

贾选凝 昨天 19:12

从深水埗这三个字结连进我的香港经验起便相信,不懂得它的人,不会足够懂香港。这个全港民均收入最低的旧区,存在独居长者、露宿者、新移民等各种贫穷问题,也保留下了街档的物价廉宜、小贩行人毗邻相安的社区关系。它以一种奇妙的包容,将种种矛盾纳入生活轨道,所以低薪、廉价、草根、混杂等字眼在这里更多指向人情而非悲情。深水埗很旧很穷,也因此成为旧物穷人在这座汰弱留强的城里最后的容身之所。

这一区给我的冲击,始于采访一次爱心派饭行动(免费派发盒饭及其他物资给弱势长者及露宿者)。那天的傍晚时分,和摄影师来到通州街桥底,现场已席地坐满了等候领饭的长者,义工过来千叮万嘱不要拍到他们的脸,其实这昏黄灯光下黑压压几百人的群像,在整个香港根本模糊得微不足道。玉器市场前的天桥底,在那刻像一片孤岛,围拢聚集的只有义工、贫困长者、无家可归者、和外围面目不清的游荡者。为了最基本生存需要,挤在水泄不通的人流里领上一个饭盒一瓶水,绝对不是件秩序井然的事。尽管义工众多,现场仍然一团混乱毫无通路。拥挤的人群让人感到无力,因为赤贫太过真实。

退到外围来,紧贴桥底的长长一排地摊在分发其他物资,社工将收集来的旧衣物按需发予长者。一位坐轮椅不识字的露宿婆婆,连搬进公屋的按金也交不出,她话不多,但当义工从小山似的旧衣堆为她淘出一条尺码合身的裤子时,缺牙的笑里却有满足。入夜之后,走进北河街上的北河烧腊饭店,这间饭店是出了名的“有情”,不但定期供应饭盒给贫困人士,平日的街坊食客里也有不少“老弱病”,衣着简朴乃至褴褛的,都在专注享用面前份量格外足、价又格外廉的餸饭。三教九流各色边缘人,果腹饱肚时同样生机勃勃。摄影师环顾四下,想拍一组环境照,斜对桌正吃碟头饭的中年阿伯赶忙开声,说自己绝对不能入镜,欠人太多钱,照片要是登上报纸就“大钁”了。

形容底层的修辞和真正的底层生活相比,永远都缺乏想像力。深水埗就是这样,它的贫穷底色并未令生活其中的人谈论它时抱怨重重,相反他们习惯了它,就看得到它的好。

朋友里有个女孩,九十年代末随父母哥哥搬来香港,当时家里穷租不起别处,只有在深水埗2000多蚊就能租到100尺单位,这一落脚就是十五年,直到她后来大学毕业,父母都已不在身边,仍然和哥哥住这一区。如今兄妹两人share一间 300尺单位,租金4800港币——还是全港望尘莫及的低价。偶然一次去深水埗找她吃饭,我说好像这边人口蛮复杂的,这个平日看来相当娇小的女孩轻描淡写回应:“对啊,夜里回家时会被搭讪。”“你不会怕?”“习惯咯。他们也没什么恶意,只是寂寞。”

搭讪她的多是南亚裔人士,她早就习惯出门会见到这些深色面孔,并不以为奇。深水埗有为数不少的巴基斯坦和非洲人,他们在这里收购雪柜、洗衣机、电视机等大件的二手电器,运回家乡重新装配再卖。每天黄昏,北河街、桂林街一带,泊满他们的货车,破铜烂铁搬搬抬抬,拣货收货大声交谈,“大型货车党”在嘈杂声浪里买卖交易,也算深水埗独有的一景。白天没工开时,这些外籍人士会在周边街上无所事事地闲荡,有时五六个聚成一圈打牌,见到年轻女孩经过,出声搭两句嘴,但不会真的上前,也就谈不上是骚扰。

后来,她告诉我,深水埗治安并不像我想像得那么差,因为住的人普遍穷,街上巡警又格外多。而夜里的“北河四街”(北河街、基隆街、桂林街及大南街)给人多事之地的印象,其实源于不少摆地摊的无牌小贩聚在马路中央,讨价还价扰攘到凌晨才散。当我们用对一座城市面貌干净整洁的要求去看待这些“夜冷档”时,它们是喧哗滋扰,但“维生”在深水埗的生态中却始终大过“企理”。但凡夜里拖着大编织袋来沿街摆卖的人,都是最草根阶层。摊开一块蓝白相间的垫布,林林总总的二手生活就被倾囊倒出。旧衫裤鞋、玩具小电器、锅碗瓢盆、旧书碟片应有尽有,《晚娘》的DVD夹在老CD和情色片里,随手能淘出大把八十年代女星的清丽容颜。一买一卖自力更生,赚点小钱做生活开支,贫者虽贫,至少还有这份生计里的尊严,所以食环署职员巡街时也是睁眼闭眼,说到底,何必和别人的生存过不去。

论客观条件,其实深水埗远比天水围那种新移民特征的“悲情”更悲更贫,因为这里聚集的是以各种原因无法住进公屋的人:拿单程证的新移民、公屋轮候户、每月只拿1000元“生果金”“公共福利金计划下的高津贴”公屋租金也付不起的长者;乃至捡纸皮的拾荒者和有精神问题的露宿者。但尽管贫穷,人气旺人情在。这一区的最宝贵空间是容人“生存”,板间房居民、新移民、贫穷户,都能在此一宿两餐、栖身立命。

追求生活品质的年轻白领不太可能搬来深水埗,一来是唐楼残旧,二来车多人杂夜里也静不下来,但这样吵闹的生活质地,却恰恰能慰藉那些边缘长者的心灵。上了年纪又住惯这一区的人往荃湾或屯门搬并不现实(公屋多时会编配在那边),衣食便利丰俭兼容,是这份“廉价”生活里难以被取替的优势:一出深水埗地铁就是街市,北河街市的餸菜十八区最平,保安道街市选择多又新鲜。

诊所就在附近,街口的休憩公园适合坐着发呆,买日用品时则可以和熟识的摊档小贩聊聊天。无儿无女的老人,觉得社区热热闹闹就不会太孤单。深水埗这点最好,永远都是吵的,落街买餸、去街搭车,基层的嘈杂人声扑面而来,街也真的像街,容得下漫无目的游荡的人,各种食肆大排档均价又都低过外面。人与“地”唇齿相依,因为活在这里的成本,始终比别区更低更易。

“有想过搬出去吗?”我那朋友歪头想想,答说:“居住环境的确没那么好啦,但也不是非搬出去不可呀。”十五年,久到她真的习惯了。习惯了每天走在街上听到台山、潮汕等各种广东方言,习惯了它的物价、拥挤和底层,也习惯了它早就是自己唯一仅有的那个“家”。

(责任编辑:代金凤)

阅读(1.1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